刘佳++++段全斌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惠州石化分公司")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加强工业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创新管理方式,健全员工健康监控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装置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造,使煅后焦成品输送系统总粉尘浓度平均下降33%,个体工班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下降64%。 惠州石化分公司业务涉及炼油与化工产品销售、石化延伸加工等业务。其中石化三厂的石油焦煅烧装置是以炼油厂石油焦为原料,经过高温煅烧后,为冶炼行业提供煅后焦,其副产蒸汽作为热能提供给其他装置,可有效降低运行成本。但煅后焦生产运输系统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粉尘治理。 由于煅后焦产品粒度小、含水量低、分散度较高,输送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排料管落差及管内气流冲击,通常会导致部分下料管、导料槽环周溢出粉尘,对环境和员工健康都存在威胁。惠州石化分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煅后焦粉尘治理。 粉尘治理"预防"先行 如同人类抵御疾病,"预防"首当其冲。石化三厂的煅后焦成品输送系统在"出生"前,就种下了防尘"疫苗"。公司在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方面,投资了近2 500万元,重点建设防尘措施。 在建设设计中,石化三厂所有原料、成品皮带输送机及附属设备,都安装在输送廊内,整体与外界环境隔离,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自然空气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原料、成品输送系统设置了13台脉冲布袋除尘器。在成品包装时采用自动定量包装机,实现密闭装袋,有效防止粉尘外溢。2011年7月,该项目正式投入生产。 专研"巧技改"成就"大效果" 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后,石化三厂发现,尽管在设计时已经充分考虑了防尘问题,但是一些工作地点的粉尘浓度仍然超出了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为此,2013年5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QHSE部、海油发展HSE部及石化公司的相关人员,到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碳素厂等国内粉尘治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参观调研,并联系国内3家粉尘治理企业的专家,到石化三厂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装置存在问题进行全面诊断。 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惠州石化分公司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74万元,科研费用1 172.83万元,采取一系列技改措施治理粉尘。 根据煅后焦传输皮带的位置,惠州石化分公司技术人员对重点产尘部位加设防尘罩,使部分粉尘得到密封。同时,调整除尘器各排风点风量,风机总风量由6万3 840 m3/h增大至8万4 400 m3/h,是改造前的1.32倍。增加除尘器台数,过滤面积由297 m2增大至769 m2,达到改造前2.59倍。同时优化除尘器的在线联锁控制功能,大大提高了除尘效果。 此外,工作人员在成品输送廊敷设高压水喷雾系统,有效抑制了飘溢的粉尘;在转运站增加高压水冲洗线;在转运站装置地面铺设瓷砖、引水管等附属设施,为粉尘清扫提供条件。工作人员还把对廊道墙面、地面粉粒及设备环周进行吹扫清洁等作业内容,进行制度化管理,使煅后焦成品输送系统作业环境较前有了明显改善。 "以人为本" 建立员工健康监护体系 自2010年煅后焦装置试生产以来,惠州石化分公司始终贯彻中国海油"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健康安全环保理念,特别是在粉尘预防和治理上,着重强化职业健康知识教育,规范员工个体防护,建立了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惠州石化分公司聘请国内外粉尘防护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职业病防治法》,定期为员工开展粉尘防治、职业病防护等职业健康管理培训,在提醒企业知法、守法,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的同时,使员工提高技能和自身保护意识,形成企业和员工携手共同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为把粉尘危害降到最低,惠州石化分公司为员工配备了个体粉尘过滤效率达到99.97%的防护面罩,并邀请专业人员讲解佩戴知识。为减少员工与粉尘的接触时间,在成品输送系统的关键设备部位增加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远距离监控,使巡检频次由原来的每小时一次变为每2 h一次,为员工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 惠州石化分公司为员工专门建立了健康监护档案,详细记录每位员工工作环境、接受职业健康培训情况及定期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等个人信息,并进行电子化动态管理,全面有效地掌握员工的职业健康情况。 2014年1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惠州石化分公司所有煅后焦运输系统粉尘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全部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治理达标率达到了100%。 编辑 韩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