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温作业中暑的预防与现场处置


  高温作业引发的中暑,是我国规定的职业病之一。为预防中暑,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就要了解高温作业中暑的原因及症状,以加强相应的防暑管理措施,并掌握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置原则。
  因高温作业引发的中暑,是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规定的职业病之一。GBZ 41-2002《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规定,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原因及症状
  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加上高温作业环境,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当人们的身体无法及时补偿液体并适当地降温时,高温引起的不适或症状就会出现。当一个人的体温迅速升高时,过高的体温便有可能损害大脑及其他重要器官。
  在高温环境中,很多因素可影响体温的自我调节。当空气湿度较高时,会阻止汗液的正常蒸发,从而妨碍身体迅速释放热量。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肥胖、发热、脱水、晒伤及饮酒等。此外,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也是中暑的常见诱因。而年老体弱者,以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
  根据高温引起作业人员中暑的不适或疾病,按严重程度的轻重,中暑的主要表现症状如下: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会大量出汗,然后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症状。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易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俗称"小腿肚子")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发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防暑管理措施
  健康监护管理
  凡是新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就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检。检查内容包括:症状询问;体格与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心血管系统;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糖等其他检查。高温作业职工在岗期间,每年应进行一次职业性健康检查,体检时间应安排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体检内容同就业前体检。对体检中发现的职业禁忌证人员,要调离高温作业岗位。
  凡患有严重的肺脏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等)、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贫血、二期和三期高血压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肾炎、糖尿病、大面积皮肤疤痕、甲亢等高温作业职业禁忌证者,不得安排从事高温作业。
  GBZ 41-2002《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规定,中暑患者经及时医治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不必调离原作业岗位。需劳动能力鉴定者,按GB/T16180—200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处理。
  职业卫生培训
  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要对参加高温作业的新工人与转岗工人,在上岗前进行防暑降温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高温对健康的危害,正确的作业方法,在作业时防止高温危害的措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发生中暑时的急救措施和方法等。
  科学安排作业
  在高温、热辐射,或高温、高湿的反复作用下,人体在体温调节能力,水盐代谢、心血管系统方面会发生适应性变化,称之为"热适应"。由于人体对热的自然适应是逐渐形成的,所以新工人最好在炎夏之前的一个月接触高温作业,此时车间的热辐射强度虽未改变,但由于天气尚未炎热,机体较易适应。但需提醒的是,人体的热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如超出了适应能力的范围,仍会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因此,绝不能因为人体对高温有适应能力,而放松防暑降温工作。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阳光下的作业。如果必须要在室外作业,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并且尽量多在背阴处作业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供给防暑清凉饮料
  在高温环境进行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人体血液浓缩而使血液总量减少,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流失的水分、盐分和矿物质必须得到补充以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所以,应供给合乎卫生要求的10℃左右的、不含酒精与大量糖分的、含盐浓度为0.1%?0.3%的防暑清凉饮料;饮用时应少量多次,每小时喝2?4杯(500?1 000 ml)。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注意饮食及休息
  高温作业人员应少食高油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体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要多吃水果蔬菜;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要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现场处置原则
  对于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患者,首先应迅速将其移离高温场所,放置阴凉处休息或平卧,松解衣扣;如患者清醒,无恶心、呕吐,应服用防暑清凉饮料;如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胶囊),并密切观察;如有症状加重趋势,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由于重症中暑患者可导致死亡,所以现场处置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当身体无法调节自身的体温时,会发生热射病。高温可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体温迅速升高,在10?15 min内,体温可达到40℃以上。如果不接受紧急救护,热射病可导致死亡。如看到疑有热射病症状迹象,在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应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的地方;迅速给患者物理降温,如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监测患者的体温,努力帮助患者降温直到体温降到38℃;如急救人员未能及时赶到,请继续拨打120、110等寻求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不要给患者喝水,如患者发生不由自主的抽搐时,要阻止其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也不要试图喂其液体,如果发生呕吐,应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
  热痉挛通常发生在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剧烈活动且大量出汗时,人体内的盐分和水分随汗液一同流失,此时肌肉中的含盐量低可能是造成热痉挛的原因。此外,热痉挛也可能是热衰竭的一种表现。
  如看到患者疑有热痉挛症状迹象,在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凉爽的地方休息;给其饮用稀释、清爽的果汁或防暑清凉饮料;热痉挛症状得到缓解之后的几小时内,不要再进行重体力劳动,那样只会进一步透支能量而导致热衰竭甚至热射病的发生。
  热衰竭病变是高温暴露、体液补给不足,或身体水、盐、矿物质代谢不平衡,经由几天的连续积累而发展起来的。这是由于身体因大量出汗而过度流失水分和盐分导致的结果。如看到患者疑有热衰竭症状迹象,在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应立即将其转移至凉爽的地方休息;给其饮用稀释、清爽的果汁或防暑清凉饮料;同时,应帮助患者凉水用擦拭身体,迅速予以物理降温。
  特别应注意的是,以上现场处置原则并不能真正替代医疗救治的作用,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人们自我识别身体的预警信号并及时作出反应,以防止中暑患者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编辑 边 安
网站目录投稿: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