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上,这个世界上更难的事情莫过于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里。关于后者就必须要有超高的情商。 一
如何用情商说服一个人?今天我们来说个故事,准确的说应该是苏秦说的鬼故事,看他是如何用攻心术的。 有一次孟尝君田文想出使秦国。本来大国之间相互走动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知道秦国是什么作风?一个词形容:流氓,是个吃肉不吐骨头的主。 比如当年楚怀王被忽悠去了秦国,屈原是苦口婆心劝来劝去,楚怀王还是去了,结果到了秦国之后就莫名其妙不明不白的死了。秦国对外宣称,楚怀王是病死的,明显是睁眼说瞎话。屈原是个好人,是个忠臣,但不是个合格的忠臣,因为他明知结局,始终没能改变历史。 有人会说,有本事让你们纵横家试试? 试试就试试。果不其然,孟尝君田文又闹着要去秦国,谁劝也不听。我们知道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您可能不知道齐闵王是谁,但你肯定知道孟尝君。其实这位孟尝君还有个身份就是合纵联盟的支持者,是秦国的眼中钉,所以秦国热情的邀请田文去秦国做客。 孟尝君敢去秦国也不是没有道理,比如有一次他被秦昭王扣押,就被鸡鸣狗盗的门客救了出来。很显然孟尝君打算再表演一次。 所以,苏秦去劝他的时候,孟尝君就说了:"我活那么多年,除了没见过鬼,什么人没见过?什么道理不懂?你别跟我说些没用的。" 一般人到这时候肯定被呛的说不出话,但是苏秦是二班的。苏秦阴森森的说:"其实我本来也没打算跟你说人间的事情,我想跟说说我上次见鬼的事情。" 苏秦说道:"为了见您,我日夜赶路,大前天的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我走到乱坟岗边突然听见有人在说话。于是我走向前去一看,原来是两只鬼。" 孟尝君有点紧张了,他说:"鬼?你不怕?" 苏秦说:"怕什么?我师父就是鬼……谷子。" 孟尝君问:"那鬼在说什么?" 苏秦说:"坟前的那鬼化作一个桃人和一个泥人。桃人跟泥人说‘你是河西的土,被捏成人形,只要一过河就自身难保了’。" 泥人说:"你说错了,我是河西的泥人,化成泥还是河西的泥。但是你是东方的桃木雕刻的,只要掉水里,你就随波逐流,不知道下场如何了。" 鬼故事说到这里,苏秦忽然话锋一转,忧虑的说:"秦国是虎狼之国,现在有人怕是要入虎口了,有人就像桃木人一样,随波逐流,能否安然无恙就不得而知了。" 这一席话,把孟尝君说的冷汗直流,决定不去秦国,死也不去秦国了。 二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么一个情况,想劝人,总是习惯大道理一通讲,但是大道理谁都懂,说了没用。就比如屈原劝楚怀王的时候,肯定会说大王,秦国不怀好意,您为了楚国,为了您自己,千万不能去啊。这样的话说出去,就跟重拳打海绵上,丝毫没有杀伤力。 生活中,根本就不缺大道理,缺的是说服人的方法。比如有时候朋友去做投资,我们知道结果肯定亏,所以好言相劝,但是对方还是一意孤行。再比如有些姑娘谈恋爱,我们明知对方是渣男,但是姑娘却被猪油蒙了心,死活不听劝。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的结果,其实我们是可以预见的,但是却没有办法改变什么,这的确是件伤心的事情。 比如伍子胥是怎么死的?他明知道吴王夫差会被越王算计,但是他没办法,结果怎么样?他不惜自杀警示夫差,结果呢?白死的。 有时候我们想说服一个人,总想找一个更高深更深刻的道理,找更高明的人说服,但是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大道理。 大道理说服不了人其实是方向走反了,说服一个人不一定要靠大道理,反而是靠一些接地气好理解的小故事。因为大道理是没有灵魂的,伟光正,高大全本身就缺乏说服力。比如好的儿童教育家,往往会通过小故事来跟孩子讲道理,孩子一听就能听明白,从而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如果孩子讲孝悌,孩子肯定听不懂,但是说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懂了,关于孔融是否真让过梨,这不重要。 鬼谷子用四个字形容叫:从便所为。意思是说简单点,别把事情搞复杂,用小故事比用哲学大道理更容易说服人。 三
当然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纵横家们最擅长的故事思维。其实纵横家本来就不是文化人,我估计他们不喜欢跟人论道,或许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懂道是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说服,因为纵横家们更现实,满脑子都是忽悠人的小故事。 啥叫故事思维?鬼谷子纵横学的概念叫象比,故事就是一种象,比就是用故事比及现实进而达到说服人的目的。注意,是象比,而不是比象,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故事,后有对比。这么做其实是因为人性本来就不敢面对现实,或者说人本来就喜欢听故事。很多人其实知道自己的选择可能是错的,但是依然希望搏一把,心存侥幸。如果你直接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其实没有意义。 比如我直接讲鬼谷子说的象比的概念,枯燥无味,但是通过苏秦的鬼故事就好理解的多。这世界上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故事,你之所以相信,是因为被故事感染了。对于纵横家而言,游说失败了是因为故事没讲好。当然了这是纵横家独特的应用手段,未必完全对,但是或许给我们提供一个说服应用的技巧参考。 鬼谷子告诉我们,纵横家讲的故事正是顺应人性,利用人性而已,用情商讲故事,其实是纵横家的攻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