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不装逼的读书方法应该是怎样


  本文作者:老显
  01:
  聚会聊天时,喜欢和人聊聊书的内容,有时候会被人问起:你一个月读多少本书?或者多久能读完一本书?   我会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对方,比如这个月读了两本,就说两本。   有些不怎么读书的人觉得好厉害,他说自己没时间读,而有些天天在读书的人也许会不屑,觉得30天的时间就读了两本书实在是太少。   其实我想说的是,读多少本书,并不能反映任何问题。   《德川家康》,简单的话可以是一本,山庄冈八的版本是十三本。   意林或读者,是一本。   昨天到手的《巨人的陨落》,一共是三本,它的封面标榜着连着三个通宵就可以读完了。   然而,用多少时间读完对于有些书来说只是宣传点,其实有些书籍,很快就读完了。   学生时代考试前,读教科书里的重点,是一本笔记,不厚,如果不为了考试连着几天来来回回读, 半小时就读完了。   我们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读书,读什么内容的书,或者哪本书会对自己有深刻影响,也许这些才能在某种程度体现自己读书的价值,以及融进生活后是否能散发新的想法火花,是否能在书中受益。   02:
  有些人爱装逼,喜欢标榜自己只读经典。   张口就来里尔克的手记、博尔赫斯的谈话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阿多尼斯的诗集,换作以前,这些人的名字我根本不认识。   也就是说,你说出来的时候,别人的确没听过,问题是,你又怪别人读书少。   是你太高端,用经典把X心伪装,非得罗列一些佶屈聱牙的书名,又讲不清楚里面的内容。   你大可以谈论《三国演义》,难道不经典吗?别人也没法反驳。   别人问你读什么书,也许纯属聊天,也许是想了解你的知识结构和背景,也许是想了解你的来历以及爱好。   你却让装x气盖过书卷气。   书架上的书籍会出卖你,如果你所看的书,每一本都可以轻易地在众人书架上发现,那证明你的阅读并不太成功。   遍地畅销书,遍地鸡汤,你饥不择食,随手乱翻,看了半本又接着看下一本,急急忙忙。   如此也不是不好,但终究涉猎不广,见多识广的人才能通往真正的与众不同。   你和朋友,因为读过共同的书,可以交流,经常读类似的书,时间久了,双方交流的想法会往局限思维走;   而因为读过不同的书,你我有不同的视野,用你眼中书里的世界和我对书籍们的认知做一番深度探讨,可以从交流中受到砥砺和启发。   这要好过装逼。   03:
  如果你问别人多久读一本书,有些人很难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   比如我,一般情况下,一本新书过手,我会先设立一个读书计划。   比如这书有10个章节,那就分10天读完吧,一天一章,如此下来,一般能按照计划去品读。   只是我容易忽略客观条件,那就是自己的读书时间并不够用。   比如工作时间没办法偷读,下了班有其他事情而弃读,忙于写文章导致有些计划中的书未读。   还有一种情况,起初打开书看完一两章,放在桌面上,有时候翻翻这本,有时候翻翻那本。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却没有一本书是完全看完的,虽然吸收了非常多的营养,却不知一本书什么时候能读完。   一本书放在面前,有时候会翻几页瞧瞧,每次读都有新的味道。   真正起作用的,是持续不断的阅读,用新的眼光感受不变的原理,产生新的思想。   04:
  有朋友吐槽,说自己一读书就困,不是读书的料。   我爸现在有时候晚上在家看手机微信,看着看着就困了。   有时候我一读书也困,也许你会惊讶:你读书也困?   是啊,我也是个平常人,读书并不是为了图个爽快,而是为了汲取知识,而学习便是个艰难的过程,阅读有时候也不是很轻松。   大部头的书籍,像《国富论》这种,我一沾就会条件反射的困起来,你说该怎么办?   解决的方法就像玩游戏打怪一样,新手阶段一般是看看就翻篇了,中级阶段是拿着笔,划重点。   再高级一点是拿着笔,除了在书里划重点,还要写点见解。   而老司机的做法是除了划重点、写见解,做读书笔记,还写书评,传播出去。   逼着自己用写作和下意识的倦意作斗争。   05:
  小时候看我爸写文章,拿好钢笔在400格的稿纸上写啊写。   现在不同了,一年能写数百万字的作者们,写作都可以不用动笔,敲键盘就可以,如果懒得敲键盘,还有语音软件可以输入成文字,聊个天都能成为一篇文章。   很多人在抱怨着看了很多书还是写不好文章,其实关键在于你没输出的意识。   你说懒得动笔,那划重点线总可以吧;   你说划了那么多线懒得整理,那划完线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总可以吧;   你说写了很多想法又不方便整理,那你对着手机语音软件将这些文字讲出来总可以吧。   看书的时候,如果你认为作者有说的不对、或对得不完整的地方,你想驳斥和添加的,有一个新的想法,那就动笔写下来呗。   作者的观点一定还存在漏洞的地方,你读的时候发现了,想去补充。   这个漏洞,大家都看到了,其他人都会跟你有一样的补充想法,你又担心写着和别人重复了,其实别怕。   每片树叶都不尽相同,只要你的见解在,即使是一千个人讨论这个漏洞,你所思的不同便是你的空间。   找到一些不一样的点,细析,写下来,变成一篇独立的原创文章。   到这,也许读书才算告一段落,也算得上是完整的阅读。   [END]   ▌本文经作者授权,由集悦读编辑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   ▌本文作者:老显,公众号:老显(ID:sendychiu)。一个和您一起成长与变老的世界500强央企上班族 / 解忧答惑达人,2016年已坚持写作200+天|2015年至今痴迷阅读400+天|2014年至今跑步750+天|擅长时间管理与自我管理 。
网站目录投稿: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