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米公司没有如何做绩效管理海尔的绩效考核三工转换


  小米公司没有KPI,如何做绩效管理?关键词:绩效管理案例 KPI 小米
  KPI作为绩效管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绩效考核工具,虽然还是个舶来品,但是在国内企业中已经是大行其道、司空见惯了。老板找管理层要KPI,管理层向员工要KPI,仿佛没有KPI就不知道怎么做企业管理了。可偏偏有这么一家国内企业不信邪,我就是不用KPI!这家企业就是如日中天的小米公司,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小米公司没有KPI,是怎么做绩效管理的,希望朋友们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
  曾经有人说小米公司是家互联网企业,虽然是做手机,做硬件的,但管理思维确实活生生的互联网思维,非常注重口碑传播和用户体验。而互联网企业最喜欢的就是使用KPI了,什么UV/PV,转化率等等,那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可小米却偏偏不这样。我们以小米客服人员为例:
  每一次招聘客服主管的时候,小米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会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对客服工作的看法。这些人在之前公司都做得非常好,经历过比较成熟的KPI考核制度。但是在小米公司,管理人员会让他们忘掉之前的条条框框,不要记录自己的工单数(管理人员向生产者下发的指令单据),不要计算接起率(接起电话的概率),更不需要记录接通了多少个电话等。
  小米副总裁黎万强在其《参与感》一书中说:在小米这里,客服也要忘掉KPI。我们把KPI指标只当作辅助的参考,真正重要的是"和用户做朋友",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去服务好用户比其他一切都重要。
  给予小米客服充分的信任,越下放权限,他们就会越谨慎
  小米客服人员在回答客户的问题时,不用向主管申请,便可直接送给客户一些本公司的小礼物。每个人都有自主判断的权力,只要员工认为可以送,那么就可以直接送出。小米的内部系统也只会对此进行简单记录,没有人会细问他们送礼物的理由等。
  这就是对一线服务人员充分的信任。在黎万强看来,越是给予他们信任,越是给予他们权限,他们做起工作来就会越谨慎。早期刚开小米之家的时候,一个店会存放500台以上的手机以方便用户上门自提,一个店隔三天调一次货,一个地方调那么多台,结果年终盘点下来,全国各地的小米之家内库,一台手机都没有丢过。
  信任是企业实行任何KPI考核制度都无法得到的东西;信任的效果,也是任何KPI考核制度都无法带来的。
  给员工极大的自由度
  小米内部员工的待遇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小米员工的薪酬要比业内同行高出20%左右;员工的卡位也要比其他企业大很多,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工作卡位,而且办公椅价格不菲;在公司工作半年以上并且有良好表现的人,就能够得到小米公司的期权;公司还建立了"米粒学院",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
  小米公司制定的这一切措施,都给了员工极大的自由,让员工产生了很强的归属感,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
  用户体验,是小米员工的KPI
  小米公司没有KPI考核制度,却有KPI指标:小米用户的体验满意度就是小米公司的内部KPI。例如,公司不会关心你完成了多少任务,而是关心用户对你所研发产品的满意度,考察你为提升用户体验做了多少贡献。也就是说,小米将用户体验之后的回馈当成员工考核的重点。
  除了小米公司外,1号店也是采用这种考核方法。为此,他们还专门聘请了第三方公司进行产品调查。每一位员工的月酬金都是和用户体验指标挂钩的。如果客户的体验值上升了,那么员工的薪酬也会随之上涨。这样一来,员工服务客户的热情就会更高涨,工作激情也会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KPI对接时,一个用户体验值很差的产品,就算整个团队投入再多的精力,也是没有任何回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全方位、系统性地进行思考,了解用户需求,在此基础上制造产品,这样才有利于用户体验值的提升。
  责任感第一
  小米公司主张将他人的事情当作第一等事情,以此来提升员工的责任感。例如,一位员工的工作完成了,就需要让其他的工程师检查一下。而接到这个任务的的工程师,就必须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进行检查。
  从小米的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也不是说小米公司完全没有KPI,它只是把KPI作为一种管理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最重要的或者是全部。这些KPI指标只不过都是一些冰冰冷冷的数字,企业把KPI当做是指挥吧,只会让企业低头专注于眼前,而让企业无暇抬头远眺,忽视了企业长远的发展需要依赖员工的热情,需要对客户进行持之以恒的周到的服务。因此,我们应打破传统的KPI考核制度,以小米做产品的思想去做服务,以小米管理员工的思维去管理企业。只有提升了整个员工体系的激情,才能够驱动整个企业发展。(注:以上小米公司案例节选自《向小米学管理:小米没有KPI》)
  海尔的绩效考核:"三工转换"和"负债开发"关键词:绩效管理案例 海尔
  在海尔,很流行的一句话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海尔员工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紧迫感?且看下面海尔的绩效管理案例。
  海尔的绩效管理案例
  三工并存,动态转换
  让海尔员工感到巨大压力的首先是公司"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管理办法的实施。
  所谓"三工转换",是指全体员工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种,分别享受不同的三工待遇(包括:工龄补贴、工种补贴、分房加分等),并根据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进行动态转换,全厂分布。
  海尔有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业绩突出者进行三工"上"转,试用员工转为合格员工,合格员工转为优秀员工;不符合条件的进行三工"下"转,甚至退到劳务市场,内部待岗。退到劳务市场的人员无论原先是何种工种,均下转为试用员工。试用员工必须在单位内部劳务市场培训3个月方可重新上岗。同时,每月由各部门提报符合转换条件员工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填写《三工转换建议表》,然后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和最后公布。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其典型的转换历程往往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到生产一线、市场一线等部门锻炼,为期一年,在这一年当中,员工都是试用员工。试用期一年满后,由人力中心公布事业部所需人数及条件,本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岗位。如果经考核合格,则可以正式定岗,同时转为合格员工。在合格员工的基础上,历时3个月,如果为企业做出很大贡献,被评为标兵、获希望奖等,可以由部门填写《三工转换建议表》,并交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审核合格后,发给当事人转换回音单,通知已转为优秀员工,并在当月兑换待遇。
  在海尔集团内部,三工的比例保持在4∶5∶1,整个转换过程全部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聘用。通过"三工转换",员工的工作表现被及时加以肯定,解决了员工在短时期内得不到升迁、积极性受到影响的问题。员工逐步培养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职业意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一部分员工三上转,成为优秀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
  检验处有位老员工,一次由于工作疏忽,将一台应换侧板的冰箱盖上了周转章,转到了下道工序,没有严把质量关,造成损失达2000元以上,因此被按规定由合格员工转换成试用员工。这对他的震动很大,他拿出"三工"转换制度小本,一遍遍地到有关部门咨询可以上转的标准。
  在那之后的4个月中,他针对本岗位的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十几条,有2/3被相关部门采纳,并在一次生产中及时发现并处理了上一班员工生产的7个废箱体,避免了一次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又按规定转换为合格员工。
  这位老师傅接到通知书后,激动地说自己的努力没白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放下了,工作干劲也更大了。后来,他又以更大的贡献,争取成为了优秀员工。
  负债工作,研发直面市场
  对于在一些企业看来很难推向市场的工作,海尔则实施了"负债"经营。
  比如:产品开发工作。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开发新产品的确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市场开发首先要做的就是产品开发。张瑞敏认识到:应该让企业中搞技术开发的人先出效率。然而,工作效率,总是公有企业老总们最头痛的事情。效率从何而来?海尔进行了"负债工作法"的探索,分两步走。
  开始的时候,从研究所所长开始,全部采用了项目承包制,取消月薪,开发人员的收入只能与产品的销售挂钩,而平时的生活费只算提前支取。也就是说,开发人员只能根据所开发的产品的市场效益拿钱。这办法操作起来是很细的——1.设计时间目标:是不是按时完成,有没有拖期。2.设计质量目标:一是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没有不良反馈,并符合标准化和通用化;另一个则是市场上对产品质量的反馈。产品上市以后产生了效益,按一定比例,给从事开发的技术人员提取报酬。
  这个办法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张瑞敏感到:由于没有设计销售额的目标,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投产后卖多少算多少,收入只是多一点和少一点之别,工作压力并不是太大,还得给他们加压。
  改革又往前进了一步,海尔对技术人员包括项目开发人员和项目组织人员,采取了"负债开发"——企业给你这么多资源,你要创造出相应的价值,要按时开发出产品,开发出的产品还要有质量保证和销售额的保证。比如:一个项目的负债额是10万元,项目成功后,按目标应该达到年产5万台的产量,达到这个目标后按规定应得到3万元。批量投产后,如果一年超过了5万台,就等于完成了负债额,然后在3万元的基础上递增。产量达到10万台时,开发人员就可以得到6万元的收入。假如没有达到5万台的产量,就要按比例倒扣,差2万台,就只能收入1万元了,而此人的负债额还有4万元(总负债额的3/5),这个人以后就必须用开发其它项目把这次的负债额补上。
  这样,产品开发人员就被完全推上了市场。他们的收入只能由市场说了算。所以他们在开发产品时一定要想着市场的需要,他们时刻关心着市场的销售,市场上反馈了什么技术问题,马上要去帮助处理,而不像原来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
  张瑞敏的这招很灵,从开发人员都"负上债"以后,新产品开发速度大大加快,开发周期平均比以前缩短了30天左右,而且新产品上市一个成功一个。从1998年,海尔的负氧离子健康空调先于日本一年面市,直接带动了整个空调市场向绿色环保产品转型,海尔的绿色产品不断升级。这结果,正是开发人员们"负债开发"带来的。
网站目录投稿: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