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于培训视角对扶贫三问的探索解答


  【摘 要】 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指标,也是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坚定承诺。党校作为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应主动服务于扶贫攻坚工作大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针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在开展基层干部培训中给予探索解答,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关键词】 培训;精准扶贫;对策
  【作者简介】 唐锐,中共宜宾市委党校教育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和干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8)02-0080-02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并从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精准确定帮扶主体、精准实施帮扶举措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科学指明了脱贫攻坚战应该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宜宾市委党校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持续抓好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与脱贫培训,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扶贫关键三问的解决之道,针对基层干部群众开展专題培训,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脱贫措施方面突出体现了"精准培训"的特点。
  一、精准选取培训对象,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辖二区八县,其中有五个县是国家和省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按2013年扶贫标准统计,宜宾市精准识别37.33万农村贫困人口,471个贫困村;到2016年底还有贫困人口16.68万人、贫困村396个,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扶贫先要扶智,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实现同步全面小康,关键是选准培训对象。精准扶贫的对象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但对于精准扶贫的培训工作来说,培训对象不仅要涵盖贫困户,还需要精准对接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扶贫任务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规划,精准把握脱贫攻坚战对干部群体的能力素质要求,将培训有意识地延伸到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基层干部群体。
  结合《国家公务员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脱贫攻坚培训的意见》以及《2015-2017年四川省贫困地区干部和扶贫干部培训规划》要求,通过深入基层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结合市级党校调训干部的延伸层级,宜宾市委党校将精准扶贫对象定位为五个类别。一是乡镇的党政干部培训。培训对象为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以及乡镇扶贫专干。二是村级组织负责人培训。培训对象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三是 "第一书记"培训。培训对象为上级党委选派、任命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的公职人员。四是专项扶贫干部培训。培训对象为各级从事专项扶贫工作的扶贫部门领导干部、业务骨干。五是村民代表培训。培训对象为贫困村村组干部、产业大户、专合组织负责人、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以及贫困户代表。这五种类别的培训对象,分别有着不同的培训需求,需要针对不同类别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从而确定设计好培训内容进行精准培训。
  二、精准设计教学内容,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中共宜宾市委党校根据分层分类培训要求,在瞄准干部群众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将培训教学内容科学划分为扶贫理论学习、扶贫技能培训、扶贫励志教育三大教学模块,每个培训班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一是扶贫理论学习,解决"如何认识精准扶贫"问题。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知晓政策。通过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的学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执行力。本模块课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深刻内涵。同时结合市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全市脱贫攻坚培训讲课大纲》相关内容,重点从应知应会、实践操作层面讲政策、明标准、教方法。使各个层级的受训干部能全面掌握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知道扶贫帮扶怎么干、怎么帮,明白脱贫对象是否达标、是否可持续。在实践中,根据帮扶住房改造、产业扶持、教育助学、医疗救助等方面相关政策,以及如何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等问题设计课程,邀请全国知名高校专家、省市扶贫移民局领导、市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宣教团成员授课,立足让培训对象知扶贫、懂扶贫、会扶贫。
  二是扶贫技能培训,解决"如何增收"问题。本模块通过加强扶贫能力的培养,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业化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围绕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进行旅游开发、开展生态保护、加强城镇规划、搞好新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引入电子商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等内容,以及种养殖实用技术方面开展专题培训,主要由党校专家与市级相关业务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课程讲授,既着眼提升扶贫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的操作本领,又着眼于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力求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一项农业实用技术,回去以后能在村里形成"示范"效应,或是帮助、指导他们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
  三是扶贫励志教育,解决"如何发挥主体作用"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本模块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特别注重教育贫困群众坚定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多种教学法的灵活使用,一方面邀请致富能手到课堂讲解创业经历、技术要点、营销方式;另一方面安排干部群众到新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种养殖业发展等示范点开展现场教学,加大对脱贫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再辅以各地驻村帮扶工作培育的典型和创造探索的经验相互交流、学习,来启迪思维、增强信心、开阔视野,让身边鲜活的典型营造出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激发他们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精准对接帮扶措施,解决"谁来扶"的问题endprint
  解决"谁来扶"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要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作为政府层面,一方面要强化各级政府扶贫攻坚责任,引导贫困县党政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另一方面要明确行业部门的责任,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住房安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贫困人口脱贫创造条件;同时也需要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圍。党校作为开展精准扶贫培训的主渠道,理应在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扶贫、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等方面有所作为。
  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治本作用。从培训前发放的需求调研问卷统计来看,选择什么产业、谁来进行技术指导和提供资金扶持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集中关注的问题。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扶贫产业的发展,需要在科学论证并与扶贫对象反复协商的基础上,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其中,决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很多贫困镇、村干部群众觉得致富无门、增收无路,其根源在于对经济发展形势判断不清、对镇村优势挖掘不足和各类信息获取的不对称。
  为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宜宾市委党校在培训期间创造性地举办产业发展项目对接会,筛选各区县产业发展好、经济效益佳的产业大户、专合组织、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进行洽谈对接。这既使市场主体了解贫困村的地域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思路,萌发合作意向;又让贫困村干部群众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前景。经过项目沟通对接,相当数量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贫困村产业之中,部分贫困村因此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项目,同时也找到了销售市场。如有的村交通便捷,立足发展特色蔬菜种植、肉鸡养殖;有的村气候适宜,学习引进猕猴桃、葡萄、翠冠梨等水果种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的村山高林密,确立了大果红花油茶套种中草药种植的项目,采取"土地+油茶苗"入股的发展模式,不仅农民在年底可以按股本份额与家庭农场经营者分红,而且还可以在前期山地整理和项目种植阶段获取劳务收入。
  通过项目对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加深了对贫困村的了解,形成强大的帮扶合力;贫困村根据村情,结合贫困户的意向寻觅到了符合实际的发展机会,为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短期脱贫、长效致富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党校开展基层干部群众精准培训、助力精准扶贫的实效性得以凸显。
  参考文献:
  [1] 张春莉:《"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人民政协报》2016年3月4日。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2014年12月4日。
  [3] 李丽临:《做到"四个精准",提高培训质量》,《甘肃农业》2016年第16期。
网站目录投稿: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