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号称今年"暑期档唯一赛车题材动漫电影"的《汽车人总动员》,从海报到角色造型都和皮克斯热门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系列非常相似,就连片名也只是多了一个"人"字,甚至在海报上还进行了遮挡,看起来和《汽车总动员》一模一样。这样的超高"相似度",引发了网友大规模吐槽。实际上,国产动画借"东风"的习惯由来已久。(7月7日中国日报) 说实在的,比起凤毛麟角的中国创造,铺天盖地的中国"仿造"可能更胜一筹。继复旦大学"抄袭门"事件把对中国创造力的质疑推向了风口浪尖之后,近几年略有起色的国产动画也未能避免一场犀利的舆论批判。而对此,国产动画《汽车人总动员》的导演卓建荣则表示该动画片为独立制作,并痛斥质疑者为新时代的汉奸。 假设有一场翻译比赛,比赛的作品与你曾经读过的翻译成品完全相同或相似,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原封不动的完全照搬;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修改。那么你会如何选择? 笔者看来,第一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文化成果的盗窃,恶意抄袭。而第二种情况就有些微妙了,我们对抄袭的定义极其暧昧,其中一条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而这个"一定程度",恐怕就是第二种情况的主要争论点。每个个体的判断标准不同,那么对"一定程度"的认识,千人千面也不足为奇。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复旦还是卓导,在对抄袭门的首次回应中都提及"独立创作"四字。所谓独立创作,即就算与其他作品类似,但为作者独立创作和完成,不能认定其抄袭。这也是独立创作与首次创作大相径庭之处。 我们再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比喻,同为三角形的蛋糕由不同的糕点师独立调制和完成,即使外形相同或相似,但不能称其为抄袭。换个角度,不同糕点师用相同蛋糕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只是将它切成了不同的形状进行新品推销,那么这就是抄袭了。 我们现在回头看看,《汽车人总动员》所谓的"独立创作",虽据作者说在作品内容上与原作有较大差异,但无论是海报、人设的高度雷同,还是恶意遮挡片面文字的行为都超出了大众对于"一定程度上改变"的判断标准。 中国并不缺少动画作品的创作元素,外国引用中国元素制作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片就是对国产动画内容空洞的极大讽刺。自家院内的果实被他人摘取变卖,实在让人感觉不是滋味。虽然近年动画制作技术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急于脱离国产低层次的圈子,国产动画更多的注目于外国的流行元素和制作手法,十多年前以水墨画为中国特色的动画创作手法在近些年几近全无。并不是说我们只能局限于中华风创作,而是得天独厚的自身文化条件都不好好利用,本国特色都无法好好驾驭,又谈何走向国际呢?只怕最终中外融汇不成,反而背个抄袭的骂名,以悲剧收场。 似乎是意识到外来文化冲击危机,广电总局不久前限制了一系列剧目、动漫的引进。虽然此举能在短时期内缓和文化冲击,但并无法武装思想。缺乏创造力和吸引力的国产动画市场,即使失去了外来冲击也难以挽回群众的支持,从长远来看,反而会让群众更加抵触,反过来指责国内限制行为的保守不公。由此看来,着力整顿新时代文化寄生现象岂不更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