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内涵往往得不到重视和挖掘,存在着一些不可取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多方面的深层渗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策略;氛围;分析;循序渐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基本职责。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是提高生学生写作素养的关键因素。但就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可取的现象,比如阅读方法的不合理、阅读气氛的不活跃、阅读技巧不透彻等,那么如何提高语文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氛围 课堂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阅读学习的主角,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阅读是课堂有效与否的关键。我们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教学方法,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在教学中,可以同学生一起制定阅读目标,包括学期目标和每日目标等,并同学生积极交流,一同实现这个目标。具体的措施包括:(1)耐心倾听:这里的倾听是指教师的倾听。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但现实课堂中往往有老师由于多种主观原因,静不下心,没有耐心听学生发言。导致师生互动进展不顺利,所以,教师的耐心倾听是师生互动的前提。(2)善于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生动,对互动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学生发言的过程是面向全班同学的,所以生动、流畅、有感情的语言同课堂交流、互动的质量有必要的关联。(3)善于反省:培养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真实思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建立积极、健康互动的基础。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理解和分析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此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因此,训练时要讲究"适度"、"梯度"、"力度"。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在七、八年级的阅读教学阶段,我们要紧扣课本编制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第一步,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充分运用于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示范课文可以是《社戏》、《春》等各单元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如《台阶》、《桥之美》等自读课文,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具体自读课文。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点拔。第三步:适当选编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其来源主要是近几年的中考题,因为这些阅读材料及试题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选择和设计编制的,完全能够较为准确地测试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便于我们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查漏补缺,对这些阅读材料和测试题,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阅读知识和阅读理论,要熟练运用阅读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初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其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阅读水平也是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的。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努力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积累阶段: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2)理解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們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句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由对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3)品鉴阶段。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总之,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沈越.浅析姜榕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课外语文,2015,(14):158. [2] 陈灵芝.初中语文"一主多翼,读写双赢"课堂教学模式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 陈建军.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究[J].快乐阅读,20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