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理大学公布暑期将向社会开放学生公寓作为青年旅舍,提供近600个房间、3000床位给游客住宿。面对来自社会和学生的质疑,大理大学回应称,本次为游客提供住宿的两栋学生宿舍均是闲置学生公寓,除了运营成本之外,其余的收益学校将用于资助在校贫困学生。(7月7日央广网) 教书育人的大学摇身一变成了"青年旅社",这样的事件必然引发争议。但是,如果真的像大理大学所回应的那样,提供给旅客的是闲置的学生公寓,且收益将用于资助在校贫困学生,应该说这是该校盘活闲置资源的一大创举,值得推广。在笔者看来,此举措至少有两大意义。 首先,这一举措能够充分展示高等院校开门办学的风范。《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学作为人文的殿堂,即使是暑假期间,都洋溢着书香气息。开放闲置公寓作为青年旅舍,不仅可以让一些没上过大学的人感受一下大学气息,还可以给游客带来一次心灵洗礼。 其次,这一举措能够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学生公寓闲置不用,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得支出一大笔管理、维护费用,浪费金钱。既然如此,暑假期间盘活它,挣点管理费、维护费,资助在校贫困生,又何尝不可?大学开放闲置公寓,将收益用来资助贫困生,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表现。大理大学在开放公寓期间,若能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那这一创举就更加完美了。 不过,还有几点要也做到:一是必须保障学生暑假期间留在公寓的私人物品的安全;二是学校必须按比例退还学生缴纳的公寓费,因为学生的公寓费并不是按月按日缴纳的,而是按年缴纳的;三是必须报主管部门备案,并把收益纳入财政,否则,即涉嫌利用公共资源谋取私人或小集团利益。 总之,对于大理大学变身"旅社"的问题,我们还得"听其言,观其行"。若其言行一致,并卓有成效,当大力推广;否则,相关部门当调查学校在财务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