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写不好论文的人请不要妖魔化论文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59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2%的受访者指出现在人才评价"唯论文化"现象严重,69.1%的受访者认为职称评审中对论文数量的硬性要求不合理,66.4%的受访者呼吁改变人才评价"唯论文化"现状,让职称评审回归职业本质。
  这几年,论文被"妖魔化",教师、医生等职称晋升需要论文,被扣上"唯论文化"的帽子,论文考核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从上述调查的数据看,"民意"也是一边倒。但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0年的笔者以为,职称晋升、人才评价及有关人员的考核对论文的要求在合理区间,谈不上"唯论文化"、"论文至上"。
  书教得再好,只要没有论文,大学老师难评副教授、教授;手术做得好的医生不一定职称高,职称高的医生手术未必做得好……这种情况确实发生过,比如,上海交大教师晏才宏讲课精彩,广受学生好评,但因为不愿意写论文,工作17年到死(57岁)还是讲师。但是,从全国范围看,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从来都是教师成长的两翼,一个好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双丰收的教师,丢掉其中任何一翼,都难以实现全面的专业成长。大量名教师的成长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教师,都知道有"七认真"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如果一个教师工作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反而说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写……这样的教师,既没有履行好"七认真"的要求,也没有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能算一个好教师吗?
  一个好教师要有长远的眼光和研究的意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书、上好一门课。很多人都提出当今中国要由教育家来办学,教育家从哪里来?应该是从一线教师中来。一个没有科研意识,只会低头做事,连一篇好的论文都写不出的教师能够成为教育家吗?
  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家,不仅教育教学成效卓著,而且教育科研成果丰硕,他们并没有因为写论文、搞科研而耽误教育教学。看看当下教育界,也有大量事实和案例充分证明,搞科研、写论文能够促进教育教学。
  一个教师上课很受学生欢迎,说明教学上有好的方法,有成功的经验,如果他是一位眼望星空的教师,就会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心血成果进行总结,写成论文,向同行介绍,担负起薪火相传之责,为学科建设做贡献,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做贡献。如果讲课优秀的教师不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心血成果写成论文向同行介绍,不是一种损失吗?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失职。
  当然,能写好论文却教不好课的现象不少见,但写不出论文也教不好课的现象同样不少见。许多教师习惯应试教育,整天忙于题海战术,研究的是做题和考高分。不可否认,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但说搞科研、写论文没有时间是假,没有兴趣没有科研能力才是真。笔者赞成教师必须写论文、搞科研,但并不赞成教师因写论文而荒废教育教学,也反对把发论文当作考核、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尺。
网站目录投稿: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