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破解二次留守难题关键要靠社会支援网络


  每年暑假,总会有一群孩子从这个村到那座城,只是为了和父母短暂的相聚。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熟知的农村"留守儿童",平时在农村读书,暑假和在城市里打工的父母团聚,人们亲切地称这些孩子为"小候鸟"。然而,即使"小候鸟"迁徙到城市,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也不得不面临"二次留守",从农村的"留守儿童",变成城市的"二次留守儿童"。
  不少评论者认为,假期进城的"小候鸟"们最需要父母的监护与呵护,父母既然选择在假期把孩子接到城市来团聚,就应多花时间陪陪孩子,弥补长时间的亲情缺失。
  然而,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二次留守儿童",除了从法律上明确监护人及其责任,我们很难对他们的父母提出太多要求。毕竟,进城打工后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照顾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留守"也是无奈之举。
  既然进城务工人员在工作之余难以照顾好"小候鸟"们,那么,就必须要发挥政府、街道、社区和企业的作用,共同构建社会支援网络。政府可以举办"小候鸟之家"夏令营或"流动儿童公益夏令营",让"小候鸟"在父母上班的时候,也有个稳定的"栖息地";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各类教育机构可以组织安排一些"小候鸟"与当地同学的联谊活动;电影院和剧场可以拿出一些白天场次免费或低票价专场招待"小候鸟";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和公园可以为"小候鸟"们组织一些专场活动;企业也应该多些人性化管理,为打工者照顾孩子创造更多的便利。
  然而,想要彻底解决"二次留守",甚至是"留守儿童"问题,就必须要让"小候鸟"一直停驻在父母身边。
  务工人员流入地的政府应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待遇",让他们的子女能够在当地公立学校上学。同时,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减轻进城务工人员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
  在家乡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是很多父母留下孩子进城务工的主要原因。国家应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尽量向贫困地区或农村倾斜资源和政策,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多提供适合农村青壮年就业的岗位,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不出远门,就找到好工作。这样,父母们也就没有了去大城市打拼的必要,也不会因此忽视对子女的关心与教育。
  "留守儿童"是经济高速发展衍生出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二次留守"又是由"留守儿童"衍生出来的新问题,我们要正确地面对并解决,不让这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留有无法弥补遗憾。
网站目录投稿: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