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孔子思想中蕴含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


  【摘 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理论。孔子关注理想和直面现实相融合的教学理念,知行合一和德才兼备相统一的教学内容,学高为师与身正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都对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材料。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虽然在古代和国外不曾使用,但思想政治教育所包括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却是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普遍社会现象。我国古代社会,作为一个以农立国、以家为本的社会,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一个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的等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直贯穿始终的,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但在中国古代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过程中是不断体现的,对中国古代宗法等级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而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进一步说作为儒学源流、并对后世儒家学者产生重要影响的先秦儒家,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历朝历代统治者甚至今人的思想都产生了重大意义。
  一、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对德育地位的强调和重视
  孔子将塑造完善的人格以及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教育目标,肯定德育在提升人的素养、完善人的品行以及治國安邦中重要作用。《论 语·学而》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在躬行道德规范之后,仍有余力,再学习文化知识。显然,孔子突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道德教育先行。由此可见,孔子注重个人的德行修养,将道德教育作为培养君子、圣人以及实施孝、悌、忠、信的有效途径,以此来实现以德治国的政治理想。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觉性的启发式教学
  孔子所倡导的启发式教学不同于"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是强调学生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他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学生已经思考了但还没想通,这时可以去启发他,思考了但还不能用适当的言辞表达,这时可以去开导他。教给学生一个方面,如果不能由此推知其他方面,那就没必要再讲了。孔子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引导和及时的启发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勤于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进而达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三)"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独创运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孔子打破了只有宦官贵族才能接受教育的机会,主张施教于平民,兴办私学。他认为人的天赋和先天素质是相近的,没有大的区别,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把人塑造成君子或贫民,即"性相近,习相远也",这就使教育对象扩展到各个阶层尤其是贫民也享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二、教学方法—学高为师与身正为范有机结合
  孔子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仍颇有启迪作用。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倡导以身作则的师德思想,强调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感召力。教师应以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凡提倡学生做的,自己必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所做和所说的一致,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孔子认为,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他常对学生说:"予欲无言",就是说"我"不要再用言语来教人。学生就问他"子如不言,则小于何述焉?"(《论语·颜渊》)他回答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也是很明显地说明了他不重在言教的意思。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前提是,自身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成熟的理论素养,方可使学生信服。
  (二)因材施教、诲人不倦
  孔子很重视个体的差异性,他对个体性格、能力、才智、兴趣等都十分重视。他的教育充分考虑了这些特点,他从这些特点出发,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挥各自特长,得以全面发展。孔子因材施教决定了他的诲人不倦。"爱之,能不劳乎、忠焉,能不诲乎?"(《论语·宪问》)孔子认为,"诲人不倦"是师德最宝贵的品格,是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的体现。同时,这也成为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榜样和典范。
  (三)关爱学生、有教无类
  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不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更重要的是"有教无类"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体现了他的博爱思想。同时,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他爱学生,不论出生贵贱,亦不论资质高低,只要诚心向学,就热心教诲。育人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对学生的发自肺腑的关爱是育人最高境界。当前大学校园存在相当部分贫困生,贫寒的家境、自卑的心理等因素都构成了他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所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真心地关爱他们,从而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孔子的教育思想将会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学产生越来越重要的贡献首先,我们应将现今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孔子的道德教育学说相结合。任何一种思想文化能够流传千年而不衰败,一定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儒家文化中的许多思想理论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次,孔子教育思想中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为思想上的男尊女卑,曾指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军事上缺乏尚武精神,更加突出"仁"、"德"观念从而忽视了军礼,容易使人变得温顺软弱;在自然科学上,孔子无论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还是机械工艺等方面均无丝毫体现;政治上主张"学而优则仕"意在只要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就可以从政做官并为国家效力,显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endprint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正如孔子所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即积极向上的道德风气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社会公民的职责角度,学生的义务角度以及国家官员的身体力行角度来制定具体的规范。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素质教育的先进性,崇尚以人为本
  孔子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科学知识、道德情操和实践技能的统一。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具体操作的能力。此外,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方式也至关重要,如穿插着艺术和文学气息的道德熏陶更易于接受和吸收,生动活泼的比喻和实例更通俗易懂,正所谓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情、寓教于景,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視教育环境对个人品德的影响
  孔子认为后天环境对个人品德的塑造有极大的影响,强调"里仁为美"的教育思想,因此才培养出像颜回、冉雍等德行出众的弟子。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注重优化教育环境,营造方面在于它出现张繁华的西汉时期,另一方面就在于艺术家注重形神结合,画面充满神态和气韵,这也是它吸引全世界人眼球的地方,无论是东方还是在西方,同样会被以形写神所震撼,这也是引起许多国内外学者研究它的根本原因。艺术无国界,"以形写神"是东方人的智慧之眼,对视于那些以直观感觉、单纯富于理性的艺术,彰显的是含蓄、丰富,充满了人文情怀的有利于个人品德健康发展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物质环境具有感染人、引导人、启发人的作用。例如校园里的教学设施、建筑设计(宿舍楼和教学楼)、校园风光等都会从宏观上映射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文化环境对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文化熏陶的方式有助于培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认知态度。
  (四)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师德素质的提高,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孔子强调教育者要起到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即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能让别人信服呢。这些话充分说明了教育者要正其身,提高自身的职业德,自觉做到言行一致,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楷模。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重自身高尚道德素养的外显,具有博爱的师德观,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耐心教导;其次要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负责精神,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接受所传授的知识,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最后教育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和合理的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以便使学生能接受更广泛、更有深度和更系统的科学知识。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底,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深化,对于提升公民的整体道德素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应辩证的看待孔子的道德教育学说,不能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五四运动和文革期间对儒学的全盘否定的两种极端。总之,将孔子教育学说中的精华部分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推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贺新宇.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西昌学院学报,2006.
  [2]路沥云.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启示[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张汝伦.中国古代哲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 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网站目录投稿: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