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于中美思政教育对比下的教育环境优化路径探索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在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环境下开展的,而这些环境因素的优劣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甚至决定着大学生"三观"的形成。美国同我国教育及社会制度完全不同,在高校思政教育理念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很大差異:美国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美国通过渗透的方法巧妙地在通识教育课、专业课、及宗教信仰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中进一步比较分析,反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现存的种种问题,最终得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网络环境方面的优化路径。这将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与责任感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在我国,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具体概念,学术界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其界定还不足够明确。本文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内的一切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思想教育开展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结构体系
  1.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指的是在社会大环境中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因素总合。它和网络、学校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也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影响,进一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作用,最终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和实施效果。不仅国内的社会环境具有影响力,国际的社会环境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2.校园环境
  思政教育的校园环境指影响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等的所有校内因素的总和。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产生较大影响。校园环境主要是由校园中的人文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共同构成。其中,学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教学设备等都属于自然物质环境;高校的学校规章制度、学术氛围、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等都属于人文精神环境。
  3.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主要指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政治觉悟、经济条件等因素,包括家庭模式和家庭传统等。而子女思想品质的好坏甚至直接取决于家庭环境的优劣。于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具有极大作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着大学生们,这是其他环境因素无可取代的。
  4.网络环境
  随着科学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网络环境主要由手机、电脑等网络载体构建而成。现在,网络早已和大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们更是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网络世界,电脑和手机组成的网络新环境,早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交流及学习的主要形式。它拥有较快的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信息量还很繁杂,真假难辨。因而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起到双重的影响。
  以上四种思政教育环境之间不是对立的,也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渗透、彼此制约还有彼此影响的。国际和国内的社会大环境包含影响着其他三个环境,而家庭、校园和网络环境间又相互影响融合着。
  二、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专设思政理论公共课,用灌输的方式进行课堂理论教育
  直接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最主要手段。我国高校应教育部和政府的规定,为每个专业学生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公共课,主要通过直接对学生们灌输公民道德、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践行兼具民族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
  2.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当下,我国许多高校也开始注重实践的作用,积极组织多种志愿服务活动及实践活动,甚至逐步开设实践服务相关课程,鼓励大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应用于社会服务中。通过自己的切实体验帮助消化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思政理论课知识,并把这些理论性思想道德规范融合于实际行动当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德修养合政治思想觉悟,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3.树立各种正面典型形象,利用榜样力量教育引导
  利用典型形象教育引导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和励志形象对于大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形成有极大激励作用,榜样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特点
  1.运用通识教育课程和综合课程渗透法联合教育
  第一,利用通识教育课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培养了顺应美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伦理观与道德观的同时,还使美国大学生拥有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巧妙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中。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于社科领域,美国高校都试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到专业课中。
  2.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提倡以社会实践为主的社会教育方法,让大学生了解服务学习的必要性。而服务学习作为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和思想的方式,旨在将实践与教学有效结合,最终培养个人的公民责任感。为此,美国各州政府以专设资金予以支持,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参与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活动,以获得顺应社会发展的"三观",促进自我完善。
  3.家庭环境的高度参与,社会、学校环境提供资源协助管理
  监护人的高度参与性是美国教育制度的一大特点。美国家庭、美国社会以及美国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教育都相当重视,因此三方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形成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铁三角",稳定有力地使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果。
  4.根据本国国情,将宗教信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美国人的社会生活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特别是基督教,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大学生的"三观"及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所以,美国高校就很好的利用了宗教在德育教育方面得天獨厚的优势。结合宗教教育巧妙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并将其同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课堂教学等有效融合一起。
  5.重视网络媒介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环境
  美国各级政府很重视网络媒体环境的作用,不断借助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种媒体,以传播给大学生们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三观"和行为规范,并将网络环境的作用潜移默化的施加到其他三种环境当中,让大学生们于无形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高效影响。
  三、中美两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差异比较
  (一)在社会环境方面
  第一,关于宗教教育的社会背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宗教信仰并没有很大关系。但美国更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宗教的结合,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目的。第二,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资源支持,中国在思政教育方面虽然也重视实践活动,但社会相关机构为实践活动提供的资源较少;而美国社会实践场所与学校联系更紧密,实践内容更丰富。第三,关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公民意识,与中国相比,美国更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将思政教育效果落到实处。
  (二)在校园环境方面
  第一,在相关课程的设置方面。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教育手段上往往侧重于被动灌输式;但美国却从法治教育、哲学教育和历史教育等多方面,巧妙地借助通识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熏陶伴随在各专业课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第二,关于教育理念和模式方面。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灌输性教育老师占主导地位,忽视大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影响了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效果;而美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实践,老师更多的起引导和启发作用。
  (三)在家庭环境方面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以学校为主,家长与孩子的思想方面的教育和有效沟通往往很少,家庭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作用更多是配合学校;而美国很家庭教育,家长有更多教育权利,也更多的参与,社会和学校更多起提供更好教育资源和协助作用
  (四)在网络环境方面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并未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对网络和思政教育理论课的有效结合不够重视,没有充分意识到网络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力之大;而美国已经在利用网络媒体协助宗教精神的有效传播,巧妙地借网络环境引导着大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路径
  (一)社会环境建设的优化
  1.应给予实践活动方面有力支持
  社会的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与配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服务教育提供服务实践的场所,让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更丰富,体验更真实,从而让大学生在真正有意义的实践服务活动中,成为更有责任感和同理心的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2.应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我国也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当的加强信仰教育,社会需要基本的道德共识才能更好维系。因此用信仰引导人和知识教化人为目的的思政教育,应充分发挥道德弘扬作用,呼唤信仰意识和道德价值的回归。在信息时代,应有效利用新闻媒体及正能量公众人物等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榜样教育,传递给大学生正确的价值与思想导向。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育其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应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公民意识
  美国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把教育对象作为具备主体意识和主体价值的独立个体,并且突出学生个人的主动创造和主动参与意识。在我国,既要适当吸取美国的公民意识教育理念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要避免个人和利己主义。还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公民意识,体现其价值,培养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的责任感与认同感,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以达到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公民"主人公意识"培养的目的。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校园环境建设的优化
  1.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渗透性
  美国高校在各个专业课之中都巧妙地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任课老师在教授宗教、历史与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把人生观、价值观,还有资本主义的政治理念不知不觉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思想政治的教育。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与各专业课间内容并无过多交叉融合。我国高校应当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应是每一个教育主体的义务。因此,我国高校应逐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每个使职工都应投入到思政教育的校园氛围中。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我国悠久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在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2.应提高思政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联系不够紧密,高校普遍存在教育模式理论化与内容非具体化等问题。此外,可操作性与可实现性不足,使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不少大学生不愿接受思想政治相关教育。而美国更看重社会服务与实践教育的作用,认为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获得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因此,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更多样,在有意义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环境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学校在相关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设施与教育体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个人品德修养与综合素质,这样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进入社会后能得到良好发展。endprint
  3.应增强我国历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中国应开始重视美国通识教育的优势,现在它已被世界多国多所高校投入德育教育当中,为改善与发展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理念,我国高校也应试图在思政教育中适当结合通识教育的理念,尤其应增加历史课程的数量。中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培养作为发展重点,而当前尤为重要和迫切的是怎样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高校应增加我国历史的教育课程,与此同时,还应加强中国古代史的教育。最终,我国高校才能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其产生显著效果达到教育目的。
  (三)家庭环境建设的优化
  家庭教育环境是思政教育的最基本的环境,应予以重视加以利用。家庭教育环境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也是德育教育的真正起点,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无法离开生活的影响,而每个人的生活都无法脱离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对一个人思想政治的影响是最基础的,且具有很强启蒙作用,并会长期持续地对个人产生作用。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经济基础,素质修养,家庭模式和相处关系等,每个部分都可能对个人最初的思想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应为子女树立正确的思维、行为方式,在子女面前要规范自己行为与态度,同时与子女的有效沟通也很重要,这可以充分掌握不同时期子女心理的变化,以便及时进行帮助和疏导,此外,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父母也应积极地参与,在学校的帮助下,为子女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让家庭环境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强的后盾。
  (四)网络环境建设的优化
  1.应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网的政策
  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量庞大,却真假难辨,参差不齐,网络环境中存在各种不稳定因素,大学生便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我国相关部门的相关立法及监管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而,我国有关部门和立法机关应高度重视建设网络环境的立法、执法工作,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完善对从业者的监管工作,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有一个健康、有序的法制网络环境前提。
  2.应有效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思政教育
  首先要求教育主体能转变思维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在网络时代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授课方式显然不再充分满足当代大学生需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加深对网络媒体的认知,积极转变思维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育工作中尝试融和新的方式方法,如手机APP、微博、微信等。这些有助于最大程度的实现主客体双方话语平等权,能有效激发教育客体参与的热情,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要求教育主体增强信息识别能力,提高网络媒体运用技能。处在网络时代下的教育者,在接收信息时要能具备高度敏锐性,将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庞大的信息库中提取出,并加以整合、分析,最终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当中。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不断在发展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网络媒体的操作和运用能力。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基础。
  总而言之,我国的思政教育工作应使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共同改善,协调配合,进行整体高效的教育。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积极作用,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培育出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穆珂.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J].学理论,2012(2).
  [2] 巫陽朔.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
  [3] 刘雪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张涵.浅析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J].学周刊,2012(3).
网站目录投稿: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