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培育优良家风践行三严三实


  蒋丽++陈聪++禚旭哲
  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家风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滋养。正家风更是领导干部必修课。培育优良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懂真爱。
  一、传统家风的基本思想内涵
  传统家风家教以儒家道德思想为价值追求,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和弘扬,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辨和道德伦理思想,具有积极的人生与社会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精忠报国,立志成才
  齐家治国的思想出自《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齐家与治国是相通的。家国情怀成为中国人恒久的精神归宿,演化为强烈的爱国情结、民族气节和报国之志。千百年来,中国读书人遵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的处世原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崇高的人生追求,塑造出独特的文化性格。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之称的梁启超先生,不仅自己成就卓著,九个孩子个个成才。傅斯年先生用四个字概括梁启超的家风便是"爱国向学"。梁启超教导孩子"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当代著名翻译家傅雷认为"民族观念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只有真正的民族主义者才是有骨气的人......只有真正懂得,而且能欣赏、热爱本国传统的道德、人生观、文化、艺术的特点,才能真正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而弃其糟粕"。
  报国必先立志。嵇康在《家诫》中称:"人无志,非人也。"曾国藩强调子孙要有志气,他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于天地之完人","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好"。
  (二)修身养性,品德高尚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标准。"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以修身为本,先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行,才能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最后才可以达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让人民安居乐业。汉代郑玄教育子孙"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朱熹家训》说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代名将左宗棠教育儿子"所贵读书者,为能明白事理,学做圣贤,不在科名一路,如果是品端学优之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傅雷认为"教育当以人格为主,知识次之",孩子重在"品德高尚,为人正直"。
  个人作为道德主体,通过修身养性,都可能达到道德的完备。修身养性的主要途径就是"反躬内求",即孔子所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躬身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三)勤俭持家,戒骄戒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他认为治家之道应"制财用之节,量用以为出,裁省冗费,禁止奢华"。《朱子家训》说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曾国藩再三教诫子孙:"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曾国藩认为: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戒傲要从不大声骂仆从开始,戒惰从不晚起床开始,"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者菜"。曾国藩深刻地认识到"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在这一点上,同是湖湘名臣的左宗棠与他不谋而合,他说"绚烂之极正衰歇之征,惟当尽心尽力,上报国恩,下拯黎庶,做完我一生应做之事,为尔等留些许地步。"体现了一代名臣对人生的深刻洞见和哲学思辨。
  (四)孝老爱亲,和睦齐家
  在传统伦理教化中,尤其强调孝道。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论语·学而》)《朱熹家训》指出"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父母要疼爱子女,子女要善待父母,夫妻关系要和睦,兄弟之间要友爱,如此方能家和万事兴。曾国藩认为"孝敬之家,必获吉祥"。他教育子女在家孝敬老人,女子出嫁后要尊敬公婆。尊老爱幼,才受人尊敬,才会吉祥。
  (五)廉洁奉公,勤政爱民
  包拯对贪官嫉恶如仇,规定"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曾国藩以靠做官发财为耻,"居官以不要钱为本","不妄取分毫",要"知足"。许多帝王官宦十分强调勤政清廉、效国报民,尤其是贤君明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和清圣祖康熙的《庭训格言》都告诫子孙要不辞辛劳,认真处理国务,关心百姓生活。
  (六)耕读传家,自立自强
  中国人历来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耕田劳作可以满足衣食之需,研读诗书可以知礼明义,明德惟馨,因此,强调耕读是从物质和精神上培养子孙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袁采在《袁氏世范》中强调要让子孙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不要积累钱财使其坐享其成。《朱子家训》谈到治家强调"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曾国藩主张"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待,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梁启超告诫孩子:"人贵自立也。"时至今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对当下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领导干部要重视家风建设
  (一)领导干部要热爱家庭,牢记责任
  父母教养孩子责无旁贷,要对家庭充满爱与责任感。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必将对孩子影响终生。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爱,夫妻恩爱,孝敬老人,亲眷和睦,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懂得付出与回报,才能塑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健康人格。为人父母者应该时刻牢记养儿育女的神圣责任,一个对家庭充满责任感的人才能对事业、对社会勇于担当。谆谆教诲无不饱含浓浓的舐犊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爱浇灌的种子,终会开出幸福娇艳的花朵。
  (二)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中国的家风教育讲求"身教重于言传",正所谓正人必先正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慕贤》中说道"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潜移默化;自然似之。"曾国藩曾对欧阳夫人说道:"吾夫妇居心行事,各方子孙皆以为榜样,不可不辛苦,不可不谨慎。"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近年来,社会上所谓"坑爹的二代"屡见不鲜,反映的正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教育子孙崇德明礼、襟怀坦荡,首先自己要品行端正,公正无私。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一定意义上说,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三)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领导干部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史的学习,用理论和学识武装自己,求内化于心、重外化于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舆论和文化思潮,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要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孔子提倡"一日三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权、慎欲、慎微、慎独,经常锤炼自己的人格,检点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曾国藩特别注重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经验教训与家人分享。傅雷对儿子的管教极为严厉,有时近乎苛刻。但是在给儿子的家书中,他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对自我进行深刻的反思,这丝毫无损他作为父亲的威严,反而赋予他父亲的形象更加感人的人性光辉。
  (四)领导干部要心系群众,心存敬畏
  广大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人民,要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衣食父母,要克服和反对一切特权思想,要深知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敬畏法纪,对党纪国法心怀敬畏,保持"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才能做到严于律己,行有所止。敬畏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帮助一个人成就事业,也可以把一个人送进坟墓,不触底线,不越红线,方能清白为官,干净做事。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站在激荡的历史潮头,中国共产党以超拔的历史远见和非凡 的政治勇气,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从"三个代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践行"三严三实",体现了党对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不懈探索。涓涓溪流汇成大海,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家风的培养,经营好家庭、涵养好家教、维护好家风、教育好亲属,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以身作则、处处垂范,以实际行动感染周围群众,真正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网站目录投稿: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