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机制研究


  【摘 要】精准扶贫机制决策是关系到打赢精准扶贫工作的战略决策问题。本文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在欠发达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及表现出的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扶贫机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改革创新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扶贫机制;政府扶贫;合作扶贫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减少7.1亿,取得了巨大的扶贫成果。随着中国贫困发生率的降低和脱贫速度的减缓,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投入绩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我国的扶贫模式经历了"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再到当下的"精准式"扶贫的转型创新升级。不同扶贫模式应对的现实问题不同,所要解决的难点、重点不同,其的水平和效率各不相同,所影响到扶贫开发的实际成效也具有显著差异。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问题和不足就逐渐暴露了出来,其中最关键的效率质量问题亟待解决,而破除机制问题成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机制是一种新的尝试,而且基于市场化缓慢的现实状况,能否将行政的计划性和市场的开放性相结合放大扶贫绩效,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本文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研究了开展扶贫工作的各个机制,实施机制之间的差异化优选评估,以便实现扶贫资源配置的优化、扶贫效率的提高。
  一、理论基础
  反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外理论研究的焦点。基于本文的需要,主要从政府扶贫、市场扶贫和政府主导市场化扶贫、合作扶贫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评价,为下一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1.行政扶贫
  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政府始终扮演着消除贫困的主体角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政治优势和资源动员能力使得党和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大量基于全国数据[3]、省级面板数据、区域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政府投入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然而从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者也指出了政府主导的扶贫工作机制的弊端和不足。一些研究表明政府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比较低下。Richard和Adams利用多个国家、长时期的数据发现贫困率对政府投入的弹性下降;另有学者利用向量回归模型、函数工具对基层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效率损失比较显著。
  2.市场扶贫
  市场机制是与政府机制相对应的一种机制,其效率优先的优势使得其逐渐成为反贫困战役中的重要法宝。基于四川巴中扶贫工作取得成功的案例,底瑜发现了在扶贫中引入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徐志明进一步指出"提高扶贫投资效率的关键是在反贫困中引入市场机制",并对进一步实施措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赵慧峰分析了"扶贫+ 科技 + 市场"的"岗底模式"的成功经验。然而,从另一方面考虑,企业扶贫具有一定的逐利性,一些利用扶贫资金的开发项目 ,往往偏离扶贫方向, 与解决贫困户的温饱问题挂不上钩, 而且过于热衷上新项目, 没有下硬功夫搞好现有企业经营管理, 以至有些贫困地区扶贫模式:比较与选择地方,出现项目像猴子掰棒子, 掰一个,丢一个的败家损业情况。
  3.政府主导市场化扶贫
  基于政府扶贫计划性和盲目性的弊端,缺乏效率,而市场扶贫的逐利性,缺乏公平。有学者对于两者相结合的机制展开了研究。从新发展主义的角度,孙文中主张"建构一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主体参与的扶贫机制。然而,现实状况表明,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过程进展缓慢,利益分配矛盾使得参与主体积极性不高。刘解龙探讨了经济新常态对精准扶贫的影响和机遇,更难能可贵的是研究者并没有盲目乐观,而是对精准扶贫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可见,实现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任重而道远,其效果也有待于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4.合作扶贫
  在现实的地方扶贫实践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括贫困户参与不足、帮扶政策缺乏差异性和灵活性、扶贫工作遭遇上访困扰、扶贫资金有限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效果较差。以上问题催生了合作扶贫,基于农民合作社的扶贫,并有学者对其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游玲玲等,研究了农民合作社对扶贫的作用,发现能够极大的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李明等分析了农民金融合作社的优越性,认为这种扶贫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针对对象精准、成本低等优势,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二、结论
  基于以上文献分析发现,现有扶贫机制的主要问题有:(1)瞄准性有待提高,扶贫面没有覆盖非贫困县的贫困人口,或者覆盖了贫困县的非贫困人口。(2)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升,扶贫资金的多来源和多头管理问题导致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加上扶贫资金挪用风险较高,也使扶贫资金效益较差。(3)稳定性,扶贫主体的稳定性以及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对于整个扶贫工作的稳步开展有决定性作用,现实中却存在着主体变动、服务变动频繁的问题。(4)协调性,资源分散缺乏整合,多头管理的扶贫机制导致扶贫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具体实施中政策、技术与受体的匹配程度亟待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牧. 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D]. 吉林大学, 2016.
  [2] 文建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扶贫实践[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6(1):26-31.
  [3] 张伟宾, 汪三贵. 扶贫政策、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减贫[J]. 农业经济问题, 2013(2):66-75.
  [4] 刘林, 陈作成. 扶贫资金投入与减贫:来自新疆农村地区数据的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1):17-22.
  [5] Montalvo J G, Ravallion M. The pattern of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0, 38(1):2-16.
  [6] Jr R H A. Economic Growth, Inequality and Poverty: Estimating the Growth Elasticity of Poverty[J]. World Development, 2004, 32(12):1989-2014.
  [7] 张全红.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投入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J]. 经济评论, 2010(2):42-50.
  [8] 赖玥, 成天柱. 财政扶贫的效率损失——基于财政激励视角的县级面板数据分析[J]. 经济问题, 2014(5).
网站目录投稿:海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