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董事长特征两只合一与内部控制


  姚丹丹++邹丽丽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21-0053-04
  摘要:文章从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人为因素出发,以2011—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长特征、两职合一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董事长年龄与内部控制质量呈现倒U型结构,董事长是否拥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以及薪酬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相关,董事长性别、是否兼任总经理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对于如何从人为因素出发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董事长特征 两职合一 内部控制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公司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将内部控制置于愈发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弥补管理漏洞,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在发展过程中,科学评价内部控制质量、合理地应用相关影响因素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研究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日益增多,然而多数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侧重于硬性因素,对于诸如高管人员风险意识、经营理念等软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少。其实,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地位、影响最大,面临复杂情况时,其往往会在个人特征的驱动下根据经验作出决策,因此,内部控制的失效与董事长特征密切相关。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最主要是为了缓解代理问题,董事会的领导结构——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与内部控制质量也存在着关系。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日常运作规范不同于一般中小型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会计信息质量披露等方面也更为严格。从人为因素出发,公司董事长的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董事长同时兼任总经理又会发生何种变化?基于此,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2013年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董事长特征、两职合一与内部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二、文献综述
  自美国颁布SOX法案以来,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当前,学术上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从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展开,其中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经营特征。Doyle(2007)研究发现存在规模小、出现业务繁杂、财务状况差等特征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一般具有缺陷。郑石桥(2009)将企业发展阶段分为投资建设期、稳定发展期、过渡时期和逐渐衰落期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企业由于工作重点、经营方式不同,其经营风险也会不同,因此,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不同的内部控制要素有可能产生不同的需求,并进一步影响内部控制结构。张颖、郑洪涛(2010)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规模、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企业文化是影响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有效性水平的重要因素。二是公司治理结构。相关研究主要从规范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规范研究方面:程新生(2004)、李连华(2005)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影响,它们是相互包含的关系,设置适当的治理结构,有助于实现治理和控制目标。李维安等(2013)从战略管理观的关系框架和理论分析出发,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治理结构控制、管理层控制和作业层控制三个维度,并以董事会为控制主体,对公司治理风险进行管控,实现整体的目标和效率,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关于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是从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展开。Forbes(2005)发现,管理者决策判断的偏差会随着年龄在不断的减少 。李维安、孙文(2007)實证结果表明优化董事会内部结构、增加董事会人员持股比例或薪酬,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张继德等(2013)采用李克特量表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影响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组织结构、资金、信息技术等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董事长特征的研究,基于高阶管理理论,集中分析年龄、教育、任期等影响因素。Roberts、Rosenberg(2006)研究表明,由于管理者年龄所带来的经营决策风格亦会强化董事长对内部风险的控制。陈传明、孙俊华(2008),Bhagat、Bolton、Subramanian (2010)从企业高管人员的学历、教育背景、职务背景出发,探讨高管人员的背景特征与企业多元化的关系。张兆国等(2011)研究发现,管理者包括财务总监在内,其任期都会对会计的稳健性产生影响。关于高管薪酬水平的研究,陈晓红(2007)发现中小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
  综上发现,目前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大体以经济后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其中关于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多数学者侧重于内部控制的硬性因素研究,缺乏对于高管人员特征、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考虑。且对于董事长特征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企业绩效、成长性的影响,鲜少探讨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研究。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高阶管理理论是由Hambrick在1984年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认为高管的个人特征包括价值观、个性和阅历等规定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分析倾向,同时也决定企业战略的选择。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董事会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有效实施负责,董事长在公司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在内部控制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年龄对于高管人员的观念和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年龄的高管人员,其管理能力以及战略选择都会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年长的高管人员由于社会阅历等方面相对较丰富,因此经营管理能力也会增强,这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同时,不同年龄的高管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年轻的管理者思维活跃,创新意识较强,更愿意进行风险投资,而年长的高管人员考虑问题更加全面,风险意识更强,因此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更容易选择较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最终促进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因此,提出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董事长的年龄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公司高层决策机构——董事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工作态度、决策方式方面,相对男性董事,女性表现出更高的优越性,态度勤勉负责且决策谨慎理智。在风险规避方面,女性董事长不易于过度自信,愿意选择保守的建议和想法,促使其重视风险管理,该风险偏好亦促使公司人员风险管理方面更加重视,从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因此,提出假设2: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女性董事长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
  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理论上,政府的"过度介入"应逐渐退出,但Cull和xu(2005)指出,在我国转轨的大前提下,政府对非国有企业侵害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寻求政府"援助之手"成为合理逻辑。拥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高管人员了解政府的政策动向,熟悉政府运作,与政府官员沟通较为有效,为企业提供了便利,企业更愿意进行投资,有可能忽视风险管理,最终导致内部控制质量下降。因此,提出假设3:
  H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拥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董事长与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
  要想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必然要给予有效的激励方式,方式越有效,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越强,其内部控制效果可能越好。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采用年薪和股权激励作为高管人员的薪酬制度,针对董事长薪酬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侧重于CEO薪酬的研究。张川、沈红波(2009)研究发现,高的薪酬水平可提高董事长对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视程度,同时,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促进公司业绩上升,从而产生相应的薪酬激励。因此,提出假设4:
  H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董事长薪酬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
  董事长作为董事会的核心成员,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Hoitsh(2009)、雷辉(2014)等研究发现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紧密相关,而从董事会独立性这一特征来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不利于董事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本文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不利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提出假设5:
  H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研究区间为2011—2013年,并依据以下标准对本文的原始样本进行了筛选:(1)删除ST类公司;(2)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3)剔除研究区间样本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样本数据901个。另外,我们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和巨潮网等途径手工收集董事长个人特征的数据。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数据采用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其他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
  (二)模型选取与变量定义
  1.变量定义。
  (1)因变量。在模型中,关于因变量内部控制(contr),本文主要采用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并将该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取对数。
  (2)自变量。本文的董事长特征以年龄、性别和是否具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以及薪酬来衡量。①年龄(age):报告期内公司董事长的年龄。②性别(sex)。董事长的性别作为虚拟变量,其中,男性取1,女性取0。③董事长政府背景(govern)。若董事长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则govern取1,反之,govern取0。④对于董事长薪酬(pay)。采用的是董事长在报告期内获取的薪酬总额,并对薪酬总额取自然对数。⑤两职合一(IP)。若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则IP取1,否则取0。
  (3)控制变量。有关控制变量,本文在参考Doyle(2007)、张先益(2010)、池国华(2014)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选取控制变量,包括成长机会、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涉及到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我们发现:contr平均值是4.98,说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不高,contr的标准差是2.994,说明在内部控制信息质量方面,各个公司的差距较大。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平均年龄在49.624岁,其中最大值77岁,最小值31岁,说明新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年龄跨度相对较大。在董事长性别方面,发现上市公司董事长仍以男性为主,女性董事长所占比例甚少。 在董事长是否拥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方面,平均数仅为0.032。董事长的薪酬(pay)平均数为12.945,最大值16.784.最小值10.900,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相差相对较小,该结论由标准差也可看出,标准差值仅为0.607。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IP)的平均数为0.127,标准差为0.333。
  (二)变量相关性分析
  为了检验本文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对各个变量进行了皮尔逊(pearson)双尾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我们发现,各个变量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0.5,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实证结果分析
  假设1—5,我们分别以董事长年龄(age)、性别(sex)、政府背景(govern)、薪酬(pay)、两职合一(IP)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具体结果见下页表4。根据假设1的回归结果发现,董事长年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考虑到年龄的特殊性,我们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年龄的平方项,结果表明董事长年龄及其平方项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分别在5%水平下显著,且平方项的系数为负数,这表明董事长年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呈现一个倒U型,即随着董事长年龄的增长,有助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水平的提高,但超过阈值之后,内部控制质量的水平反而在下降。可能原因是董事长年龄在增长,经验等各方面不断丰富,有助于内部控制质量水平提高,但当董事长接近快離职时,有可能更倾向于风险投资,导致内控质量水平降低,假设1没有得到支持。假设2的回归结果显示,董事长性别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假设2没有得到支持。假设3的回归结果表明,董事长政府背景(govern)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拥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董事长和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假设3得到支持。假设4的回归结果显示,董事长薪酬(pay)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董事长薪酬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即董事长薪酬越高,内部控制水平越好,回归结果支持了假设4。假设5的回归结果显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并不显著,原假设5没有得到支持。
  (四)多重共线性检验
  为确保结果的稳定性,本文对回归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取值在1.02—1.26,远小于10,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五)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论文的可靠性,本文做了如下稳健性检验:变换回归方法,以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中位数为界,将内部控制分为两组,当内部控制评价指数高于其中位时,则取1,否则取0;采用probit进行回归。以上的稳健性检测得到的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六、结论
  内部控制是当前企业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行为,本文以2011—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深证迪博风险公司提供的内控评价指数作为因变量,深入探讨董事长的年龄、性别、是否拥有政府背景、薪酬水平以及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董事长年龄与内部控质量呈倒U型结构,拥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董事长与内部控制显著负相关,而董事长的薪酬水平与内部控制显著正相关。另外,研究结果也表明,董事长的性别与是否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内部控制质量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证明了企业高管人员的经营理念、风险意识以及价值观等对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应当重视发挥软因素的作用,着眼于高管人员自身特点,为内部控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这也为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选聘树立了新的标准。X
  参考文献:
  [1]Doyle J T,Ge W,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141-1170.
  [2]郑石桥,徐国强,邓柯,王建军.内部控制结构类型、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J].审计研究,2009,(01):81-86.
  [3]张颖,郑洪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审计研究,2010,(01):75-81.
  [4]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4,(04):14-18.
  [5]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2005,(02):64-69.
  [6]李维安,孙文.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绩效累计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7,(12):77-84.
  [7]Forbes D P.Are some entrepreneurs more overconfident than others? [J].Journal of Business Wntuang,2005,20(5):623-640.
  [8]张继德,纪佃波,孙永波.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08):179-180.
  [9]Roberts S B,RoseabeI g I.Nutrition and aging:changes in the regulation of energy metabolism with aging[J].Physiological reviews,2006,86(02):651-667.
  [10]陈传明,孙俊华.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多元化战略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05):124-133.
  [11]Bhagat S,Bolton BJ,Subramanian A.CEO education,CEO turnover and firm performance[M].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
  [12]张兆国,刘永丽,谈多娇.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11,(07):11-18.
  [13]陈晓红,佘坚,邹湘娟.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6,(01):145-151.
  [14]Cull,xu.The Effect of Experience on Entrepreneurial Optimism and Uncertainty[J].Economica,2005,73(290):169-192.
  [15]张川,沈红波,高新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评价与企业绩效[J].审计研究,2009,(06):79-86.
  [16]Hoitash U,R Hoitash,J Bedard.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 84(3):839-867.
  [17]雷輝,刘婵妮.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J]. 系统工程,2014,(09):11-18.
  [18]张先治,戴文涛.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07):89-95.
  [19]邓芳,张晓阳.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框架构建[J].商业会计,2010,(7).
  [20]池国华,杨金,邹威.高管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11):67-74.
网站目录投稿: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