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见贤思齐谈管理


  《论语·里仁》中讲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是说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与他看齐;遇到优秀的榜样引发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则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汲取教训,不要跟随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不好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们从来不缺管理智慧;在中华文明中有一些非常经典的管理智慧、方法、技巧深埋在我们的文化当中,"见贤思齐"就是运用东方智慧和现代管理学进行本土化的结合,对管理有所启示。
  自我管理——率先垂范
  孔子所追求的"好学、躬行、自省、慎独"的个人修身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很多宝贵的启示。用孔子的思想管理现代企业就是要求管理者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种追求个人人生完美的思想,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首先管理好自己,然后才能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管理,简单地讲就是率先垂范。对于现代企业中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公开的场合对自己严格要求,更要在监督真空的状态下对自己严格要求,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去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去做;要求大家無私奉献的,自己先做表率。只有这样,现代企业中的管理规章、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管理者的管理达到"不令而从""小禁而止""见贤思齐"。
  蜀国名相诸葛亮因误用马谡而痛失街亭,导致北伐失利,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回朝后,又表彰了唯一没有折兵损将的赵云,然后向后主刘禅上疏,请求自贬三级。当时因蜀国后主刘禅昏庸,国势减弱,但诸葛亮仍能以身作则,"禁胜于身",使得国家法令畅行无阻,使蜀国一直能与魏、吴抗衡。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强将手下无弱兵"。如果想做好管理,首先应该具有这种魅力,企业家提倡管理者要做好员工的榜样,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员工。只知道指挥别人,自己却不做或者根本做不到,永远都是纸上谈兵,既做不成人,也做不好管理者。管理者就像是一根火柴,首先要作为榜样"燃烧"自己,才能让员工去"燃烧"。做管理者一定要先做榜样,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你才有资格、有能力去引导和督促他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人务必先正己,治人必先自治,责人必先自责,成人必须自成"。
  竞争管理——合作胸怀
  实际上,"见贤思齐"一词也道出了"竞争"的本质,所以不要因为自己没有赢就贬低自己,妄自菲薄。提高和充实自己才是竞争的根本,输了没有错,自己不长进才是羞愧的事情。自己强大了,外在的竞争力量就能增添自己的成就感,达到正面激励的效果,这样就是良性竞争。
  竞争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竞争的过程中,记得要对自己和善。现在都强调不忘初心,竞争也是,记得这是提升自己的一种形式。有的人本末倒置,为了胜而胜,不择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竞争无处不在,要去挑战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不能胜任的竞争没有必要参与。明白了竞争的本质,就会了解加入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竞争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样的输赢是虚无的,外在的评判不能增强一个人的内在,只能左右人的情绪。世界在变,市场竞争环境在变。新的竞争环境不再崇尚谁吃掉谁的"丛林哲学","赢家通吃"的局面成为过去时,企业必须跳出囚徒困境,学会与竞争对手共同生存发展,寻求新的市场机会或确立新的商业规则,努力促成"双赢"或"多赢"的格局。一句话,要从竞争走向竞合。竞合,并不排斥竞争。适度、良性的竞争,能促使企业见贤思齐创新产品、改进服务,从而战胜对手获得成功。
  良性竞争,关键在于明确企业产品的目标定位,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扬长避短。比如苹果和微软,苹果的产品独树一帜,因为它很酷很潮;微软的产品不可或缺,因为它很方便很实用。拥有鲜明个性的苹果与拥有广泛用户基础的微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性竞争的范例:两只猫与其为了一条鱼而争个你死我活,不如捉鱼的捉鱼,抓老鼠的抓老鼠,在细分市场上各显神通。对抗性的竞争往往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竞合,旨在携起手来,充分挖掘各自的优势,把市场蛋糕做大,参与企业最终分得的份额也会相应增加。中国的企业要想取得更强大、更持久的优势,就必须转变竞争观念,以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主动应变,积极寻求合作,创造出一条制胜的竞合风景线。正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一流高手眼睛里面没有对手,所以我经常说我没有对手,原因是我心里没有对手。心中有敌,天下皆为你的敌人;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这是良性竞争的最高境界。
  和谐管理——从善如流
  《左传》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585年,郑国不敌楚国的进攻,求救于晋国。晋将栾书奉命前去救援,使楚军退兵回国。后栾书又去攻打蔡国,蔡国急忙向楚国求救。楚国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率军救蔡。晋大将赵同和赵括向栾书请战,准备率兵攻打援蔡的楚军。这时,栾书的部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阻止说,此次与楚军交战,胜了也不光荣,败了则会令人羞耻,于是建议收兵回国。栾书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军中有人对此持异议,认为辅佐栾书的有十一个人,只有知庄子等三人主张收兵,而主战的人占多数,因此应按多数人的想法行事。栾书回答:"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多数。知庄子他们是贤人,他们的正确意见便能代表多数人的想法。"于是,他下令退兵回国。过了两年,栾书率兵攻下了蔡国后,又想去攻打楚国。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具体情况后,又建议栾书暂时不要攻打楚国,而去攻沈国。栾书又一次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栾书能正确听取部下的意见,时人便称赞栾书"从善如流"。
  故事给予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主要启示在于:在关键时刻,要善于采纳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畅快而自然。在管理中,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是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格。作为领导,即使再聪明、再有能力,其智慧也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从别人的见解中吸取合理、有益的成分,用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取得更好的成绩。管理者更要做到"见贤思齐",有敢于否定自我的勇气,擅倾听取长、厚人薄已,善于重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真正下放权力给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群策群力,让员工拥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
  在管理过程中,要善待每一位员工,尊重人性,提升员工的心灵。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和信任员工,切忌猜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对于"见不贤而内自省",不仅仅是借鉴和反思,更是一种自我批评自我寻求进步的一种方式,"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者是不善者的老师,不善者又是善者的取资和借鉴,所以圣人从不弃人,不管对方多么不贤;所以,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合理调配每名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这便是用人之长。
  文化管理——提升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把读书做学问比喻成"三个境界",使用三首宋词进行了归纳: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同样,对于企业管理,也需要达到文化管理的境界。
  重视员工思想管理:员工的思想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关乎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如果员工的思想管理工作做不好,就無法把每一个员工聚集起来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如果企业的员工缺乏凝聚力和核心价值观念,就很难说这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效果很好,一个缺乏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就很难保证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就很难预期它能长时间地走下去并取得持续赢利的业绩和成长。一方面,需要对企业内部各领导间之间、各个部门与组织之间、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使得整个企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做好企业的各种工作;另一方面,员工思想管理好了,会减少很多企业管理上的协调工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
  "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孔子"民为本"的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能见物不见人。企业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只有调动职工们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句话:企业必须"以员工为本"。反映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在管理中,充分重视人的主体因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企业把员工看作企业的成本还是把员工看成是企业的资源?是把员工看成企业的主人还是把员工仅仅看成是生产条件之一?这很重要。因此,企业要充分挖掘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去鼓励他们勇于创造和创新。
  统一价值文化升级:在一个企业中,由于员工之间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等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员工之间在思想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企业要用文化来统一员工价值观,使其言行内化。其中最重要一点是形成员工的自我激励机制,使员工达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的觉悟,打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坚持"见贤思齐、胜者为师"的人才战略思想,知人善任,优才优用。同时,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公平的竞争机制、创业的动力机制、有品位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事业、待遇、感情等各种途径留住人才为我所用。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形成一种"见贤思齐"良好向上的精神风貌。
网站目录投稿: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