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涉心理到"找到"心理分析,并"走到"心理分析正道,经历了近十多年的求索。期间对无意识的理解和学习以及把握也是由混沌到渐清的过程。 在学习《发现无意识》的文本中,通过艾老师史诗般的描述,澄清了我们以往对精神分析历史的一知半解和许多含混不清的认识,使我们对精神分析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把握。 透过这样的一个清晰的学习,能让我可以劈开迷雾从中找到自己首先感兴趣的话题和大家讨论,以促进深入学习和提高把握理论思想的能力。在此,我试图从临床中常见的"婴幼儿惊吓症与民间招魂术中看原始心理治疗的痕迹"来试谈自己的一些体会看法。不足之处,万望各位老师指正。 临床中,我们在儿科或中医儿科门诊常接诊有在月子里被惊吓的婴幼儿,他们表现为在睡眠中时有惊哭不已、尤以夜间惊哭为主,家人怎么安抚都无济于事,很多患儿会随症状的发展有眼神惊措,肢体抽动等现象。 对于这么小的婴幼儿,西医常不敢使用镇静剂治疗,而中医儿科则认为是小儿惊风,治疗上都多以穴位推拿和推脊的方法治疗,同时还鼓励家长配合一种叫"唤回术"的土方法将孩子的灵魂召回。这样的方法在百姓生活中大行其道,效果显著。 "唤回术"是百姓生活中口口相传的招魂术,对于出生0-3个月的小婴幼儿有疗效,目的在于唤回孩子的灵魂,或灵魂得以安宁。多以妈妈对孩子念念有词的咒语式的安抚来实施。 具体方法为:第一步是把孩子安置在一个类似于蚕壳襁褓中,母亲的一只手握着孩子的两只小手,一只手轻抚孩子囟门、揉搓孩子的耳朵轻声唤说"摸摸毛儿没吓着、摸摸毛儿没吓着、揉揉耳儿吓一会儿、揉揉耳儿吓一会儿、宝宝家来吃咂儿(乳房)嘞!"母亲再拿起卷成卷的恰子【1】围着孩子周身来回绕圈往复,边绕圈边说:"跟妈回家来!跟妈回家来!"依次反复之后把恰子贴在孩子的囟门【2】;当渐渐安静下来并入睡后,第一阶段告一段落,在孩子醒来后醒来重复唤回,直到孩子眼神稳定不在惊恐哭闹,母亲再实施第二部唤回。第二步唤回是当孩子睡醒后,母亲双手抚握住孩子的肩部向下疏捋至脚踝,让孩子感觉到身体在母亲的手掌中有伸展的感受,母亲口中念念有词到:"伸伸腰摸不着、伸伸腿跑一会儿——跟妈回家嘞!"孩子每次睡醒后都要做这样的仪式,直到孩子惊哭的次数减少、能明显看出孩子食指上的第二节青筋颜色减退(男左女右)、身体有舒张的懒腰动作、面部表情放松、或孩子有笑容回应、有目光交流时,睡眠安静,睡醒后的哭闹是自然哭闹,"唤回"才得以终止。 求证老人其中的道理,民间认为这类招魂术中使用的恰子具有堵住、拴住、捆住的功能;蚕壳襁褓有仿母亲子宫的功能,让孩子伸展手脚时有边界、有限制。 这样的一种简单的招魂术,在民间广为应用。就我自身而言也曾经历过孩子的惊吓,在实施该方法后效果显著。同时也曾把这方法介绍给同事使用,也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并认为仿子宫环境的蚕壳襁褓,极好的增强"唤回术"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在孩子被中,不论是孩子醒着或是睡着的时间段里,最好能给孩子的小手抓持住一个手绢或小绳子,以限制他伸展的幅度;再加上蚕壳襁褓以便在她舒展身体时不至于没有边际而再次受到惊吓。孩子睡觉的环境最好以较暗且安静的的环境为宜,给予的环境声音最好是低频持续,切忌徒然、高频。这样的限制维系到孩子三个月左右,即孩子三个月后慢慢放松这样的限制。 观察这类婴幼儿,他们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母亲在围产期中时有焦虑、紧张;体质较弱; 2、婴儿体重一般不高,多在3000克左右,且爱哭闹; 3、婴儿对声音比较敏感,睡眠不深,容易被惊吓; 4、吸允能力较差,吃奶中常有呛奶的现象; 学习发展心理学,了解婴儿的个性气质是由先天决定。观察这类婴儿,发现他们的共同特质,亦采用该方法去干预,效果显著。在"唤回"技法实践中,可以看出这类婴幼儿天性对外界环境敏感、容易被惊吓。当母亲以"唤回"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回或带回跑出去的灵魂,再通过"特别护理"能让孩子灵魂安顿、安稳,孩子那种失魂落魄的症状也就随之消失了。由此可以观察到,婴儿出生后对外在环境的适应是逐步完成的,随着母亲的安抚得法,喂养和护理得当,婴儿才能顺利过渡到平安百天,才能完成出生三个月的适应期。 在这类民间招魂术中我们可以感触到原始心理治疗的痕迹。在母亲喃喃自语中,第一,母亲以一种近乎"痴迷的呢喃状态进入灵界"与天界沟通,帮助孩子找回飞逝的、或还不曾定住的灵魂。第二,母亲在用尽全心的唤回中,孩子对母亲的声音日渐熟悉(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生病,可能很多母亲在月子里还不曾认识到需要和孩子说这么多的话,而且是如此声情并茂的说话)。第三,孩子的出生,还不曾有过如此规范正式的仪式让母亲和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通过该唤回仪式,固化了母子内在的联接。第四,"唤回术"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方法,民间相信它的疗效,其中的祈福和祝愿不言而喻。 从艾老师的文本中,以佛瑞斯特·克莱曼归纳的物五种治疗模式可以看出本作业中的"唤回术",在疾病理论中当属于"灵魂丧失",治疗方式属"寻找、带回并恢复失去的灵魂"。在"唤回术"中母亲不知觉的充当了治疗师的作用,其实在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中,母亲与孩子本身就有脐带关系,当这种关系被人为的外在割断后,维系母子关系还有个内在的心灵脐带关系,而这种内外牵连的关系所造成的症状在个案来访中比比皆是。 故,母亲充当治疗师的意义就显而易见了。 注释: 【1】恰(qia)子。为绑住婴幼儿包被的带子,为红底镶黄边,长为1.2米,中间宽为8-10厘米,两头越来越细呈粗线状,便于捆绑包被。在南北方很多家庭,恰子上秀祈福、吉祥图案,一般由亲人或朋友当做礼品相送,以示祝福保佑意义。 【2】囟门。意为灵魂出入的门,恰子压在此处意在把灵魂锁住、守住的意义。 作者简介:徐沛,女,攀枝花人,本文为作者在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研习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课程时所作。 —————————————————————————————— 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 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创办人:申荷永 研究院简介:http://www.psyheart.org/16/12.html 研究院QQ群:79448734 电话: 400-878-3393 官网:http://www.psyheart.org/ 专业学习论坛:http://www.psyheartbbs.org/forum.php 申荷永新浪微博:"荷永" 申荷永新浪博客:"洗心岛" 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关注"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