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重庆市财政局局长刘伟在市两会上做《关于重庆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3/4财力下沉区县的"坚持"令人尊敬。 根据市级预算草案,2010年支出重点用于五大方面。 调整产业结构 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为重点,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扶持举措,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安排24.8亿元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比如,落实金融机构落户奖励,注入资本金支持股份转让中心等金融要素市场建设。 安排42.7亿元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增加应用技术研发投入,注入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进重点次级河流整治和排污权交易试点。 安排17.1亿元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主要是加大贷款担保贴息力度,注入担保公司资本金提升融资功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扩大投资消费 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双向拉动作用,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债券和扩大内需中央投资,活跃城乡市场,扩大内外需求。 安排176.6亿元推动城市建设提速。主要是统筹税费和基金收入,加快高速公路、铁路、轻轨、换乘枢纽等交通设施建设。 安排96.9亿元扩大城乡消费需求。比如,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安排33.5亿元加快内陆开放进程。比如,推进服务外包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设。 支持社保就业 着眼提标扩面建机制,加大财政投人,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安排94.7亿元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其中新增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安排36.3亿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比较有重庆特色的是:免费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规划免疫等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及城乡孕产妇婴儿保险全覆盖。 安排18.2亿元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和就业重点企业贴息力度;落实待岗培训和困难企业稳岗补贴;完善低保和就业政策联动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社保平台信息联网全覆盖等。 繁荣社会事业 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安排85.2亿元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补助区县提前完成塑胶运动场建设;免除农村贫困生和涉农专业中职学生学费;加快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和民办高校建设等。 安排13.4亿元推动文体事业进步。主要是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文化体制改革、文艺精品创作和哲学人文社科研究。 安排99.2亿元强化公共服务管理。主要是保障党政机关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责等。 统筹区域发展 遵循市与区县25:75分配格局,坚持分类扶持,强化激励约束,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安排191.5亿元提高保障水平。主要是财力下沉,进一步发挥转移支付均衡性作用;完善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补贴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实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 安排66.1亿元夯实内生动力。主要是实施"两翼"市级税收增量全额补助;推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免除区县扶贫配套加快整村脱贫;支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村社便道建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实施生态区域保护转移支付。 安排41.4亿元拓展辐射功能。主要是推进内环外移和优化布局,提升主城发展空间和辐射带动力;落实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专项资金,强化综合服务功能;31个郊区县社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9.3亿元,推动公共设施建设提速;落实101个市级中心镇和4个重点示范镇补助,增强综合承载和集聚效应。 财政三举 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报告提出,财政自身要实施三大工作举措。一是开源节流。一般预算、基金预算"两手并重",做大收入规模。继续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零增长。统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历年结余,纳入部门预算滚动安排。 二是强化管理。建立区县政府性债务统计评价预警体系,动态监控债务风险。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费,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非税收入征管。加强文化、体育等重大公益性场馆资产管理。制定财政监督条例,加大对重大财税政策、政府性投资和专项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管力度。 三是提升绩效。加强预算控制,对财政资金安排项目严格实行预算评审,对货物、工程、服务实行政府采购。完善预算支出评价体系,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拓展涉农专项资金招投标分配范围,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