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靳玉苹+纪维民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文诵读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传承语文课程标准;诵读方法;兴趣;人文素养
  一、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地位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诵读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1-6年级学生提出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的要求,并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编者还是十分注重古诗词的编排的。
  为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古诗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这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要以"读"为本[1]。
  二、古诗词诵读的课堂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研究中,探索、研究、归纳了古诗诵读四步教学模式:
  1、情景再现,初读了解。语文教材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以杜甫的《绝句》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有动有静,有远有近,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美丽画卷。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理解诗题,初晓诗意。而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文,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2]。
  2、反复诵读,自学感悟。自悟自得是指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手段,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作者思想感情等。例如教学《古诗两首》时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疑难,再在小组内讨论、评议。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出是"出现"的意思,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老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由重点字词的理解到对整首诗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3]。
  3、适时点拨,诵读理解。如在教学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时我这样点拨:"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下,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了岩壁的陡峭,又写出了水流之迅猛。"三千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山之高峻。即使这样写,诗人仍然觉得还没有把瀑布的雄浑与奇异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以"疑是银河落九天"再度渲染,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璀璨的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下来。一个"疑"字,道破了诗人的想象,引人遐想,无疑使瀑布增添了几分空灵、奇幻神奇的色彩。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等艺术表现手法,构思奇特而又精巧,语言明快而又生动形象。不愧为诗仙李白的传世佳作!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自然能提高学生对情境的感悟能力。至此,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古文声韵之美、情感之美,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4、展开想像、悟意明理。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旅途的艰苦;"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偶得投宿处的喜悦。诗中末句的"归",意境深远,既写出了诗人从风雪迷漫的困境中忽然找到投宿处的狂喜心情,又表现了山民热情、好客、纯朴的良好品性。为了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景,提出下面几个问题:(1)诗人艰难跋涉,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天色已晚,面对风雪,远望苍山,这时,他会想些什么?(2)夜更黑了,风更紧了,雪也更大了,天气冷得叫人难受,正在这时,发现山间有一茅屋,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听到犬吠,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想象,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然后让学生分角色,对这一情景进行表演,从中领悟到了"归"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三、诵读古诗词关键在于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
  1、师诵诗文,引导兴趣。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如果能随口背诵许多诗文,并且适当运用一些诗句评价、鼓励他们,就容易感染学生,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对古诗文感兴趣。
  2、学生比诵,带动兴趣。儿童心理是很重模仿的,如果看到别人都读,他就比较有兴趣,为此,我们把大纲后附有的古诗背诵推荐篇目印成小册子,让学生利用早读每天读一首。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养成诵读的习惯。
  3、节日诵读,激发兴趣。我们中国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节日,在节日到来之际,学习有关这个节日的古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此诗的兴趣。
  4、古诗配画,动手激趣。好的一首詩就是一幅绝佳的画作,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悟其意,绘其景。如在教《锄禾》时,一边让学生诵古诗,一边配上"一个太阳、一片禾苗、一个老农手拿一把锄头在锄禾"的画面,并适时加上几滴豆大的汗珠,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4]。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孩子的成长,将受益于诵读经典古诗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这一切,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能把孩子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俞平伯.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J].求知导刊,2015(12):1-1.
  [3] 王财贵.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J].少年儿童研究,2014(4):6-9.
  [4] 潘燕青.谈小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09(S2):225-225.
网站目录投稿:采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