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数学课堂打造孩子主体性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首先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概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培养的整体情况,最后基于相关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打造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够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职员工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概念;重要性
  国家教育部在新课程改革以后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由此不断增强个人能力,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打造学生的主体性,便成为其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学生"主体性"的概念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体性"培养现状
  1、"主体性"的概念。所谓"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简单地讲,就是学生不仅需要对新的课程进行学习,同时还必须要能够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要体现在踴跃参加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并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生活知识来理解目前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再依靠教师个人的讲解,而是需要凭借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由此表现出更加主动和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
  2、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现状。在中国的义务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教育价值的主体性是处在一种缺失状态的。这首先体现在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上,在教育学理论当中,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内核,它隐藏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并对其他教学因素产生控制,是数学教师选取教学材料、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任务是辅助学生对新的知识进行掌握,将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丰富,因为数学教师将知识的教学作为教学目标,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和考试考点有关内容的联系上,这样的教学目标认定让学生本应接受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与批判性思维训练被放弃,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觉得越来越乏味,从而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从学生角度来讲,他们对主体性的培养也没有引起高度的关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情况,许多教师认为学生的个性养成与教师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当中,并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具有思想情感的独立个体,他们在接受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兴趣爱好往往被扼杀,导致学生自身也对主体性的培养进行了忽视。
  二、例谈小学数学中打造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自己往往处于主体地位,由上而下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则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进行知识的接收。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呈现出一种静态化,学生对于新知识所持有的学习态度是反复记忆、背诵,其学习思维将会变得僵化,这在极大程度上桎梏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重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需要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指导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认识问题、处理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内在含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学习技巧,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加丰富的经验。
  例如:在针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就班级学生对余数的理解较为薄弱的现状,凭借采用分水果的办法来让学生就余数的概念进行了解。因此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妈妈一共有七个苹果,准备平均分给自己的三个孩子,每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此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进行思考,之后在此题基础上变化苹果的数量让学生得出算式,观察并归纳余数的含义。
  2、让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就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进行分析,他们的年龄普遍较小,身心发育尚不健全,精神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想要学生开展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便需要凭借一定的方法。也就是说,可以鼓励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力量,因此教师便是这种力量的源泉。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更加容易发挥自我。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必须要基于学生的心理特征,让课堂具有更强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彰显自我。所以,针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问题研究—找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探究性学习当中提升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例如:在针对"位置和方向"的知识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较高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来通过自由发言来展现自我。首先教师向全班学生提出了"同学们去旅游过么?请大家尝试表达出自己旅游景点的位置。"通过这一问题,学生分分陷入思考,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教师再进行有效提取引领孩子步入新知,这样可让学生就这些新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让学生有更高学习热情。凭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打造,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能够有更加活跃的学习氛围,学习热情也会变得更加高涨。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会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在针对"正方体"的概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正式进行课堂教学以前,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预习,并且在正式教学时,让班级当中的同学走上讲台进行该章节知识内容的讲解,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有错误,班级当中的其他同学便可以进行更正,而如果存在有漏讲的地方,班级当中的同学也能在该同学讲解完后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三、结语
  整体来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打造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处在一种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当中。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会起到非常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宋利娟.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 赤子(上中旬),2016,(19):213.
  [2] 王妍. 小学数学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例谈[J/OL]. 品牌(下半月),2015,(06):258. (2015-06-18).
  [3] 张春梅.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J]. 才智,2014,(36):206.
网站目录投稿: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