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凡亮+柴玉涛 据报道,日前山东部署在全省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地迅速掀起整治行动高潮,像治理酒驾一样,深入推进不礼让斑马线整治行动,并形成"严管严查、常态治理"的态势。(详见本期19页交通管理《各地严查"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应当"一词,告诉我们礼让斑马线不仅屬于法律范畴,而且属于道德范畴,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不仅是遵规守法的具体表现,也是城市文明交通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在全国各城市,斑马线前减速、停车礼让行人的现象已逐渐形成风气。但是一谈到"礼让斑马线",仍有一些机动车驾驶人抱怨行人不守规矩,声称城市里斑马线这么多,行人这么多,如果看到行人过斑马线就要停车礼让的话,对驾驶人来说时间成本太高。然而,据交管部门统计,近3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近4000人死亡,而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90%,也就是说机动车在斑马线上始终是处于强势的,更何况时间成本与生命成本比起来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同时,换个角度来看"礼让斑马线",不难发现,礼让斑马线不只是关注行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在保护机动车驾驶人的切身利益。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试想,一旦因为横冲直闯而酿成交通事故,那倒霉的不只是行人,还有机动车驾驶人。 斑马线上血淋淋的惨痛教训,告诫我们:在斑马线前,如果机动车和行人双方各让一步,必定是海阔天空;各让一秒,或许就风平浪静。然而,现实却是各进一步,斑马线前的"抢行"往往要多于"礼让"。 斑马线既是引导行人过马路的生命线,也是丈量城市文明的刻度线。礼让斑马线,反映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体现的是对法律的敬畏,折射的更是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换位思考一下,今天的您或许是驾驶人,明天的您或许就是行路人。文明礼让,让出的不仅是安全,更是一种美德,小小的礼让举动,提升的更是城市的文明指数。 不能忽略,斑马线上的行人享有优先路权,但这并不代表行人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闯红灯、低头看手机等行为无疑也是斑马线上的高危行为。行人遇机动车文明礼让,应当快步通过斑马线,实现文明的互相礼让。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车让人一分,就多一分安全,人让车一分,就多一分畅通。 作为交管部门,要维护斑马线上的安全,不仅需要长期坚持机动车和行人"两手抓",同时又要抓住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这一主要矛盾,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一种日常文明驾驶习惯。但"礼让斑马线"绝不是机动车驾驶人在唱交通"独角戏",而是和行人一起演绎命运"交响曲",斑马线上没有旁观者,交通的安全与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位交通参与者共同来维护和营造。笔者呼吁,让我们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养成文明礼让的好习惯,成为斑马线上一个和谐的音符,共同奏响斑马线上安全文明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