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唐三彩出土最多的地区之一。唐三彩是一种独特的美术陶瓷,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稱。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几种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经窑变形成了釉色斑斓的唐三彩。它在器物造型、装饰或者釉色、施釉工艺各个方面,均在陶瓷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宗、武则天时期,由于国力增强,统治阶级的奢侈之风日盛,达官显贵们期盼死后仍能享受荣华富贵,在墓中随葬了为数可观的三彩器,而且唐三彩中以马为题材的造型居多。2009年,为配合洛阳博物馆新馆建设和陈展需要,我馆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一件二级馆藏文物——唐三彩马进行修复保护,为今后同类文物保护提供借鉴。文物修复保护者经过数月的精心修复保护,严格按照科学保护和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使这件三彩马恢复了原有的风采。 一、现状分析及 制定修复方案 针对三彩马的保存状况:表面布满灰尘,马头断裂,残缺,马尾处部分残断,右前大腿处断裂,其余三条均是小腿断裂,四蹄与底板断裂,整体破损严重。参考相关资料,遵循"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制订修复方案。 文物修复时所采取的措施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以便于将来的修复和保护。针对这件三彩马,我们采用了传统修复方法结合现代化的工具材料进行修复。对文物进行了病害分析,尽量减少修复材料对文物造成的损害,从最小干预的前提出发,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修复保护,建立完整的修复档案。文物在修复前要做好病害分析、现状描述、照片资料、残损情况的详细记录,以便在日后工作中遇此问题可随时查找。依据方案,通过几个步骤,对这件三彩马进行修复保护。 二、文物修复 1、清理 清理是修复陶质文物的第一步。目的是将陶器表面的土垢、土锈清洗掉,使文物露出本来面目。在清理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清理方法,都应以不损伤文物的原貌为基本原则。对三彩马表面的土垢,用棉签配以纯净水进行清除;对表面附着的硬结物,用特制竹签配以化学方法进行清除:即采用5%醋酸、5%氨水再用75%乙醇和蒸馏水反复清洗,直至清除;对于茬口处的前期遗留的胶痕,先以人工方法配合丙酮软化后进行有效剔除;对腐蚀风化的陶片处作加固处理。 2、粘接 在经过分类、清洗、加固后,修复工作进入到关键的一步。从断裂部位可以判断该三彩马陶质还比较坚固,内部粉化不严重,配以3%的丙烯酸酯树脂对断面渗透加固3次,每次加固后放入密封的玻璃皿中,降低挥发速度并增加渗透深度。我们通常也会在要粘接的茬口处用手术刀划上#字,以方便粘接部分更牢固的结合。由于此三彩马体形较大,承重受力点在腿部且腿部残断严重,本着对文物安全及长远考虑,故在粘接过程中,将右前大腿及其余三腿断裂处分别下钉子配以3A胶进行灌缝粘接。先把粘接剂均匀地涂在断面的中间部位,再将两个断口正确地吻合在一起,用力按实,将溢出断面的粘接剂用丙酮擦拭干净。无错位的情况下,用热熔胶棒进行固定,使之每一块连接得更结实。待到确定粘牢后,用手术刀剔除热熔胶。 3、补缺 在完成整个粘接复原后,三彩马还有许多残缺空洞及残缺部位需要补缺。传统的补配方法和材料很多,关键是看选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材料进行补配,它对文物的保护有无影响,会不会造成文物的再度伤害。所以根据地域特点以及长期的文物保护中馆藏陶制文物的补配研究和应用中,对粘接后的缝裂,用石膏加以填缝,对缺失部位用CDK 520配以3A胶作为补缺材料,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粘合性、可逆性高、可塑性强等。再用不同型号的砂纸打磨,直到眼看、手摸光滑平整为止。 4、仿色、作旧 唐三彩以色彩艳丽而享誉世界,经过补配后,必定会留下色差,为了陈列展览的需要,采用仿色与作旧给予复原。在对三彩仿色与作旧上,采用喷色、刷色、堆色、弹色等手法,使三彩马在感观上颜色一致,又有意保留了一定的差异以示区别。仿色与作旧后,为了长期保存,防止有害物的侵蚀和风化,对马鞍上的陶质彩绘进行封护,我们选用3%的B72用以封护,该材料的特点是能保持陶质彩绘的表面干燥,是陶质彩绘文物封护较为理想的一种。 唐三彩马修复完成后,形体长58、宽21.5、高57厘米。马通体施黄釉,四足亭立,头颈上昂,目视前方,背有无釉红鞍,鞍下有黄白两色相间的鞍及障泥,胸及臀配以黄绿釉革带,革带上贴有白釉杏叶。 三、结语 陶瓷器修复保护,是文物保护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博物馆不可缺少的业务工作。从事陶瓷器修复保护,不仅要求修复者个人有着丰富广博的背景和综合的素质,同时还对操作者的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陶瓷文物的研究不断深入,陶瓷器文物的保护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