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山下住着一户满族人家,一家三口,男的常年在外给人抗活,女的名叫秀英,留在破房子里看家带孩子,日子过得挺紧巴。尽管秀英生活得很艰难,但她还是从不忘记帮助别人,三里五村谁家有困难,她都尽其所能,全力帮忙。时间一长,就在邻里之中留下非常好的口碑,人们都佩服她的美德。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没到。"秀英的美德感动了山里的千年老槐树,它觉得像秀英这样的好人,不应该受苦受难,它决定给秀英以回报,帮助帮助这个好媳妇。但是,秀英的事儿只是听说,还没有见实,老槐树就变成了一个老头,专程到秀英家,想考验考验秀英,这不,老头来了…… 那是个飘着大雪的傍晚,秀英出门口抱柴火做饭,刚开大门,猛然看见大门口躺着一个人,仔细一瞧,此人是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和自己的父亲年龄不相上下。老人蜷曲着身子,佝偻着腰,薄衣单衫,瑟瑟发抖,双眼紧闭,气息微弱,已经不省人事,但从沾着雪花、抖动的尺把长白胡子上,能够证明他还活着。秀英急忙上前,把老人扶坐起来问:"这位大爷您这是怎么了?快醒醒。" 老人微微睁开眼睛,环顾一下四周说:"我这是在哪?" 秀英说;"俺家大门口呀,您老怎么了,躺在地上,多凉呀!快进屋,暖和暖和。" 老人也不谦让,站起来径直进了屋里,鞋也没脱,一头拱到炕上。 秀英急忙上炕,为老人脱了靰鞡,捞了一床被子给老人盖上。说道:"您老先睡一会儿,我去给你做点饭。" 不一会儿,饭就得了,秀英笑眯眯地端到老人的面前。因为秀英的日子过得不是那么宽裕,勉强划拉一点高粱米,煮成了粥,这也算是秀英家的最好美食了。老人瞅了一眼饭碗,头摇得就像拨浪鼓:"我的胃不好,不能吃这东西,你重给我做。" 秀英脸上虽然还挂着笑容,心里却在嘀咕:"这老头,要饭吃还嫌饭酸,可倒不客气,直接命令我重做,可我拿什么给你做呀,真是不通人情。"心里不舒服是不舒服,秀英还是没说什么,下地进了厨房。 几个时辰过去了,秀英端着一碗地瓜出来了,她十分小心地对老人说:"大爷,这是俺家最好的东西了,您就吃点,垫垫肚子吧,别饿坏了。" 老人抬头看看碗里的地瓜说:"我不能吃这玩意,一吃就返酸水,重做,重做。" 秀英难为了,这可怎么弄,什么也不吃,我做什么呢?她谦和地凑到老人的面前说:"大爷,那您告诉我您想吃什么?你想吃什么我就给您做什么,我家没有出去给您借。" 老人说:"我想吃白面条子,你有吗?" 秀英沉默了,她想白面可是细粮细米,谁家能有多少?家里倒是有点,可那是给孩子搅浆糊糊吃的,因为自己没有奶,孩子就靠这点东西糊口了。她又一想,谁都有三灾八难的,老人既然要吃就给他做,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秀英想到这,立马钻进了厨房。不长时间,一小盆面条就端了上来,老人一见,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秀英见他吃相可怕,就劝他说:"慢点吃,别噎着。" 这时,老人突然张口,把整整一盆面条都吞进肚里,又吐在炕上,被上,把整个屋子都弄得气味难闻。 老人缓缓地坐起来:"我的胃饿坏了,伶仃吃进了东西不和胃,就吐了,老年人就这样,你可别嫌恶。" 秀英听老人这样说,心理真有点疙疙瘩瘩的,但她还是忍了说:"没关系,老年人的年龄大了,胃肠都不好,您又饿着肚子,胃不和是正常的,没事,我给你重做。" 又一碗面条端了上来,老人风卷残云般地吞进了那碗带尖的东西,吃得饱腹翩翩,大汗淋漓,末了,把碗一推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 夜幕悄悄地降临了,秀英的屋里点亮了油灯,老人还在那里话语连篇,滔滔不绝,仍然没有走的意思。秀英犯难了,如果老人晚上不走,一个孤身男人和一个孤身女人睡在一个炕上怎么行呢? 就在这时,老人说话了:"饱是饱了,我还想暖和暖和,"说着就倒在炕上,伸起了懒腰。 秀英没说什么,到厨房收拾碗筷去了。时过一更,到了睡觉的时候,老人还是没有走的意思,秀英想,看来这人今晚是不能走了,不走就不走吧,老人像我父亲似的,在一个炕上睡觉也没有什么,于是就张罗放被睡觉。 老人见状,又说话了:"天这么晚了,我想在你家睡一宿,这一天,好累呀!"说着就脱了衣服,钻进被窝。 当晚,秀英搂着孩子,半睡半醒,警惕地防范着睡在同一个炕上的男人。夜里,除了听到老人被窝里有点窸窸窣窣的声音以外,别的什么都没发生。 第二天早上,秀英早早起来,想给老人做一顿上好的饭菜,好送他走,饭好后,秀英招呼老人起来吃饭,一声不应,二声不答,秀英纳闷,掀开被子一看,秀英大吃一惊,被子下面一堆摆成人卧状的白花花银子,银子上面有一张字条,老人已无影无踪。秀英细看字条,上写几行小字:人生有穷情无穷,生命有终意无终,善有善报终随意,留取大爱万人颂。 秀英家的日子好了起来,但她永远不能忘怀那位善良的老人,她决心一辈子把宽怀和大度发扬光大,告慰神灵的护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