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疫情大考呼唤应急教育


  近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相继"官宣"开学时间,学校积极准备迎接学生安全有序返校。经过这场防控新冠肺炎战"疫"的洗礼,应急教育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应急教育是为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向公民普及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培养公民应急素养,树立科学应急理念的教育活动。类似的概念主要有"公共危机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灾难教育""应急避险教育"等。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进入新世纪,经历SARS、汶川大地震和现在的新冠病毒肺炎等重特大突发事件,我国应急教育体系逐步健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应急教育意识淡薄、内涵窄化、形式单一、演练不足,整体水平不高。许多学校的应急教育还局限在"纪念日型"活动或"运动式"教育。据统计,我国应急教育普及率不足10%,而发达国家普及率高达50%。应急教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正在进行的疫情大考呼唤补上应急教育的短板,将应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序列。
  首先,顶层设计,构建应急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落实应急教育的关键载体,应急教育只有课程化实施才能在学校落地生根。
  美国K12学段开设了应急教育课程,小学生必须接受正规的急救训练,中学生每周至少上一节急救课。中学阶段开设危机必修课,并且考试成绩与毕业文凭直接挂钩。美国大学开设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系列的应急科学相关专业课程。俄罗斯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设定为计入毕业成绩的必修课。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定期举行应急教育和避难训练。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将安全教育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但缺少独立课程或独立课程模块,导致应急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国家要关注应急教育的顶层设计,统筹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公共服务场所、相关企业和中小学校的课程资源,编制贯通大中小幼各学段应急教育的课程标准,编写相互衔接的教辅教材,构建优势互补的应急教育生态系统。
  其次,专业培训,提升应急教育师资水平。学校要有专兼职的应急教育教师。
  应急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涉及应急知识、应急技能、应急意识和应急心理等内容,迫切需要相关部门为应急教育课程提供专业师资培训,使教师具备应急教育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学院(EMI)以案例分析、桌面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开发了100多门培训课程,为美国各行各业提供专业培训。
  我国有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要把应急教育师资培训纳入其中,建立健全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培训、面向学校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面向应急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资质培训等机制。
  第三,技术赋能,创新应急教育教学模式。应急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避免空洞的说教。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情境创设、交往互动、小组讨论、探索体验等方式,实施案例式、模拟式、演练式教学模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智慧校园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应急教育的科普宣传、知识讲授、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各个层次的教学实践中,用人工智能(AI)赋能应急教育,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AI技术创设各类突发事件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完成应急学习任务。学校要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学习—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增强应急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应急教育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是守护生命的民生大计。落实应急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
网站目录投稿:元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