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依标对本是学校考试命题的应有之义


  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中小学春季学期教学安排,明确从4月13日开始,中小学将结合实际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机制。通知要求,期末考试由各区统一指导学校组织实施,各校不得额外扩大考试范围和增加考试难度。
  疫情之下,学校如何考试?北京市教委给出了标准答案,即不得额外扩大考试范围和增加考试难度。这既是给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师生松绑减负,也体现了中小学评价性考试的理性回归。
  实际上,高中考与中小学阶段性学业评价考试是功能不同的两种考试,前者重选拔,后者旨在客观评估。但是,部分地区和学校考试功能错位现象突出,"唯分数""唯考试"之风盛行,奥数、补习班、排名、分数等成为家长和师生耳熟能详的热词,学生正常的学业成绩评价变异为锦标主义裹挟下的选拔赛、排位赛,普通的期中、期末考试题也陷入难、偏、怪的怪圈。考试命题一度被"金牌""密卷"等试卷教辅绑架,失去了准星,忘记了"为什么""为了谁"的初衷,让中小学师生摸不着头脑又不堪重负。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要求:"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命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怪考题。"由此可见,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将传统的"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转变为"学什么,考什么",突出评价性、摒弃选拔性是学业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导向,是学生学业评价的应有之义。课程标准是对学科课程的规范和要求,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学科课程教学的"法"。不得额外扩大考试范围和增加考试难度,这并非疫情防控之下的权宜之计,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椎的回归,是学业考试评价制度的正本清源。依据课程标准命题是学校的正确选择。
  近代教育家陆费逵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科书也叫教材、教本,不仅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是师生教学的依据,还是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以及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基本材料和主要参照。考试题目要参照教材,遵循教材的设计意图命题,切不可丢掉教材这一蓝本,任由"超"字当头的"密卷"说了算。扩大考试范围,增加考试难度,都是对教材的误解误读和跑偏走邪,也是师生教学无所依傍、向题海要分数的主要原因。以教材为本进行命题,可以检验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力。命题者要多钻研、对照教材,从教材中找到命题窍门,加强评价性试题研究。如此,试题才能不失根本,回到课程标准上来。
  可以预见,依标对本命题,校准指挥棒准星,一定会带来教学的变化。广大教师将立足课标、课本,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情感,践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核心素养教育。学生也将消除将刷题进行到底的"密卷"依赖症,依据课标,挖掘教材,使用教材,自主学习,学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借助疫情防控这一契机,推进中小学期末考试命题回归课标、课本,不仅对线上线下教学有导航作用,还有助于为中小学师生减负松绑,同时,对维护课标和课本权威、表达国家意志也意义深远。
网站目录投稿:含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