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数学生活化价值取向的思考


  摘要:数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是人们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所形成的优秀文明。对数学生活化价值取向主要是将数学作为人们之间交流的工具,关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额学现象。本文将会对当前数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发展存在的问题做简要的概述,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止异化的方案,期望能让数学思想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价值取向;防治异化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与生活经验为数学思维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学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曾有提到,数学是现实生活实践中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表现。我们通过现实生活可以检验数学内容中的概念、性质、定理等,将数学问题逐渐融入到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与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数学生活化价值取向发展背景
  目前我们所倡导的数学生活化价值取向主要有两方面的发展背景。首先,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也对社会中的劳动者的要求更加严格。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中就职的人员应当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对于这类标准,对于人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应试题目上,而是要实现数学生活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数学来观察世界,进而利用所学的知识来改造世界。其次,从过去的人类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信息社会,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其他学科的领域中都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并且帮助人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股票、保险等各项信息都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并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知识结构,这些都是数学生活化下所带来的价值观的改变。
  二、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将数学作为交流工具的意识。数学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多个环节,学生必须明白数学活动在其生存世界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深刻理解能够影响生活且帮助其他学科学习的数学技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的功能,并为自己所用。在学生们日常的交流中,利用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思路,进而选择最佳的思维模式来表达。从数量关系、空间结构等方面来看,数学是我们从生活中所提炼出的抽象模式,它具有间接性、形式化的特征,但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这个世界认识的态度。因此,从教育的层面来说,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数学并应用数学,将其当作与他人交流的工具,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进而丰富生活,这也是数学生活化的重要体现。
  2、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在教材的指导下扩充学生们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们明白数学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能力,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是作为一名学生甚至是社会的公民所学要具备的智力水平。由于在学校的教学中,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知识的传授上每个学生所表现的消化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个体情况为主,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學,让他们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两种模式的教育观柔和起来,进一步增强每个个体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利用生活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入提高自身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3、数学生活化需关注生活化的数学。数学生活化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了解与感悟,而不是简单的将数学在生活中进行应用与回归。它要求我们学生对生活做更深参差的整合,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种数学学习模式的创新。生活中的数学主要是学生们将生活中经历的素材以及应用情况作为数学学习中的课题与动力。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数学并不是以题目等形式化的状态存在,而是更多的是从直觉方面来感受与顿悟。只有将生活中发现的数学思维进行创新,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还需要学生具备对生活实践中的探究能力,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没有现成的公式来计算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自身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进而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2]。
  三、数学生活化在教学中要防止异化
  1、缺乏数学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活动很容易让其缺乏其本身的数学味。在国内的应试教育中,更多的是情调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以此来学习数学的应用技巧。但是由于生活自身的局限性,学生很难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中的逻辑点,导致数学生活化的实践难度较高。这需要我们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还需要注重其产生的结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生活化既要与生活相近,但更要超越生活,形成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将数学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又要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生活数学化。生活数学化的方法能够将生活中的趣味性体现出来,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并改造世界。但是如果这种方法知识机械单一的应用,过分的强调理性,容易导致思维的灵活性不足。因此必须将生活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加以区分,前者容易将学生陷入到逻辑的局限性中,而后者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
  3、人文关怀不足。数学既是一种理性的思维,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过程中,有可能会被数学文化所影响,也有可能被其所制约。因此在进行数学生活化的教学中,既要考虑数学文化,还要关注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个体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的人文官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见,保留他们独特的看法,让教学能够达到情感上的交流,使得每个教学者更好的了解学生,并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3]。
  四、结语
  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并提升他们自身的判断能力与思维习惯,拓展他们的思维领域,让他们对生活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不断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教师作为教育者,也要引导学生们形成数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探寻生活中的奥秘,形成独有的生存能力与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碧芬,张维忠,唐恒钧."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顾与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2(01):86-92.
  [2] 傅王倩,莫琳琳,肖非.从"知识学习"走向"完满生活"—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变迁[J].中国特殊教育,2016(06):32-37.
  [3] 范叶飞,马卫平.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钟摆现象"管窥—基于学科向度与生活向度的二维视角[J].体育科学,2017(02):3-15.
网站目录投稿: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