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分析


  摘要:当今的时代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教育方面,小学阶段,音乐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需要学生以一个美的心态对其进行享受,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本文针对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改革,我国教育部出台了《音乐课程标准》,其中明确的表示,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审美能力教育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应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的音乐水平及审美能力共同得到发展。小学的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起步,更应当做好审美方面的教育,本文就该审美教育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解决。
  一、审美教育的界定
  这里所说的审美教育,其实就是美感教育,是对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等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是在美感的基础上,认识美的一种教育活动,更是让学生对艺术、精神文明等感受、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说,首先,审美教育的内容是审美媒介,即具有审美价值、能够满足主体审美需要的客体或对象。但由于在人类的各种物态化意识形式中,音乐是人类审美的一种最普遍、最纯粹、最高级的形式,对音乐美的追求,是人类最主要、最集中、最强烈的审美追求之一,同时音乐又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高度提炼和集中表现,是存在于各种现实领域的审美对象的结晶。因此,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即教育者所借助的最合适的审美媒介是具体的音乐作品。其次,审美教育的实施,尤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不是灌输给学生美学方面的理性知识,而是更多地采用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充分揭示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美的熏陶[1-2]。
  二、传统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
  很多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程并不是统考科目中的学科,所以,在整体文化结构当中,将其单独的分离了出来,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对小学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无稽之谈,一些教师认为,音乐课程的开展,就是让学生跳跳舞,学几首歌就行了。因此,就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现状而言,音乐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脱离的局面。
  1、在教育观念上,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对音乐教学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并没有进行确立,不管是在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其他音乐内容的教学,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思想上过于落后,对于审美教育的现实需求完全不相符。
  2、小学音乐倾向专业化的趋势严重。严重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宗旨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是培养专业的音乐工作者,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基本素养。所以,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应谨慎使用音乐知识以及技能训练,同时也决不能完全按照专业音乐教育进行实际教学,音乐知识以及技能只能是感受音乐的手段,而并非是音乐教学的终极目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本末倒置[3]。
  3、实际教学当中,音乐教学内容没有艺术特色。和音乐审美规律不相符,教师在教学当中,應该根据艺术教育特点开展教学,以"美"的特点进行音乐教育。然而,很多教师进行教学时,教师将音乐教学和英语课、数学课相提并论,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语言教学,却对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少进行运用,学生只能被动的进行抽象音符、符合的学习,却对音乐没有直观的体验,可以说,这样的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4、学生缺乏审美的眼睛。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或接触事物较少等原因,学生对美的概念并没有完全理解,使小学生不知道从哪甚至如何去发现美,就导致学生缺少一些审美感,从而使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去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美,是一个问题。但有些老师也有一些解决方案。例如,教材里有一首歌《金铃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多媒体放幻灯片的手段,让学生观察到秋天的自然景色: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落叶和秋收的果实,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使他们慢慢地学会审美。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的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4]。
  2、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例如,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实的吸引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结语
  音乐课程作为不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必须不断地加强课程的改革。音乐课不再是传统的技能的教学,而更加增强审美能力的教学,音乐是美的艺术,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伟.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7(01):9-13.
  [2] 孙蒙蒙.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11):127-138.
  [3] 周惠玲.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解析[J].音乐时空,2016(03):401-423.
  [4] 周晶.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6(11):79-91.
网站目录投稿:盼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