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精神是企业立业之本和保持基业常青的必要条件,是员工个人获得社会承认、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基础。 职业化精神是指人们在从事具体职业时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是对职业的价值观和态度,具有专业性、个体性和倡导性。职业精神是职业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职业精神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能够支持职业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在现代开放竞争的环境中,职业化精神对于企业来说,是企业立业之本和保持基业常青的必要条件。对于个人而言,是其获得社会承认,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基础。职业化精神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提倡的职业精神。那么企业提倡的职业精神是什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企业有何措施保证职业精神的落实和贯彻? 我认为首先应该在社会和企业中提倡四大职业精神:敬业、热忱、诚信、团队。 敬业的精神——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热忱的态度——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诚信的操守——坚守承诺,忠诚守信。团队的意识——包容他人,沟通协作。 敬业的精神——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敬业是全世界赞美的职业精神 企业需要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日本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如果员工带着宗教般的虔诚参加工作,企业肯定无往而不胜。"美国某公司总裁说:我苦苦寻找的人才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中罗文中尉那样的人:敬业、忠诚、自发、自动。这样的人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在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当年,王选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就是凭借这种"敬业精神",才会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方正早期在印刷行业的垄断和辉煌。事实上,20年来方正人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无论是技术上的每一次创新,还是每夺得一个销售大单,都和这种"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 所谓"敬业精神"指的是用非常崇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是一种对职业的意义有着深刻领悟的激情;是对职业的敬畏、虔诚和全身心的投入。"敬业精神"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和对这个企业的价值认同。 敬业,就是全身心投入工作 有人总结归纳出了中国某些企业员工缺少敬业度的典型表现形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心二意,敷衍了事;明哲保身,怕负责任;一味抱怨,不思解决。 不敬业的员工会给他们的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这表现为收入减少、员工流失、缺勤增加和效率低下、企业浪费成风。不敬业的员工浪费资源,贻误商机,对企业损害巨大。 当然,我们身边也不乏敬业的模范:沈阳铁路局吉林工务段铁路巡道工刘学臣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20多年来,他每天单身徒步巡走15公里铁道线,弯腰巡检1 000多次,26年用脚丈量铁路11万多公里。他发现的轻伤、重伤钢轨有100多根,伤损鱼尾板有近千块,防止各类事故近50起,不止一次将车毁人亡的危险及时化解,保证了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背后支撑着这些敬业的人呢?归纳他们的人生经历,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发自内心的真诚热爱。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已超越了"谋生"的层次,而升华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热忱的态度——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古往今来,那些对事业忠诚、执着、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正是这股热情,使他们在事业上无往而不胜。 心态——天才和弱智的唯一区别 前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 记得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感觉象一句空洞的口号,很不以为然。当时我的想法是:能力决定一切。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看到身边的许多人和事,感觉个体的成功并不完全由能力决定,更多取决于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否持有一种热诚的态度。 态度真是一件奇妙的东西,它会产生神奇的力量。你用什么心态去面对你的人生,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要看他是否具有对事业的热诚态度! 我认为:对工作的态度也决定着员工个人生涯的成败。当一个员工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受到上司批评的时候,积极的思维方式是:没什么了不起,这正是我成长的催化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上司对我的批评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而消极的心态却是:我怎么这么倒霉,我的上司怎么总是看我不顺眼。 热诚——用老板心态工作 我经常问我的学员一个问题:你在为谁打工? 也许有人说:这还用问,我们为老板打工,他们是给我们发薪水的人。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说到底,我们是在为自己打工,虽然我们有时会更换工作、更换老板,但每个人的简历都是自己写的,每个人未来的生活质量也是今天努力的结果。 很多人的职业理想是做一个老板,因为老板是为自己打工的人群。他们无须别人监督,就能日以继夜地工作;他们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社会上的职业五花八门,但无论人们从事什么工作,心态却只有两种:老板心态和打工者心态。 职场中的大部分人工作是为了挣钱养家。他们是以"打工者"的心态在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也希望自己有一天成为老板,但不知为什么,却总是在失业的边缘徘徊。 讲一个真实的案例:齐勃瓦从小辍学,没什么文化。15岁时成为了一名马夫。但是他不甘沉沦,不甘一辈子做马夫,时刻在寻找发展的机会。3年后,齐勃瓦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从进入建筑工地那一天起,齐勃瓦决心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当工地上其他工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每天磨洋工度日的时候,齐勃瓦却默默地自学建筑知识。 有一天,公司经理视察工人宿舍时,看见了齐勃瓦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经理把齐勃瓦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齐勃瓦回答说:"我想我们公司需要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经理点了点头。 不久,齐勃瓦就被破格升任为技师。那些打工者中也有人讽刺挖苦齐勃瓦。但是他回答:"我工作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我们只能在工作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我认为只要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主人,就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正是抱定了这样的信念,齐勃瓦努力工作,刻苦钻研,系统掌握了技术知识。就这样,齐勃瓦一步一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勃瓦已经成为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卡内基亲自任命齐勃瓦担任钢铁公司董事长。 我以为:一个企业乐于雇用的人,一定是那些把企业当作自己事业的舞台,以主人心态去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完成任务的人,这样的人终将会得到工作给他的奖赏。 诚信的操守 —— 坚守承诺,忠诚守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古老道德文明的基石;诚信,也是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根基。诚信,也是职场之中人们的行为准则。 人无信不立,丢掉诚信无疑是杀鸡取卵,舍本逐末。诚信其实是一种智慧。《伊索寓言》说:"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虽然诚信被人们视为美德,但是现在中国社会却是普遍存在着诚信缺失,而且已经严重到了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地步。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 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减少二个百分点。信用缺失的另一个负面作用是加大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没有普遍的诚信,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诚信缺失,必然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育相当成熟,法制也相当健全的美国,当接连发生"安然"和"世通"等巨型跨国公司欺诈事件后,也极大地动摇了美国经济的精神支柱和伦理基础,也从根本性上打击了美国的经济,其危害甚至超过了"9•11"事件。因此,创建企业的"诚信文化",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必然的也是基本的要求。 诚信——人们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诚实守信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经济活动关系的一项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诚实就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守信就是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不背信违约。在商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温州曾是我国个体经济最早发展起来的地区,但是昔日的温州因为假冒伪劣产品曾声名狼藉。温州货难以获得国人的信任。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温州人醒悟了,假冒伪劣得到了有力的铲除,温州的月亮圆了起来。温州货以价廉质优,再次获得了国人的信任,温州人"发"了起来,温州成了我国率先富起来的地区之一。 诚信——立业之本 北京市有一位开药店的老板,做生意很讲诚信,还经常帮一些人买一些难买的药品。 一次,有位美国纽约医学中心的专家找到了药店老板买10千克丹参的茎和叶。药店老板答应第二天给专家药品。但是,员工跑遍了北京城也没有买到。原来,丹参是根入药,茎和叶子药店里是没有的。于是,老板发动员工想方设法到各地采购。有的员工说:"拿丹参的根去凑合吧!他不要,我们就拿回来,也不算失信!"但是老板认为经商诚信是最重要的,一要货真价实,二是讲信用,要尽最大努力实现对顾客的承诺。最后,老板的司机说:自己家住西山,那里的农民常上山采丹参。于是,老板带上几名员工,开车去了西山。天黑了,他们才在当地药农的帮助下采集了一麻袋的丹参回家。第二天老板及时地把10千克丹参的茎和叶子给了美国客人。 这个美国人很吃惊地问:"老板,你是从哪儿弄来的,我是因为在美国买不到丹参的茎和叶子,才跑到中国来的。" 员工给美国客人讲了老板采丹参的经过,他听后很感动。回国后,这位美国专家不断地向这家药店发来订单。他非常信任这家药店,知道这家药店最讲诚信,即使有的药品价格高一点,他也愿意买这里的药。 由此来看,诚信乃企业立业之本。 团队的意识—— 包容他人,沟通协作 团队精神强调的不仅仅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因为这最多带来"1+1=2"的效果,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大家在工作上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社会学实验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绩效的总和。 我前年在日本企业参观时,发现日本的员工为了解决问题会临时组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人员组成,在一名组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有人称为"三三制管理(即组长1/3的时间用于指导工作;1/3的时间用于完成自己职责;1/3的时间用于管理、协调,解决技术难题及平衡工作)。这样的小组好处在于,既有强大的战斗力,又便于管理。各小组之间实行公平竞争,最后以业绩考核作为激励的标准。但小组之间并不保守,如果哪个小组有成功的经验,也会贡献出来让其他小组分享。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日本社会在强调忠诚、社会责任的东方群体本位文化的底蕴上,吸收西方民主管理思想,形成了引导日本企业创造经营成功奇迹的核心观念——团队精神。 日本企业能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直接原因不在于其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而在于其员工整体"团队合力"的强大,也就是深深扎根在他们血液中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无私奉献 现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拥有现代科技的现代化人才,更需要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在团队建设中,奉献精神还表现为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自愿"为集体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他人共享。这在日益提倡个性化、讲究个人能力的今天,决不是一件说到就能做到的事。这需要而且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精神。比如: 像Windows 2000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 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 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奉献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社会上有些所谓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私奉献"的人称为"傻子",其实未必如此。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无私奉献并不等于无偿奉献。许多企业管理人员都意识到奖励有奉献精神的员工对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21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员工的职业化素质高低的较量。这就像一场足球比赛,职业化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的同场竞技,其结果不言自明。 职业化要求职业人必须具备敬业、热诚、诚信、团队四种职业化精神;对企业而言,要想使企业实施职业化管理,首先企业领导人一定要有职业化的意识和先进的职业理念,能够认识到职业化对提高组织效率、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性。其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要先于员工的职业化。管理人员更应该成为职业化的教练员,通过对职业理念的拨乱反正和职业行为的训练打造一个战无不胜的职业化团队。 李宏飞简介 人力资源专家,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特聘讲师。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特邀人力资源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化管理,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 国内最早从事职业化理论研究和员工职业化素养培训的专家。 曾任喜来登酒店管理集团、假日集团、华润集团等多家大型国际集团下属企业培训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及人力资源总监。 主要著作:《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人力资源策略与执行》、《职场绝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