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城市群效应助力实体经济升级


  沿着上海出发,从苏南走到苏北,会发现交通越来越便捷,公路质量越来越好,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一路走到盐城,会惊喜江苏北部的快速发展,且不说城市建设等硬件设施的快速变化,在管理细节上,也会发现这里的交管和上海一样严格,深入其中也能在很多细小处看见江苏在城市治理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创新,城市之间的综合实力差距正在明显缩小,城市群之间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这些都显示出,在这些区域,实体经济,特别是高端产业的发展环境日趋成熟。
  实体经济特别是高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势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区域管理水平、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优势明显,其中江苏九市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江苏与上海的发展遥相呼应,同频共振。2017年江苏实体经济发展展现出苏南先导拉动,苏中快速崛起,苏北跨越发展,长江南北联动开发的新景象,构建起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格局,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同城效应助力转型
  毗邻上海的昆山,已形成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昆山正加快建设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科教园区等重点创新载体,不断完善"1院3板块N平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势力、智造势力显著提升。
  如今让昆山人自豪的不仅仅是各种产品的产量,而是这里丰富的创新资源"说起昆山,如果还是‘笔记本产量全球第一‘鼠标产量全球第一的印象,那你就‘OUT了。如今的昆山,正迈步在转型路上"在昆山,一个人才的生态圈正在形成。这里正在形成 "引进一个领军人才、集聚一个创新团队、创办一个高科技企业、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一个新兴产业"的聚才模式。
  能够形成这种人才聚集效应,不得不提昆山与上海、苏州的同城效应。
  2013年10月16日,中国首条跨省(市)地铁线路——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上海安亭站—江苏昆山花桥站)开通试运营,至今已有4年多。据昆山轨交管理部门统计,昆山境内3个站,通勤人数从2013年的日均2.6万人次,已涨至如今的5.7万人次,周末甚至曾接近7万人次。交通的便捷为这一区域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昆山和上海的同城效应通过这条地铁展现出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真切切的发生在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的身边。
  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突破行政区划隔断、建立城市基础交通设施,实现城市群互通,这条地铁产生的效应远不止客流量这个显性数据。事实上,很多来到昆山的创业者,就是看中了上海和苏州两座城市的不同优势而选择在这里开始自己的事业,不断成长。
  共同开发提振智能制造
  2017年9月26日,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的8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0.62亿元,项目涉及智能终端设备、基础设施配套等领域。作为上海市唯一市级层面与外地合作共建的开发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将坚持上海先进制造业域外产能基地、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定位,全力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
  经过多年的积累,上海正在成为智能制造高地,能集聚更多国际资源、人才资源快速发展。这次一批项目的集中开工,是集聚区发展的深化,两地共同助力集聚区发展,能充分发挥沪苏共建优势和自身空间优势,培育上海与江苏产业合作的新亮点,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高地,真正把集聚区建设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域外产能基地、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生产基地,成为大丰经济转型发展的先行者,沪苏两地共建园区的排头兵。
  江苏制造业基础良好,近年来,江苏更加着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基于大数据、工业云平台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展新模式、新制造、新业态创新实践,制造业生态悄然改变。截至2017年9月底,江苏省智能制造就绪率为9.6%,数字化生产装备应用普及率为50.9%,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为43.7%,实现网络化协同的企业比例达到55.6%,工业云平台应用率为47.7%。这一批集聚区项目的集中開工,也为苏北跨越发展,长江南北联动开发智能制造注入新动能。
  融入长三角核心区
  长三角城市群中,2017年江苏9市经济增长显著。上半年,江苏9市GDP增速全部跑赢全国平均增速。省内增速最高的为泰州市,而翻看2016年数据,南通、泰州、扬州GDP增速也位列全省前三。这三个苏中城市的经济潜力可见一斑。从规上工业增加值来看,苏南、苏中城市的体量相对靠前。其中,南通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为2472.3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二;增速为8.5%,位列全省第五。泰州和扬州的该项数据分别为2070.42亿元和1717.47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七、八位,泰州以8.6%的增速位居全省第四。"转型升级和跨江融合"是南通、泰州和扬州发展的关键词。2016年江苏便提出,苏中的发展要重融合、创特色,深入推进陆海统筹、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加快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
  在长江三角洲,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的,仅有上海和南通。南通拥有江岸线和海岸线各200公里,深水港的数量在"长三角"也数第一,孙中山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这里应该建成"东方大港"。
  受益于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的建成,沪通铁路的建设,南通与上海联系日渐紧密。上海出于长三角地区产业一体化的追求,随着南通交通的改善,已然外移部分产业功能,两地之间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比如在机场、港口等领域,上海相对会考虑到自然禀赋更好、区位优势更佳的南通。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赋予了南通更多的使命。建设长三角城市群过程中,南通可以使长三角经济向北拓展,让上海的技术、信息、人材及外溢资本进一步向苏北平原辐射,并成为与徐州一淮阴一连云港的亚经济圈、山东半岛经济一体化的连接型城市。
  正在建设的连淮扬镇铁路,将成为扬州融入长三角核心区、通达国内主要节点城市的重要快速通道,也将彻底改变扬州的经济地理版图。与上海、苏南的产业分工协作,与南京、镇江的同城化发展,扬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不断地进行之中。
  泰州位于长三角核心区的边缘坡地,资源贫乏,单纯依靠内生发展动力是难以为继的,必须扩大视野借助外源动力驱动。当下,泰州提出响应外部的发展机遇是泰州市城市定位的首要思路,尤其是要与时俱进长三角的国家历史使命变化,不断推动泰州市发展层级的跨越提升。中国医药名城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让泰州主动寻求与沿海地区的接轨,最大化地借力沿海开发的效益,实现带动北沿江崛起、承转海陆沟通的区域功能。
  未来,随着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深入,江苏九市有望形成更加紧密的城市共同体,他们或为集群模式,采取产业水平分工的方式形成城市聚集区;或为核心模式,通过城市间的垂直分工形成圈层式的组织结构;或为互补模式,利用城市在功能上的互补性实现合理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腾飞。
网站目录投稿:痴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