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精妙地反映时代的哈姆莱特是永恒的


  "一千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错,作为世界艺术宝库里的闪亮明珠,理当如此。
  莎士比亚的杰作《哈姆莱特》,有人赞她为高山之颠的太阳,有的称之为野蛮的精灵。从伟人到凡夫,从品门道到看热闹,各执已见,足见落翁及其艺术作品都是不能盖棺定论的极品。
  笔者认为,拨响时代最强音的文学作品,才是永恒的。《哈姆莱特》美满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无疑是永恒的、不朽的。
  1、首先从落翁的创作意图看,颂扬"理想君主",批判专制暴君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资产阶级革命发动时进步作家的共同倾向。莎翁更不例外,且是典范。但丁在《帝制论》中精僻地说:"君主毋庸置疑地是人民的奴仆。"莎士比亚以文学形式向世人洞开了这一妙论。"克劳狄斯"在莎翁笔下是一个"淫棍、奸贼和暴君",莎翁让他合理合法地罪有应得,这很大程度上是为埃塞克斯党人反女王斗争唱赞歌,时代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其时代意义是巨大的。
  2、从莎翁的继承创新来看时代的再现。《哈姆莱特》不是莎翁的首创,正像《水浒》不是施耐庵首创一样,是集前人之大成者,是旧瓶装新酒之典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绝唱。
  2。1主要人物复仇动机的创新
  《哈姆莱特》取材于萨克萦格。拉马狄库斯品《丹麦史》。《丹麦史》中的阿姆莱特,杀死叔父,只为报父仇,而莎翁则把报仇和夺国王位交织在一起,有力地配合和反映了埃塞克斯党人反女王的斗争,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2。2主要人物塑造的创新
  《丹麦史》中的阿姆莱特在复仇斗争中,计划周全,敢作敢为,精明强干,多谋善断,斗争步步取胜。而莎翁笔下的哈姆莱特,思考多于行动,犹豫多于决断,贻误战机,可谓"世界上最不可救药的哈姆莱特"(恩格斯)。这一形象塑造可谓对埃塞克斯伯爵的敬仰和鞭挞。埃塞克斯远征西班牙,他使"英国增光,举世震惊",一直受到人民的爱戴。"军权在握,民心所向",而面对五官衰退,智力、体力越来越弱,脾气越来越坏,专横作风越来越恶劣的女王。特别是当时英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危机四起的多事之秋的关键时刻,埃塞克斯却动摇不定,坐失良机。这对埃氏来说是悲剧,对英国来讲,更是灭顶之灾,莎翁笔下的"哈姆莱特"痛演埃氏,直指社会现实悲剧。这一改《丹麦史》中阿姆莱特以胜利结束的结局,而以悲剧收场的精妙构思,应该是敲响了一记不息的警世长钟。
  2。3从创作目的来看
  《丹麦史》中的人物行动是个人目的,而莎翁的哈姆莱特将父仇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光辉。显然,莎翁不在于猎奇,而在于旧瓶装新酒,借古喻今,表现了激励、鞭挞时代的创新精神和现实意义。
  3、《哈姆莱特》最深刻、最完全地反映了作者生活时代的许多本质矛盾。
  3。1《哈姆莱特》的中心故事是复仇,而复仇的解决方法是本着中世纪道德的精神去得到解决的。
  《哈姆莱特》以复仇为主题,杀人报仇是莎士比亚生活时代常有的现象。当时大多数作家都以残酷的方式去解决这个很现实的道德问题。文艺复兴以前的人文主义者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态度是—复仇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必须是对于人所遭受的灾害的一种惩罚。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决不赞成对罪恶采取消极态度,因此《哈姆莱特》的复仇就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3。2在《哈姆莱特》里明显地表现出两重非常尖锐的矛盾,一是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为首的官廷中的残酷的、卑鄙的环境之间的冲突:二是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别林斯基卓越地揭露:父亲被害这一骇人听闻的秘密揭露之后,并没有使哈姆莱特的心里充满一种唯一的情感、唯一的思想——那随时准备付诸实施的情感和思想;骇人听闻的秘密的揭露并没有使他从内心中走出来,反而使他转向内心,集中到自己的灵魂的内部,在他心里唤起了生和死的问题,时间和永恒的问题,责任和意志薄弱的问题,使他的注意力转向自己的个性,个性的渺小和无耻的软弱无能,在他的心里产生了憎恨自己,鄙视自己的心情。
  哈姆莱特的天性是纯粹内向的、沉思的、主观的,为了感情和思想而生就的,但是残酷的事件向他要求的不是感情或思想,而是行为,把他从理想的世界唤回实践的世界,唤进和他的情性格格不入的行动的世界,这就自然而然地在哈姆莱特的内心掀起一场激烈的斗争。哈姆莱特之所以忧郁,不仅因为恶人害死了自己的父亲,霸占了自己的母亲,更因为克劳狄斯的罪行是世界上常常发生的现象,世界都是笼罩着罪恶,并以千变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谁甘心忍受人世的鞭挞和嘲弄
  忍受压迫者虐待、傲慢者凌辱
  忍受失恋的痛苦、法庭的拖延
  衙门的横暴,做埋头苦干的大才
  让作威作福的小人一脚踢出去?"
  足见《哈姆莱特》是一出社会悲剧,它不仅涉及剧中主人公和他自己所遭受到的不正义和罪恶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表现了对全社会的不正义和罪恶的抗议。正是"时代整个脱节了,啊,真糟,天生我偏要把它重新整好!"
  个人的复仇任务变成了社会任务,从报仇变成反对暴君所施行的一切不正义。
  4、《哈姆莱特》从宫廷的角度反映了时代的最强音。
  哈姆莱特的形象塑造典型地体现出先进的人们为了把人类从压迫中解放出来,热烈地寻求途径和方法,虽然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寻找不到,但他们对社会罪恶的不妥协,他们的探求本身和斗争行动,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如何不与罪恶妥协的斗争榜样。具有现实主义的时代意义。雷欧提斯从法国回来,为了替父报仇,他领着起义的人民闯进王宫。
  "海洋涨起来,涌过了坚固的堤岸
  席卷附近的平地,来执汹汹
  压倒了禁卫队!暴徒都叫他王上
  仿佛世界还不过刚刚开始
  什么古风、旧制、老规矩、全忘了……
  这就证明悲剧最重要的一面,哈姆莱特的理想和人民的愿望是一致的。
  莎士比亚眼前现有的不是歌舞队而是国家大事戏的傀儡戏。
  "一千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一千个"哈姆莱特"的魅力都在于他艺术地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民族,一个真实的时代,这就是《哈姆莱特》的价值之所在。
  人类是宇宙的娇花,是万物的精华!
  人类的艺术创作也该呈现娇花,凝结精华,正如莎士比亚的"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哈姆莱特》。
  参考资料:
  1、《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情节创新》(朱士生)
  2、《莎士比亚(1771)》(德。赫尔德)
  3、《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莱特〉——莫恰洛夫扮演哈姆莱特的角色(1938)》
  4、《论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1956)》(前苏联。阿尼克斯特)
  5、《莎士比亚全集。汉姆莱脱》(朱生豪等译)
网站目录投稿: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