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专史。一百六十卷(内缺十四卷)。清末屠寄撰。成书于民国初年(1915年)。 屠寄,字敬山,号结一宦主人。生于清咸丰元年(1856年),卒于民国十年(1921年)。江苏武进人。光绪十四年为张之洞幕僚,任广东舆图局总纂,主修《广东舆地图》。后中进士,授庶吉士,曾任工部主事。又曾任黑龙江舆图局总纂,主修《黑龙江舆地图》。主张译"洋书",兴教育。戊戌变法后历诸学官。作者因深感《元史》之不足,乃博采中西史料,费二十多年之精力撰成此书。 本书采用正史纪传体例,有本纪十八卷;列传一百二十九卷;表二十卷;志一卷,共一百六十卷。但全书未及修完,实存一百四十六卷。本书内容起讫,不囿于元代,从蒙古族祖先兴起到北元政权衰亡及漠北三大汗国的世系均有记述,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突破了元史研究的传统格局,是一部以蒙古族的活动历程为纲的史记。本书除引正史外,还采录《蒙古秘史》、《蒙古源流》和拉施德丁著的《史集》、多桑著的《蒙古史》等中外文史料,补充了《元史》以外的许多史实。并对《元史》纪传中散见的史实进行收搜、考证、充实,自撰自注,纠正了《元史》中不少错误。特别是有关蒙古族的起源、兴起,各部情况及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钦察汗国的宗室世系、舆地等方面对前史的补正尤多。如《世纪》、《王罕、札木合传》、《乃蛮塔阳罕列传》、《成吉思诸弟列传》等较详细地记述了蒙古族起源、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等先元四朝史事;《宗室世系表》、《帖木儿传》记录了妥欢帖木尔汗败北、元亡之后,北元政权的衰亡和中亚地区铁木尔帝国的兴衰;《西域传》、《者勒蔑、忽必来、者别、速别额台列传》、《拙赤传》、《巴秃传》、《昔班传》等传中对蒙古兴起后的三次西征、四大汗国的建立过程及其后王事迹都有较详细的记载。由于作者对东北、蒙古地区有过实地考察,故对蒙古族发源地、西北、东道诸王分地的地理和中西交通"一山一水,皆能知其古地今名,分注纪传中。大足补洪(钧)、魏(源)二家之阙误。"(本书《凡例》)。还有些历史事迹,为他书所未载者,如《顺帝纪》所载北京地震,即为《元史》、《新元史》等书所未见。各卷末均有史论,其中不乏精譬、新颖之见,比如分析忽必烈的功过得失,赞扬他"知非汉法不足治汉民,故即位后引用儒臣,参决大政;诸所设施,一变祖父诸兄武断之风,渐开文明之治"。又批评他"惟志勤远略,平宋之后,不知息民。……干戈土木,岁月不休。国用既匮,乃亟于理财,中间颇为阿合马、卢世荣、桑哥之徒所蔽,虽知其而正之。闾阎受患已深矣。"(卷八《忽必烈汗本纪》下)。又如作者论曰:"元有中国百余年而亡,清有中国二百六十余年而亡,诿曰:胡汉异种不相容也。彼朱明者,非华族同种耶?何以二百七十余年而亦亡也?然则自今以往,继清而起者,勿恃同种相爱,逞其一家天下之私,谓二世三世至于千万世可传之无穷也!"(同上)颇有现实启发性。总之,该书在中、外文史料的引用和考证上,都在魏源的《元史新编》和洪钧《元史译文证补》的基础大为进步,相比于同代改编元史的著作,有其独到之处,为良史之一。但该书 也存在着译音不贴切、考证有武断之处;翻译和利用的有些外文材料,如乞米亚可亭的《蒙古史》,本身并无史料价值。 该书于民国初年出版,但初刻本仅八册,五十余卷,第二次刻本十四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作者之子屠孝宦将其全部整理刻印出来,共二十八册,一百六十卷(其中十四卷有目无书),称结一宦自刊本。一九八四年中国书店有影印本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