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安全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逐步走向深入的今天,随着网络媒介愈发深度介入并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崭新的安全生产网络舆论场,安全生产相关网络报道、网络问政、网络爆料,甚至是网络谣言等舆论信息大量涌现。一旦发生安全生产相关事故或事件,如何在第一时间制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安全生产舆情监测分析及应对工作的实践表明,很多地方性安全生产舆情事件或舆情人物、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和肇事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重要敏感负面涉安言论等,如果在事件产生初期,没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舆情应对和引导,极有可能扩大影响,演变成为全国性舆论事件,不但错失进行舆情应对处置的最佳时机,还会给全国安全生产舆论的整体形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陷于被动局面,更不利于后期舆情应对工作的开展。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应对、引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全国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所有涉安企事业单位,要树立安全生产"大舆情"观念,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及其应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对待舆情、真诚应对舆情。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应对、引导工作应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渠道,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密切联系群众,不但要转变观念,还应注重运用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方式方法。根据安全生产舆情监测分析以往经验,借鉴国务院新闻办等机构部门应对方法,我们应坚持并不断完善"四讲"策略。 第一,争取"尽早讲"。在安全生产舆情事件被曝光后的4小时内,舆情态势轮廓初现,整体可控性较好,是舆情应对处置的最佳时机,适宜第一时间表态,主动争取话语权,抢占舆论信息发酵制高点。 第二,必须"准确讲"。发布信息力求全面准确,真实可信,争取公众的认可和信任。 第三,坚持"反复讲"。秉承积极主动、诚恳谦恭的处置态度,坚持在舆论发展与应对引导工作交织演变过程的不同阶段,瞄准合适时机,主动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自媒体等多样平台,消除误解、舒缓情绪、答疑解惑,争取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做到"持续讲"。及时持续披露安全生产事件或者事故进展情况和舆论关切,给人们以希望,直至公布调查结果,舆论平息。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应对、引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作,既需要建章立制、科学规划、讲究方法、高效有序,又需要建设深化积极向上的安全生产文化来团结和凝聚推进全社会安全发展的大局意识。一方面,以平等、积极、开放的态度,坚持信息公开,接受媒体舆论监督,主动与主流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和谐友好的关系。与主流媒体建立联络沟通机制,推进日常安全生产宣教工作;与主流媒体建立合作互动机制,进行安全生产宣教主题栏目创建,组织重大安全生产新闻报道;与主流媒体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在重大舆情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上,发挥积极的沟通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密切联系群众,打通与民沟通联系的渠道。建立网络意见建议吸纳机制和网络监督机制,发动网民进行网络监督,积极采纳建设性意见建议。这样,发动媒体、网民等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建设巩固和谐先进的安全生产文化,实现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鼓励全民参与安全监督,助力安全发展的互动循环。 此外,舆情信息是进行安全生产舆情应对工作的基础。在舆情应对引导的全过程及短长期舆论阵地的规划建设中,必须自始至终坚持舆情信息的基础主导作用。通过大力推进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和事故信息实时预警系统,进一步加强信息监测预警,精心组织人力、深化舆情分析研究,确保舆情信息全面及时、深入有效,能够为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提供坚实的信息技术支撑。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工作。2010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筹建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并建立由专业舆情监测分析人员组成的网络舆情处,系统采集整理、监测分析涉及安全生产行业领域的网络舆情信息,秉承"及时研判,准确把握,积极发声,正面引导,分级应对,有序管理"的工作原则,开展针对一般网络舆情、较大网络舆情、重大网络舆情、特别重大网络舆情的四级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通过建立舆情应对会商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舆情等级和涉事原因,由相应业务部门牵头,组织会商、研判舆情,提出应对意见或方案加以实施。同时,在应对过程中,继续加强舆情动态监测,严防舆情发生偏离,严防谣言的产生,对舆情应对工作实行闭环管理。2014年4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下发《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应对预案》,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应对工作。这样的预案无论是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还是安全生产行业领域的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编辑 袁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