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马伯庸关于最顽强生命的小故事


  Managershare:生命的意义在不放弃,只要有一线生机就可以了——快来听马亲王给大家讲故事。看完之后别忘记念几句"祥瑞御免"……不明白这什么意思的同学们可以百度一下。
  今天咱们来上一堂生物课吧。
  其实不是什么课程,算是一个关于生物的小故事。我也是前不久才知道,听完以后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这也不是我原创的,只算是搜集了一些资料做了个整理。我觉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
  在南太平洋的塔斯曼海中,有一个火山形成的小岛,大概在悉尼东北780公里。这个岛不大,只有17平方公里。不过岛上植被繁茂,地形狭长,物种也特别丰富,而且有许多别的地方看不见的动物。比如有一种豪岛秧鸡,就很有趣,还有一种喜泽鹊,比几维鸟还弱逼——不过这个不是今天的主角。
  (豪勋爵岛俯瞰)
  这个岛没有原住民,一直孤悬海外。直到1788年2月17日,这里才被一位叫亨利·波尔的英国海军上尉发现。当时波尔正率领一只小舰队护送移民从波坦尼湾去诺福克岛。在航行途中,波尔发现了一个小岛。按照惯例,他有权为它命名。波尔作为海军军官,最崇拜的是当时的第一海军大臣理查德·豪。此人乃是英国海军宿将,十三岁从军,历战无算,杀得法国小儿不敢夜啼——好吧,今天他也不是主角,不多说了——恰好就在这一年,老勋爵因为政争辞去了第一大臣的职务。波尔决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小岛,以表达后辈的敬意。于是,这个岛就被命名为豪勋爵岛。
  命名之后,波尔自然要在岛上巡视一圈,以示主权。于是他和随从带上英国旗子,踏上小岛,还未及抬起望远镜欣赏秀丽风光,就被岛上的一种生物吓着了。
  这是什么玩意儿呢?
  这玩意儿长达15厘米,重达25克,共有6条腿。
  如果你想体会一下波尔的心情,就想象一下整个岛上都爬满了龙虾大小的蟑螂,密密麻麻、密密麻麻、密密麻麻、密密麻麻和密密麻麻。
  经过初时的惊吓之后,波尔镇定下来,随行的海军人员做了素描和笔记,还捉了几只活的。这东西除了个头大了一点,似乎没别的危险。
  勘查完豪勋爵岛,波尔继续履行自己的航行任务,在该岛东南20公里处,他还发现了一块海岩。这块岩石拔地而起,外形与金字塔相似,高达562米,比帝国大厦还高,孤绝挺拔于海上,不与任何陆地相连,俨然是一根定海神针。这估计这是豪勋爵岛形成时,海底火山顺手留下的孑遗。
  这块海岩光秃秃的,植被很少,而且四面峭壁,很难攀爬。波尔只是简单地做了个记录,然后继续航行。
  这次护送任务完成后,他因为生了一场大病,不得不于1792年返回英国,这几只玩意儿自然也跟着他回去——顺带一提,和波尔同船抵达普利茅斯港的,还有一只袋鼠,这两个物种都是生平第一次踏上欧洲土地。
  市民们喜欢袋鼠,而学者们则对波尔带回来的这东西更感兴趣,他们认为这是竹节虫的一种。
  竹节虫属于有翅亚纲,有三千多种,最显著的特称是像竹节一样的细长体型,算是昆虫里的庞然大物。目前发现最长的竹节虫是在马来西亚婆罗洲发现的,名字叫Chan’smegastic,长55厘米。
  波尔发现的这种豪勋爵竹节虫,不算很长,但个头奇大,大得简直不像竹节虫,更像是六肢细长的蟑螂。尤其是雄性,它有一对粗大醒目的股节。它们没有翅膀,在竹节虫里属于另类,奔跑速度却奇快。
  这个物种,最终以发现地命名,起名叫做豪勋爵岛竹节虫,成为迄今人类发现最大最重的竹节虫。
  如果这是一部恐怖电影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发展,该是豪勋爵竹节虫开始疯狂繁殖,可怕的竹节蟑螂肆虐伦敦,让人类感染上可怕的南太平洋病毒,大部分人变成僵尸,等着范海辛来解决……(这是最接近1792年的超级英雄了)
  可惜——咳,我是说所幸——这个想象并没发生。这些不幸的竹节虫被彻底研究以后,制成了标本,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原因很简单,它没有任何用处。
  这种虫子有各种别名,比如"陆地龙虾",比如"会行走的香肠",光听名字就能感觉到人类在它身上寄托了多大的希望,可是这玩意儿表现令人失望,不能剥皮不能吃肉也不能治病,没有经济价值,学界对它的兴趣很快消失了。
  波尔很快得到了海军部的表彰,不是因为发现这种虫子,而是发现了那个岛。豪勋爵岛这个名字,被正式列入档案。波尔本人也分享了一点点荣耀,还记得他发现的那块海岩吗?后来被命名为波尔的金字塔(Ball’sPyramid)。
  豪勋爵岛的发现,对在南太平洋捕鲸的船只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在茫茫大海中又有一个补给点。很快这里盖起了房子,搭起了码头,来自澳大利亚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水手们穷极无聊,也试图研究如何利用这种龙虾一样的怪虫子。
  很快,豪勋爵竹节虫的习性被摸了个一清二楚。这个物种的孵化期是9个月,幼虫期在昼间活动,成虫后改为夜间活动。它们的雄雌关系在昆虫中很罕见。雄虫总是跟随着雌虫,走到哪里跟去哪里,到了晚上,雄性还会温柔地伸出三条腿把老婆紧紧抱住。
  但人类学习的兴趣到此为止了,不耐烦的水手们决定把它们捉来当鱼饵钓鱼——这是唯一有价值的发现。反正岛上到处都是虫子,抓也抓不完。
  就这样,豪勋爵竹节虫在岛上渡过了最后一百多年好日子,这是它们最后的时光了,因为恶魔即将到来。
  1918年,一艘叫做马康布号的船在豪勋爵岛附近搁浅,船上的水手纷纷游上岸去。同时出逃的,还有躲藏在船舱里的老鼠。
  这些老鼠抵达岛上以后,激动万分,我操,这可真是个天堂啊:没有天敌,还有无数美味的食物。岛上的鸟类不好抓,但那些到处乱爬的超肥胖竹节虫,可都是会走路的蛋白质啊。我想在老鼠眼中的豪勋爵竹节虫,和人类眼中的澳洲龙虾一样诱人。
  接下来,老鼠在岛上疯狂地繁殖,对竹节虫发起了一场完全不对称的屠杀。
  仅仅两年时间,两年。
  1920年,人类最后一次目击了豪勋爵竹节虫的身影,从此再没见到过哪怕一只。老鼠将岛上的竹节虫吃了个精光,豪勋爵岛还在,但这个物种彻底灭绝了。
  不过这个故事还没讲完。
  四十五年后,也就是1965年。悉尼的一群攀岩爱好者决定征服波尔金字塔——还记得吧?那块孤拔海外的海岩。他们在2月14日那天成功登顶。在金字塔的顶端,这些人发现了可疑的昆虫粪便。
  波尔金字塔与豪勋爵岛相隔足足有20公里,中间全是大海。这些昆虫是怎么渡过重重大洋,如同一个幽灵一般爬到这块孤零零的海岩上的?
  攀岩者回来以后,报告了此事。不过这个发现并没引起重视,很快就湮没在档案里面。
  一直到2001年,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大卫·普里德尔和尼古拉斯·卡里勒,才注意到这个发现。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再去调查一次。
  他们靠近波尔金字塔,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上面严格来说并不是没有植被。在岩缝里,长着一丛千层树。这是金字塔上唯一的一株灌木,可能是海风把豪勋爵岛上的种子吹过来掉进岩缝,就此顽强地生长起来。
  他们在千层树下,发现确实有昆虫的新鲜粪便,可是却看不到任何虫子的身影。他们仔细阅读了关于豪勋爵岛的生物记载,觉得这很像是竹节虫,而竹节虫多在夜间活动。两位科学家决定到了晚上再试一次。
  到了夜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再次攀爬,接近千层树,拿手电往树下一照,心脏差点停止跳动。
  在灌木从下,聚集着24只豪勋爵竹岛竹节虫,有大有小。
  这大概是世界上仅存的24只豪勋爵岛竹节虫了。
  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震撼的事情。
  在孤独的南太平洋深处,在与世隔绝的海岩柱顶端,在唯一的一丛灌木底下,豪勋爵竹节虫仅存的孑遗,在顽强地生存着。
  任何一次台风,任何一次暴雨,任何一次海岩的坍塌,都能把这个最后的群落彻底毁灭。甚至不需要什么自然灾害,整个族群都依靠着灌木那一点点可怜的给养勉强维持,只要那株灌木出了什么意外,也会导致种群的崩溃。生存在这里的竹节虫,用饥寒交迫如履薄冰来形容,丝毫也不为过。
  但它们居然就这么熬下来了。
  只靠一块岩石一棵树来维持的小小种群,居然持续了这么久。
  生命真是伟大而奇妙。
  两位科学家迅速汇报有关部门,并在报告里说灌木丛附近的岩层有坍塌的风险,必须尽快设法转移。有关部门没有批准,生怕擅自移动会导致这最后的种群也灭亡。科学家又申请带走几只,设法培育繁殖。这次有关部门斟酌再三,批了四只,绝对不能再多带了。
  他们带着报告兴高采烈回到波尔金字塔,发现居然坍塌已经发生了。这把两个人吓得魂飞魄散,以为这些竹节虫倒在了离胜利最近的地方。
  好在经过仔细搜索,发现这个小群落安然无恙。他们小心翼翼地带走了四只,两公两母,拿回墨尔本动物园。其中一对很快死于水土不服,另外一对开始的时候也生了重病,濒临死亡,专家束手无策。后来还是一个当地宠物店的昆虫爱好者施展妙手,把它们救了回来。
  后来这一对亚当夏娃成功繁殖出了下一代,两位挺能生,下来一万多只卵,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孵化率,也不少了。现在墨尔本动物园里的豪勋爵岛竹节虫已经有七百多只,总算初步摆脱了濒临灭绝的状况。
  至于那个波尔金字塔上的小小群落,至今仍在那里生存。生存状况依然恶劣,只不过延续种族的担子,能够稍微轻一点了。
  最后说一句,我国对豪勋爵岛竹节虫的研究,也已经有了初步开展。我在搜索资料的时候,也查到有相关的中文介绍。
  不过这个文章的分类……呃,就太有中国特色了。
网站目录投稿: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