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是谁(诗仙诗圣诗鬼诗佛诗魔)(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 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 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 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李贺诗朗诵.mp37:49来自张娟讲故事啦 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首诗大约是唐元和八年(813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唐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此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别是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曾被毛泽东引用在其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 作品原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似深秋落叶倏然离去,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画栏内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散发着阵阵幽香,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已是苔藓满布。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回想起往日的君主,铜人不禁潸然泪下。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只有枯衰的兰草在通向咸阳的古道送别,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上天若有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独出长安的承露盘,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作品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像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像香兰开怀欢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yù),老鱼跳波瘦蛟舞。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苦昼短 此诗作于元和(806— 820)年间。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资治通鉴》),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药、追求长生,成了从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风气。李贺此诗即为讽喻此事而作。 这是一首议论性很强的歌行体诗歌,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慨叹时光易逝年命短促,并蕴含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之意;第二部分写如何解除"昼短"的痛苦;第三部分是对求仙的荒唐愚昧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后两部分是对第一部分主旨的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诗歌主旨。全诗充满激情,气势回旋跌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原文: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何必吞黄金,食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刘彻求长生,最后只能在茂陵中慢慢腐烂成骨,嬴政求仙药,死后棺车白费了掩臭的腌鱼。 致酒行 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冬至日。元和初年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希望打算迎接进士科举考试,不料竟被人以避讳他的父亲"晋肃"的名讳为理由,剥夺了考试资格。在科举受阻后李贺困守长安,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是劝酒致词之歌,通过对主父偃和马周两个古人故事的叙述,抒发诗人遭受迫害后的一种哀愤之情,表达其虽备受挫折但凌云之志不改之意。全诗以抒情为主,并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具有情节性,语言新奇警迈,诗意豪健警拔,音情高亢,别具一格。 作品原文: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我是个执迷不悟的人,,但听君一席话我茅塞顿开,犹如雄鸡一声啼叫,天下大亮。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南园十三首 组诗《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 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同时这组诗是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品原文: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 (其二)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连昌宫以北,田垅上的晓气浓酣,沾染露水的嫩桑,窣窣地碰着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身高体健的农妇偷偷树折取桑叶将去喂养年熟八次的吴地良蚕。 (其三)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竹荫下,妇女们转动缫车煮茧抽丝,头顶上青蝉儿噪鸣,直到太阳偏西。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桃胶像琥珀,散发着清香迎接夏日,我亲自督率越籍佣工,把瓜儿种植。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 (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 (其七)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 (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春水刚刚生成,乳燕才学会飞,蜜蜂小小腹尾,采花嗡嗡回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远处的景色透过窗棂,映着书帷,鱼儿被拉近石崖,口里含着钓饵。 (其九)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对对鸳鸯卧沙滩,沙儿软来泉儿暖,弯河中迁回地撑篙,小船行得很慢。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倒酒来饮,掀开木兰浸椒叶盖的酒坛,支撑着病体,把如丝的菱茎植在水间。 (其十)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到老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 (其十一)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其十二)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松溪流出的黑水蕴藏新生的龙卵,桂洞出产的朴硝属于旧称的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谁人让隐居此地的虞卿裁了一件道袍,道袍所用的料子是一匹朝霞色的轻绡。 (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 将进酒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前四句写筵席之华贵丰盛;五、六句写动态的歌舞;七、八两句点明宴饮的时间;最后引用古人以反语结束。这首诗前面极写美酒佳肴欢歌妙舞,人生之享乐似乎莫过于此,结尾突然翻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坟墓的枯寞冷落。在巨大的反差中,诗人强调的是生的快乐和死的悲哀,而在生死的对比中,诗人着意表现的是由苦短人生所铸就的生命悲愁。 作品原文: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 吹龙笛,击鼍(tuó)鼓;皓齿歌,细腰舞。 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 劝君终日酩(mǐng)酊(dǐng)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举报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