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 B550 系列的更新,ASRock 同样上至 Taichi、PG Velocita、Steel Legend 与入门全出,由 B550 Taichi 主攻高阶 Ryzen 3000 玩家,给予 16 相数位 Dr.MOS 供电、CPU 8+8 pin 输入与 VRM 散热片,整体规格像 X570 Taichi 看齐,更换上古铜复古、立体齿轮新装,并透过 Nahimic 强化音效,给予玩家一个选 B550 的理由。 规格 尺寸:ATX(30.5cm x 24.4cm) 处理器支援:AMD 3rd Gen Ryzen 处理器脚位:AM4 CPU 供电相:16 相数位 VRM、Dr.MOS 晶片组:AMD B550 记忆体:4 x DIMM, MAX 128GB, DDR4 5000(OC)MHz 内显输出:DisplayPort 1.4、HDMI 2.1 扩充插槽:2 x PCIe 4.0 x16(x16, x8/x8)、1 x PCIe 3.0 x16(@x4)、2 x PCIe 3.0 x1 多卡支援:AMD 3-way CrossFireX、NVIDIA 2-way SLI 储存埠:8 x SATA 6Gb/s、1 x Hyper M.2 2280(PCIe 4.0 x4)、1 x Ultra M.2 22110(PCIe 3.0 x4 & SATA) 网路:Intel I225-V 2.5GbE 无线:Intel Wi-Fi 6 AX200 2×2 1024QAM/OFDMA/MU-MIMO 802.11ax、蓝牙v5.0 音讯:Realtek ALC1220、NE5532 AMP、Nahimic USB埠:1 x USB 3.2 Gen 2 Type E(前置扩充)、2 x USB 3.2 Gen2(1C/1A)、8 x USB 3.2 Gen1(4 个需扩充)、6 x USB 2.0(4 个需扩充) ASRock B550 Taichi 主机板开箱 / 古铜复古 齿轮新意 这次 B550 保有 CPU 端的 PCIe 4.0 支援、晶片组回归 PCIe 3.0 的取捨下,让 B550 除了更经济实惠外也能上打高阶、切入主流与杀至入门,这次高阶端出 B550 Taichi 供电不仅向 X570 大哥看齐,调整后的规格更能满足大多玩家的需求。 B550 Taichi CPU 上至 16 相数位 Dr.MOS 供电与 8+8 pin 输入,满足高阶 Ryzen 9 处理器的供电需求,以及 4 DIMM DDR4 插槽,最大 128GB、5000MHz 的超频能力;并给予 DisplayPort 1.4 与 HDMI 2.1 的内显输出能力,替未来 APU 铺路。 PCIe 操作上则属基本路线,2 根 PCIe 4.0 x16 插槽支援单卡 x16、双卡 x8/x8 切换,并备有 PCIe 3.0 x4 与 x1 扩充;储存则是共 8 个 SATA 6Gb/s,4 个属 CPU + PCH 另外 4 个则使用 ASM1061 扩充。 2 个 M.2 插槽,则是第一根 Hyper M.2 支援 PCIe 4.0 x4 SSD,第二根 M.2 则是支援 PCIe 3.0 x4 与 SATA 介面 SSD;主机板仅 PCIe 3.0 x4 与 x1 插槽有共用频宽设计。 PCIe 佔用线路共享插槽通道共用插槽 PCIE5(x4)PCIePCIE5(x2)PCIE2(x1)PCIE4(x1) 网路则升级至 2.5GbE + Wi-Fi 6 组合,音效除了 Realtek ALC1220 晶片与 NE5532 AMP 外,还可透过 Nahimic 软体音效强化;USB 保有前置 USB 3.2 Gen 2,以及后 I/O 的 2 个 USB 3.2 Gen2(1C/1A)、总共 8 个 USB 3.2 Gen1 与 6 个 USB 2.0。 ↑ B550 Taichi 外盒。 ↑ 内页则说明着金属背板、PCIe、M.2 与强化插槽等。 ↑ 背面则是规格与 16 相 Dr.MOS 50A、4733+ DRAM 与 Wi-Fi 6。 B550 Taichi 造型一改之前 X570 的银色风格,走着古铜复古色,搭配新设计的立体齿轮,带有着鍊条与曲柄,而 CPU 周围则有着 VRM 散热器镇压,以及 2 根 M.2 插槽也有专属散热片,让主机板宛如穿上装甲一般,而主机板背面也有金属背板,替 VRM 背面进行被动散热。 ↑ B550 Taichi 换上古铜色与立体齿轮。 ↑ 金属背板强化电路板并替 VRM 背面散热。 主机板右上角,除了 4 DIMM DDR4 插槽、ATX 24-pin 供电、USB 3.2 Gen1 与 USB 3.2 Gen2 扩充插座外,还有 RGB / ARGB 针脚与 CPU FAN 插座。 ↑ 主机板右上区域。 CPU AM4 插槽,周围 16 相供电围绕,并有着 VRM 散热片镇压,并有着相同风格的 I/O 外壳;CPU 供电则是 8+8 pin。 ↑ CPU 与 VRM。 ↑ CPU 8+8 pin。 B550 Taichi 提供 8 个 SATA 6Gb/s 连接埠,其中 4 个来自 ASM1061 扩充,另外 4 个则是 CPU + PCH 原生。 ↑ 8 SATA。 PCIe 插槽,第一根与第二根为 PCIe 4.0 x16,支援单卡 x16、双卡 x8,第三根则是 PCIe 3.0 x4,另外还有 2 个 PCIe 3.0 x1 插槽;而 x16 长度的插槽,都具备金属装甲强化插槽的抗压与耐扯性。 2 个 M.2 插槽同样是第一根支援 PCIe 4.0 x4,第二根则支援 PCIe 3.0 x4 与 SATA 介面,并都有着专属散热片。 主机板边缘左至右则有前音源、ARGB / RGB 针脚、FAN、USB 2.0、Debug Code、重开、开机与 Clear CMOS 按钮。 ↑ PCIe 插槽。 ↑ M.2 插槽。 一体式后 I/O 背板,有着 Wi-Fi 6 天线、4 个 USB 3.2 Gen 1、2 个 USB 2.0、2 个 USB 3.2 Gen 2、RJ45、HDMI 2.1 与 DisplayPort 1.4 内显输出,音效则是 7.1 声道和 S/PDIF 音效输出。 并提供了 CLR CMOS 按钮与 USB Flash Back 按钮,搭配其右方白框的 USB 埠,可在无 CPU 下更新 BIOS。 ↑ 一体式后 I/O。 ASRock B550 Taichi 主机板用料 / 16 相 Digi Power 50A Dr.MOS 上述介绍了 B550 Taichi 大致的功能、规格与外观等设计,接着将背板、正面外壳与散热片移除,来检视主机板上还藏了什么好料。 拆下背板时可见于 VRM 后方,贴有导热胶可将废热传导到背板上进行被动散热。 ↑ VRM 背板散热。 ↑ B550 Taichi 主机板。 ↑ 主机板背面。 ↑ 记忆体使用 uP1674P 控制 2 相供电。 ↑ CPU 供电控制器。 ↑ 总共 16 相供电,每相使用 50A Dr.MOS SiC654,并採用倍相设计。 ↑ 背面 8 颗倍相器。 ↑ 后 I/O 的 USB 3.2 Gen2 使用的 P13EQX Redriver。 ↑ Realtek ALC1220 音效晶片与电容。 ↑ BIOS Flash Back 控制晶片。 ↑ 负责 PCIe 4.0 x16 的 4 颗 P13EQX 16 Redriver、4 颗 PI4IOE5V9535 做为 Switch 使用。 ↑ ASM1184e PCIe x1 交换器。 ↑ NUVOTON NCT6683D-T 环控晶片。 ↑ 前置 USB C 使用 ASM1543 判断 Type C 装置与 P13EQX Redriver。 ↑ 2 颗 ASM1061 扩充 4 个 SATA 连接埠。 ↑ GL852G USB 2.0 HUB。 ↑ Intel I225-V 2.5GbE 网路晶片。 ↑ NUVOTON NCT6796D-R 环控晶片。 ↑ 金属背板、VRM、M.2、PCH 散热片。 ASRock B550 Taichi 配件一览 / M.2 螺丝起子 配件同样有一本多国语言的字典(说明书),以及贴纸、4 条 SATA 线、M.2 螺丝、驱动光碟与明信片,当然还有 Wi-Fi 6 的天线与底座,此外也有拆开 M.2 散热片专用的六角螺丝起子。 ↑ 主机板配件。 ↑ 六角螺丝起子。 ASRock B550 Taichi BIOS 设定 Taichi BIOS 也提供了基本的主页检视电脑资讯,在 OC Tweaker 当中则可针对 CPU、Per CCD、SoC、DRAM 等项目进行超频设定与电压调整;而 AMD 超频功能则放在进阶页面当中,可透过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再提升 CPU 自动 Boost 能力。 ↑ BIOS 主页。 ↑ OC Tweaker。 ↑ 进阶电压 Load-Line 调整。 ↑ 进阶页面。 ↑ AMD 超频功能。 ↑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 BIOS 简易工具。 ↑ 监控。 ↑ 开机选单。 ASRock Polychrome Sync、A-Tuning 与 Nahimic 软体 B550 Taichi 整体造型搭配灯光更佳好看,软体可透 Polychrome Sync 控制灯效与同步装置。而主机板在 PCH 散热片、I/O 外壳与右侧边缘,都有着 RGB 灯效,整体信仰大幅升级。 ↑ 主机板灯效。 ↑ 主机板灯效。 ↑ 主机板灯效。 ↑ Polychrome Sync 同步。 ↑ Polychrome Sync 灯效。 A-Tuning 提供简易的效能、标準与省电运作模式切换,并有着 OC Tweaker 可透过软体进行超频,以及 FAN-Tastic Tuning 的风扇控制功能。 ↑ A-Tuning 模式。 ↑ A-Tuning 超频。 ↑ A-Tuning 风扇控制。 新加入的 Nahimic 音效软体,主要提供音效强化功能,并有着虚拟环绕、语音清晰、低音增强与高音增强等调整功能,并针对麦克风亦有收音强化、语音清晰的功能。 ↑ Nahimic 音效软体。 ↑ App Shop 则提供基本的驱动下载与安装。 ASRock B550 Taichi 主机板效能测试 效能测试方面,则使用常见的几套 CPU 渲染、电脑效能测试与游戏效能进行测试。处理器则使用 AMD Ryzen 9 3900X、GIGABYTE AORUS DDR4-3600 8G*2 与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设定上採用主机板预设 Auto、PBO 200MHz,散热器使用 NZXT X62 280mm AIO 水冷,以下分数提供给各位参考。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 Ryzen 7 3900X 主机板:ASRock B550 Taichi 记忆体:GIGABYTE AORUS DDR4 8GB*2-3600 显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系统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电源供应器:Antec 1200W 作业系统:Windows 10 Pro 1909 64bit CPU-Z 检视 AMD Ryzen 9 3900X 处理器资讯,处理器代号 Matisse,为 7nm 製程的处理器,有着 12 核心 24 执行绪;主机板使用 ASRock B550 Taichi,B550晶片组;记忆体为双通道 DDR4 3600MHz;显示卡搭配 RTX 2080 Ti。 ↑ CPU-Z。 CPUmark99 测试,单看处理器的单核心执行能力,单核心的 IPC、时脉高即可获得相当高分。Ryzen 9 3900X 在单核效能有着 814 分的成绩。 ↑ CPUmark99。 CINEBENCH R15 与 R20 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可用来评估电脑处理器的 3D 绘图性能。也是目前用来评比 CPU 运算性能常见的测试软体。 R9 3900X 在 R15 版本测试可达到 CPU 3181 cb 的成绩,而提升渲染複杂度的 R20 版本,亦有着 CPU 7206 cb 的成绩;单核性能则分别有着 214 cb、527 cb 的效能。 ↑ CINEBENCH R15 与 R20。 Corona Benchmark 则是相当容易操作的测试工具,主要是透过 CPU 运算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 R9 3900X 完成运算需花费 71 秒即可完成渲染。 ↑ Corona Benchmark。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开发,V-Ray 是基于物理法则所设计的光线渲染软体,而此工具可针对 CPU 进行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的运算效能测试,CPU 评分以 ksamples 每秒计算数为单位。 R9 3900X 完成运算获得 20111 ksamples 的效能。 ↑ V-Ray Benchmark。 POV-Ray 则是另一套免费的光线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运算能力,来计算光影与 3D 影像的渲染。 R9 3900X 完成运算获得 6335.04 PPS 的效能。 ↑ POV-Ray。 常使用的 WinRAR 压缩软体,此测试虽支援多执行绪,但不见得能呈现在效能上,反而偏好时脉高的处理器,因此 R9 3900X 有着 29,286 KB/s 的处理速度。 ↑ WinRAR。 7-Zip 压缩测试与之相对,就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R9 3900X 压缩评等为 80198 MIPS,解压缩 141117 MIPS 的性能表现。 ↑ 7-Zip。 影音转档方面,测试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进行,R9 3900X 于 X.264 编码有着 68 fps 的运算性能,而 X.265 则有着 59.8 fps 的表现。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记忆体使用AORUS DDR4 8GB*2-3600,搭配 ASRock B550 Taichi 有着记忆体读取 54079 MB/s、写入 51739 MB/s、複製 53141 MB/s、延迟 73.3 ns 的表现。 ↑ AIDA64。 电脑整体性能测试,则以 PCMark 10 来进行,可分别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工作,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试算表与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和渲染与可视化进行测。 R9 3900X 搭配 RTX 2080 Ti 获得了 7,734 分,电脑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着 10619 分,生产力则有 9436 分,在更需要 CPU 运算的数位内容创造获得 12531 分的高成绩。 ↑ PCMark 10。 游戏效能测试,搭配 RTX 2080 Ti 显示卡进行测试,而 3DMark Fire Strike 测试中,物理 Physics 分数有着 30291 分;针对 DirectX 12 所设计的 Time Spy 测试,CPU 获得了 11878 分的成绩。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PCIe 4.0 x4 SSD 效能,则使用 AORUS Gen4 SSD 进行测试,在直通 CPU 通道的 M.2 插槽上,可达到循序读取 4998.64、4266.26 MB/s 的高传输水準。 ↑ PCIe 4.0 x4 SSD。 总结 ASRock 在 B550 晶片组上至 Taichi、PG Velocita、Steel Legend 与主流入门的系列都有涵盖,让玩家在 Ryzen 3000 系列 DIY 组装时,有着更划算、更弹性的主机板选择;B550 确保 CPU 的 PCIe 4.0 支援,以及晶片组自身的 PCIe 3.0 扩充,整体规格更佳平衡,也让板子性价比对比 X570 还要好。 B550 Taichi 具备 16 相数位 Dr.MOS 供电、CPU 8+8 pin 输入与 VRM 散热片,确保玩家搭配 Ryzen 9 处理器的效能与超频性,扩充的 PCIe 4.0 x4 SSD、PCIe 3.0 插槽、SATA 与 M.2 等,都能满足基本玩家的 DIY 需求,最终止要价格有诚意,绝对会有更好的性价比。 来源: ASRock B550 Taichi 主机板开箱测试 / 太极再临 再次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