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区颜真卿公园内有一座文博苑,始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均为仿古建筑,青砖碧瓦,红柱黄顶,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大门朝南,为仿古牌坊式建筑,雄伟壮观。2005年8月,文博苑进行全面整修,并请省博物馆专业人员重新布展,突出了地方特色。2013年5月,人民公园改造工程正式实施,由江苏尧塘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并命名为颜真卿公园。文博苑整体予以保留。 文博苑亭廊结合,曲折迂廻,东半壁走廊镶嵌陵县历代石刻珍品,时代跨越北齐、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东走廊南头有双层飞檐六角封闭亭,国家一级文物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珍藏其中。六角亭的对面是三座木结构碑亭,成品字形,正中亭内是《东方画赞碑》复制碑,南侧亭内是《东方朔墓碑》复制碑,北侧亭内是清王钟霖撰书的《颜鲁公画像赞碑》。亭廊高低相间,碑石巍然屹立,古雅大方,极为壮观。 《东方画赞》碑,是我县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它既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又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陵城区历代书记、区(县)长非常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弘扬,保护的过程也艰辛漫长。 《东方画赞碑》撰写的背景 《东方画赞碑》又名《颜子碑》,是晋夏侯湛撰,唐颜真卿书。碑四面刻,碑阳、碑阴各15行,左右侧各3行,每行30字。碑阳、碑阴均为大字正书,阳额篆书,阴额隶书,碑文字大6cm,碑额字10cm,共1073字。 东方朔的故里系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镇),汉未属乐陵郡,唐代属平原郡。此地旧有东方朔祠庙,内有东方朔画像。晋夏侯湛之父夏侯庄为乐陵郡太守,湛自洛阳来此探亲,游历东方朔祠,"见先生之遗像""慨然有怀",于是写了这篇赞文。唐玄宗八年(726)由德州刺史韩思复刻石建碑。 颜真卿(709一785)是山东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唐玄宗二十二年(734)考中进士,曾任节度使、尚书,殿中侍御史,后进爵鲁郡开国公,故人称为"颜鲁公"。他是唐代一位承前启后的大书法家,他的楷书既继承了魏晋以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成就,又吸收了其他各书法家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被誉为继王羲之而起的第二位书法革新家,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写《东方画赞》碑时,年四十五岁,是他书法艺术发展成熟的高峰时期。颜真卿留下的碑刻较多,但字体的刚健雄浑,遒劲厚重的风格,当首推《东方画赞》为最,且在该碑上额的篆书和隶书,也是其他碑中不多见的。 唐天宝十二年(753),他因受奸相排挤,被贬为平原郡太守,治所在今陵城区。此时,颜真卿敏锐地察觉到安禄山有叛逆迹象,且其治所范阳三郡距此非遥,须加防范,便以防霖雨为名修浚城池,训练兵丁,积极备战。安闻之便派使臣平冽、李史鱼等,以巡视为名,来此刺探军情。颜将计就计,陪同来使,游览当地名胜东方朔祠,因见原碑已残,故亲书赞文并撰书《碑阴记》,以惑其使者。李史鱼见颜一书而就,便说:"颜大人果然好书法,百闻不如一见,无愧为当代书法名家"。安禄山据报后,"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第二年举兵叛乱,河北二十四郡多被贼陷,独平原郡固若金汤。由于颜真卿在敌后的战略牵制,使其兵力分散,致安禄山最后一败涂地。他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的艺术实践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行动,至今都是很有教益的。 石刻者根据颜书柔中有刚的特点,采用雄劲深邃的刀法,完美清晰地表达了原作的笔触美。因此宋代书法家苏东坡称赞说:"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所以它受到历代书法家的推崇和珍惜,争相拓摹,都以得到一份拓本,引为幸事。 这样一块珍贵历史文物,在我国兵燹频仍的历史上,可说是历尽劫难。据《陵县志》载:相传元朝就把碑由神头东方朔祠,移至城内建亭于大堂之侧。康熙六年地震,大堂和碑亭倒塌,碑下半部埋入土中百年,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县令汪本庄才挖出来,重修碑亭,安置其中。后来碑亭又倒,颜碑复陷泥潭。日寇侵华期间,竞用此碑作厩门口的垫石,人践马踏,严重损坏,如今下部字迹已经脱落,难以辩认了。 1945年,陵县解放了,历尽沧桑的颜子碑,才回到人民手中,人民政府及时采取了保护措施,1964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碑亭加以保护。"文化大革命"中,将碑亭封闭,未受到破坏,197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东方画赞碑》的复制经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学文化的春天到来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各领导机关,除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外,对文化事业也非常重视。《东方画赞碑》为我国书法瑰宝,虽部份损坏,但原碑尚存。而颜真卿撰并写的《东方朔墓碑》则已遗失。1982年夏发现《墓碑》拓本,经县委研究,决定影印碑帖。由高登岩、窦金海、尼清云、李效祖、刘玉五位同志负责。后因印价昂贵,便决定复制《墓碑》。遂于同年12月五位同志亲赴泰安,与中国建筑石雕公司商妥,并签订了复制合同。1983年1月,县委又认为《东方画赞碑》,系历史珍贵文物,既已剥蚀近半,也应另行复制,永传后世。于是高登岩等五位同志又去泰安,与石雕公司就复制《画赞碑》的方法和价格,达成了协议。为了碑石质地坚韧不易风化,他们选用了泰山花岗岩石。为不失颜书风貌和刀法深邃与原碑相同,推由李效祖同志负责,根据宋拓本与原碑字迹对照,进行双勾,并由大家边审、边讨论,然后定稿。 李效祖同志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劳动,完成了双勾任务。雕刻开始,为慎重起见,先组织技术人员两次来县参观原碑。然后又采取一边刻,一边检查,逐字验收的办法,一点一画与原碑不同,也要纠正。同时还由谢龙堂同志拓片,再从拓片上检查缺陷,加以修改。石雕公司赵继盛、张广奎、李和勇三同志,也都各自发挥特长,一丝不苟,自始至终与之积极合作。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高登岩等五位同志,先后十一次去泰安,圆满完成复制任务,于1983年末运回我县。1984年初,由曲阜请来古建筑队,开始修建碑亭,年底竣工。在整个制碑、建亭和落成典礼过程中,县委高传杰和李宝善书记,许洪军和周庆芳县长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极力筹措款项,不时过问;又得到丁方明副省长的支持和省财厅、省文化局、省旅游局、德州地区的资助。在各方面的支援下,才得以全面完成,使此珍贵文物,重放光彩。 "颜碑亭"落成典礼 陵县"颜碑亭"落成典礼领导小组名单 "颜碑亭"建成后,即准备举行落成典礼。县委县府对此十分重视。首先建立了以县委书记李宝善同志为主的13人领导小组。经具体研究筹备,于1985年6月10日隆重举行了"重修颜碑亭"落成典礼。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舒同同志,本拟亲来参加,因身体关系未能前来,特带来贺词。由常务理事柳倩、夏湘平和欧阳中石、李铎、张荣生等15位同志代表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鲁萍同志和魏启后、邹振亚、朱学达等同志;河南省书协冯志福同志;德州地区行署副专员许志玉同志;中国石雕公司和曲阜文管会的代表;省、地有关部门和资助单位的代表以及县直部门的负责人共300余人,参加了落成典礼。 10日上午,大会由县政协主席高登岩同志主持。县长周庆芳同志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讲话;接着柳倩同志在讲话中宣读了舒同同志的贺词,贺词说:"山东陵县的同志们复制重修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事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值得庆贺的。我因身体关系,不能前往,深感遗憾。祝大会成功!"继由鲁萍同志讲话。随后,由李宝善、柳倩、鲁萍三同志剪彩。下午,由尼清云同志介绍了复制《画赞碑》和重修"颜碑亭"的经过。并参观了《画赞》原碑和陵县书法展览。后又开了座谈会,大家对颜碑亭建立以后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至此,全部议程胜利结束。 这次颜碑亭"落成典礼,各方面非常重视。当晚省电视台播放了录相,第二天省广播电台做了报道,随之中央电视台也播放了录相。与会代表都留下了赞《颜碑》的文章和诗词。为历代统治者埋没千余年的书法艺术瑰宝,又恢复了青春,开始与海内外广大学者,专家和各界人士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