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译自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教育目标。目前,"批判性思维"这个概念本身的定义仍存在一些争议,主要的争议点包括批判性思维的适用范围、期望达成目标的类型、达到批判性思维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思维中包含的重点等方面。但就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发挥的功能,学界已达成了一定共识。即批判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及其适应社会生活有诸多帮助,因此被广泛建议作为教育目标之一。 图片来源:baidu.com 一、反省思维 使用"批判性思维"这个术语来描述教育目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他通常将之称为"反省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指出反省思维是:"对任何信念任何假定的知识形式做积极的、持续的以及审慎的考虑,依据是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可能引出的结论"。他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约翰·洛克和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名言,表示他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将发展科学思维态度作为教育目标的人。 约翰.杜威 图片来源:baidu.com 20世纪30年代,许多参加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八年研究的学校开始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目标。格拉泽通过实验证明,教育手段可以提升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布鲁姆颇具影响力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中就包含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埃尼斯1962年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12个方面,成为研究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和评价的基础。1980年以来,美国加州举行的关于批判性思维和教育改革的年度国际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各个教育阶段的数万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从1980年开始,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要求所有本科生都要学习批判性思维课程。目前,世界各地的众多教育系统都已将批判性思维纳入课程内容和效果评估的指导方针,对它的在教育上的重要性表现出了一致的认同。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约翰•杜威曾采用案例进行描述。案例来自他的学生在课堂论文中对"反省思维"的思考过程的叙述。 其中一个关于交通方式的案例是这样写的:"几天前,我走到市中心的16大街时,被一个时钟吸引了目光。我看到钟表指针指向12点20分,而我1点钟在124大街有个约会。我坐车到这里花了一个小时,如果我还用同样的方式返回124大街我就会迟到20分钟。如果我选择坐地铁,就可以节省出20分钟。但这是建立在附近有地铁车站的基础上的,否则我可能会浪费20多分钟去找车站。随后我想到了高架快车,因为我发现在两个街区之间有一条高架线路。可是我并不清楚车站在哪儿,如果它在我所在街道临近的其他几个街区,那我选择这种交通方式反而会多花时间,而不是节省时间。于是我的选择又回到了地铁,它应该比高架快车更快。此外,我记得目的地地铁站比高架车站更靠近124大街我想去的那个地方,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最终我决定乘地铁,并在1点钟到了目的地。" 二、批判性思维及其特征 批判性思维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众多不同的定义。 贝林等人认为,如果从教育家的角度出发,判断什么类型的思维是批判性思维,什么类型的思维不是批判性思维,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教育家通常认为批判性思维至少有三个特征。一是,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让运用这种思维的人能够决定要相信什么或者自己需要做什么;二是,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人要试着达到一定的思考深度和准确性;三是,这种批判性思维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相关标准。 我们可以把包含这三个特征的核心概念总结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审慎的、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这个核心概念似乎同样适用于刚才描述的学生课程论文中提到的例子。 同时,斯坦诺维奇等人提出将批判思维的概念建立在理性的概念之上,他们认为这种理性是一种知识性的理性(从事实出发的思考逻辑)和工具性的理性(目的是为了优化要实现的目标)的结合;在他们看来,批判性思考者是"有无视下意识的反应选择自主思考倾向"的人。批判性思维的各种解释之间不一定相容,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以仔细思考的核心概念为前提。 在教育学的语境中,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是"过程性的定义"。它呈现了实现批判性思维教育目标的实际过程。从实现教育目标的角度来说,一个句子形式的公式化定义远不如一个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过程表达得更清晰。这个过程可能会涉及到批判性思维的各种形式和衡量标准。批判性思维真正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掌握和实践这种思维习惯。这种掌握和实践同时也包括获得批判性思考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品格。 不得不提的是,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一般不涉及与道德相关的内容。杜威把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的终极智力目标,但把它与发展学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了区分,把发展学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道德目标。但埃尼斯曾在自己之前提出的具有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列表中,增加了一组关心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倾向,他将其描述为是与批判性思维具有"关联"的倾向。他认为如果没有这种道德性的倾向,批判性思维对人产生的价值就会降低,甚至可能有害。他断言,旨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而不每个人尊严和价值相关倾向的教育,"将是有缺陷的,也许是危险的"。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价值,杜威认为,反省思维教育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承认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实验探究的热爱与他们的科学态度密切相关,"将有助于个人幸福,减少社会浪费"。参与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八年研究的学校把培养反省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作为引导年轻人了解和欣赏美国民主生活方式特征的手段。 图片来源:google.com 西格尔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论断来支持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第一,尊重学生,要求学校和教师尊重学生的解释和提出的理由,真诚对待学生和学生做出的独立判断。这涉及到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第二,教育的任务是把孩子培养为成功的成年人,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培养学生自力更生的能力。第三,教育应该向孩子们传授历史、科学、数学等理性学科领域的知识。第四,教育应该令孩子们做好成为民主公民的准备。这需要培养学生遇事能够遵循合理程序并做出批判的能力和态度。为了补充这些论断,西格尔回应了两种存在的反对意见:一种针对意识形态上的反对,提出接受任何教育理念都需要事先做出意识形态上的承诺;另一种针对教化上的反对,提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样是教化的一种形式,不会回避这个问题。 三、批判性思维的阶段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杜威将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的过程拆解为五个阶段: 一是联想,指充分活化思维,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推断答案; 二是归纳,即将存在的问题或困惑科学地归结为一个必须寻求答案的问题; 三是假设,指将多个可能的假设作为思考起点和推动力,指导后续设计研究方案并通过观察等科学方式进行论证; 四是推理,在科学假设的前提下,运用逻辑推理等对假设内容进行解释; 五是验证,即通过公认的事实或科学设计的实践方案验证假设。 由这五个阶段组成的批判性思维过程,可以将在此之前处于困惑、棘手或混乱局面的问题,梳理形成清晰、简明、可解决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存在螺旋形模式发展的可能性,在具体的思考过程中,最开始期望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因为思考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被重新设定。 例如,在上文提到的交通方式的例子中,如果经过批判性的思考认为,在预定的时间到达约会地点是不可能的,那么要解决的问题很可能就会更改为在双方都方便的时间重新安排约会。 不过,对问题的修正或更改应该是经过谨慎判断的,因为解决方案可能存在问题就仓促做出修改决定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在思考过程中,如果可以获得更多信息,那么在获取进一步信息之前,要避免对自己做出的假设之一表现出任何强烈的偏好。当一个人心中做出一个假设的时候,即使这个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低,都会因为这个已经得到的假设生出一种所谓的"确认偏见":人们可能会更能够证实这个假设的证据,从而忽略推翻这个假设或与之矛盾的证实其他假设的证据。一些特定人员,例如侦探、情报机构和飞机事故的调查人员一般会被建议在收集相关证据时采用系统性方式,有时甚至要刻意推迟对假设正确性的判断,直到收集到的证据能够合理推翻除一种假设之外的其他所有假设。 杜威对批判性思维过程的分析也可能是存在疏漏的,因为在思考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证据发生变化导致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出现矛盾,此时做出的假设也会无法推断,需要暂停思考的过程。此外,考虑到通用的批判性思维思考过程需要适用于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同的问题影响因素很可能发生变化。因而,概念化的批判性思维过程最好的呈现形式是列出一个清单。用于解决问题的清单中包含的影响因素能够以多种顺序、有选择性地、不止一次地出现。 这个清单中的因素可能包含:(1)发现问题;(2)定义问题;(3)拆分问题为几个子问题;(4)制定问题和子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5)确定相关的证据与问题和子问题的关联性;(6)制定一个系统地进行观察或实验以收集相关证据的方案;(7)系统地进行观察或实验;(8)记录观察或实验的结果(9)从其他人那里收集相关的证言和信息;(10)判断从其他人那里收集到的相关证言和信息的可信度;(11)从收集到的证据和采纳的证言和信息中归纳结论;(12)接受有充分证据支持的结论。这个批判性思维过程的清单,优势是相对开放,但同样存在太过机械的缺陷,不满足解决多维和情绪化问题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仍需改进,应当采用更辩证的态度看待具体问题。 目前已经开展的一些教育实验表明,教育过程可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并帮助其养成思考习惯。艾布拉姆等人发现,在实践研究中,对话、锚定教学和指导都可以增加教育干预的有效性,三者结合起来最有效。他们还发现,将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与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学科的教学相结合,比单独进行这两种教学都更有效。但不足之处在于,研究中体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偶然发生的可能。同时,此类研究大多缺乏纵向随访,无法确定所观察到的学生之间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或思考习惯上的差异和优势是否会长时间持续,例如一直延续到高中或大学毕业。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批判性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实践,不仅是对受教育者思考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也是帮助其运用科学的方法看待生活和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对年轻一代未来融入社会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征稿启事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学普及、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 kpsbsh2017@163.com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爱我请给我"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