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祖孙天伦 爷爷郭群林、父亲郭洪涛、儿子郭宇朔,正在聊天的祖孙三代都是郑州铁路局集团公司郑州机务段的火车司机,自从儿子郭宇朔考上高铁乘务岗位以后,祖孙三代凑在一起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天,父亲郭洪涛将和刚刚成为动车组学员的儿子儿子郭宇朔一起执行一次春运任务,也就在这天,郭宇朔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郑州局集团公司郑州机务段高铁司机 郭洪涛:你爷爷那时候跑车,执乘的时候为了掌握时间,专门买了一块儿怀表带着在兜里,拿出来很骄傲,拿出来看看时间,后来我上班的时候他就给我了。你今年副司机了,这个表给你,你保留住。看着这块表你就知道安全正点,就是作为一个火车司机的根本,开车想着坐车的人,你责任心高了,后边儿的旅客就舒适。要安安全全把旅客送到目的地,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任务。 说起这个铁路世家的故事,还得从半个世纪前爷爷郭群林当上火车司机讲起。1964年,郭群林进入铁路工作,成为中国铁路蒸汽机车时代的火车司机,回想起自己当年开火车时的情景,郭群林至今仍满怀骄傲和自豪。 郑州铁路局集团公司郑州机务段原蒸汽机车副司机(退休)郭群林:我们那时间真受罪,劳动强度还大。窗子冬天八下透气,夏天还的开着,我们到地方了以后就光剩白牙了,全脸都是黑的,要不人家过去说我们,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拾破烂的,到跟前一看是机务段的。 那时老人值乘的是"人民"型蒸汽机车,在京汉铁路既有线上,执行郑州至信阳再到武汉的乘务任务,在那个时代,仅从郑州跑到武汉一趟下来就要烧掉近十吨媒。虽然辛苦,但是在那个年代,火车司机并不多,开火车可是个技术活。 郑州铁路局集团公司郑州机务段原蒸汽机车副司机(退休)郭群林:进站咱一般停车都是靠站台,在进站前进入侧线的道岔之前,把速度压下来,必须压到(时速)45公里以下,超过45公里,这个车甩量特别大,人东倒西歪的。这个车头拉的车厢多少不一样,拉的车型不一样,车站有的进站是下坡,有的进站是上坡。里面因素很多全靠经验来的,听起来简单,操作是很难的。 那时,郭群林觉得火车司机这个活并不好干,开得稳只是第一步,还有一些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应对。 原郑州铁路局集团公司郑州机务段蒸汽机车副司机(退休)郭群林:咱这个道路可不封闭,车头前头有一定盲区,家禽这一类的,牛马这一类的,只要农民自己不招呼好的话,他就自己穿越铁路,影响安全。特别是牛撞了以后,碾到钢轨底下,容易脱轨。 由于当时的铁路都是开放式的,铁轨周围没有护栏,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都会影响着行车安全,从郑州到武汉的千里跋涉,需要郭群林和搭档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随着铁路的发展,段上有了内燃机车,不用烧煤,动力更足。经过层层选拔之后,郭群林如愿成为了郑州铁路局第一代内燃机车副司机,继续值乘郑州到武汉区间,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郑州铁路局集团公司郑州机务段原蒸汽机车副司机(退休)郭群林:改革开放以后你看我们国家这发展太牛了,我这一辈子干铁路我感觉到骄傲,感觉到自豪,所以我支持我们的孩子。但是我的孩子快退休了,我又支持我的孙子,继续干我们这一行。 受郭群林的影响,1987年,郭群林的儿子郭洪涛退伍后子承父业进入郑州机务段工作。和像父亲一样,他也要从司炉工开始干起。 郑州局集团公司郑州机务段高铁司机 郭洪涛:当时郑州机务段来了以后也有好多选择,除了乘务以外还有检修,还有服务、设备维修,相对来说比乘务要轻松一点,最起码逢年过节在家,夜班也很少。但是我父辈是干乘务,感觉干乘务很骄傲,从心里边有这个情节,所以我就选择了乘务,在乘务岗位上我觉着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从司炉、副司机、到司机,这样一步一步走会有成就感。 就这样,从做司炉工铲煤开始,郭洪涛足足用了5年的时间,才摸到了火车司机的操纵杆。1992年,郭洪涛通过考试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内燃机车司机,没料到的是,他要跑的路线也是郑州到武汉。 沿着父亲跑了一辈子的同一条路,从1992年到2007年,郭洪涛一开就是15年,那时候列车运行速度慢、夜车多、站停多,一趟车下来要熬十几个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慢慢褪去,郭洪涛坦言自己也曾动摇过。 郑州局集团公司郑州机务段高铁司机 郭洪涛:有的朋友在外面做个小生意,开个出租车。当时说你跑火车不如我跑出租车,我这个多好,想跑了我跑跑,不想跑了跑个白班,夜班别人跑,或把车包给别人。这个可能收入上会有一定的提高,动摇过一段时间。后来我父亲说,你这个思想要不得的,铁路的发展、车型不断在更换、速度不断在提高,我们这个年代正好赶上铁路几次大提速,在本职岗位上如果你安心干好的话,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父亲的鼓励下,郭洪涛在工作中再也没有叫过苦,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新知识。 随着火车车速越来越快,对高铁司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郑州局集团公司郑州机务段高铁司机 郭洪涛:我们跑车需要看三条线,特别是电力机车,前面钢轨两条线,上面接触网一条线。特别是一些大风天气上面会挂一些异物,我在行车中就遇见过这样的事情,跑着跑着一看接触网上面有一个尼龙绳,不知道怎么刮上去的,当时就果断采取制动停车,断电降弓。但是后来因为速度太快,那个绳子还是缠在弓上,就通知后面机械师,确认这个弓受损状况怎么样。如果你不发现的话,绳子缠在弓上,相对拽这个力量很大,整个接触网会拉塌,可能就会构成铁路的事故。 2007年,郭洪涛考取了动车司机驾驶证,成为我国第一代动车司机,一路下来,郭洪涛职业生涯中一共考取了五本驾照,安全行车里程接近300万公里。工作34年时间内,郭洪涛驾驶过的机车涵盖了蒸汽、内燃、电力、动车组等几乎中国目前为止所有动力车型。从东风4型、韶山8型、中原之星到和谐型电力机车、"复兴号"动车组,每样车型的操作、动力、性能等指标,他都了如指掌。 在爷爷和爸爸的影响下,儿子郭宇朔从小就热爱铁路,高考时,他毫不犹豫报考了铁路专业。2020年9月,23岁的郭宇朔大学毕业后也来到了郑州机务段。但对铁路热爱归热爱,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机,却并非他想的那么简单。 郑州局集团公司郑州机务段高铁学员 郭宇朔:当我走进驾驶室那一刻,看到那么多的仪表盘,那么多的按钮。而且我们需要担当四种车型,里面的部件摆设手柄位置也都不一样,而且身后载着一千多名旅客,这就意味着后面有一千多个家庭要由我来守护,所以说我肩上这个责任也更重了。这份工作并没有我想象中这么容易。 为了帮助郭宇朔熟悉业务知识,祖孙三代人只要凑到一起,是三句不离老本行,讨论的都是关于火车的话题。 为了满足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发展的运输需要,也为了更好确保安全行车,2020年10月30日,郑州机务段开始为动车组司机配备动车组副司机和学员,专业院校毕业的郭宇朔抓住这次机会,经过重重考核、选拔,成为了中原铁路第一代动车组学员。 每次出乘,站在师傅背后的郭宇朔只能看不能碰,这也急坏了他,好在模拟驾驶实训基地的设备,可以让许多和郭宇朔一样的学员和副司机提前感受驾驶。 郑州局集团公司郑州机务段高铁学员 郭宇朔:这些设备可以为我们更好地提供行驶方面的经验,而且会模拟一些故障演练,可以在行车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及时处置。我现在考司机的话,需要跑20万公里,而我跑够这20万公里的话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而爸爸辈的话开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爷爷辈开蒸汽机车可能需要六七年的时间,所以我感觉时间的缩短,也恰恰代表了中国速度的提高。 如今,郭宇朔也跟随爷爷、父亲的脚步,跑起了郑州到武汉的区段, 按照排班,2021年除夕这天,郭宇朔将和父亲郭洪涛搭档,值乘由郑州开往武汉的G855次列车,整个运行过程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二人除了标准化呼唤应答以外,不能有任何多余的对话。 从郑州到武汉这段路,爷爷郭群林开蒸汽机车的年代,需要十多个小时到达,父亲驾驶电力机车的时候需要六个小时,如今的高铁只需要两个小时,这个亲历中国铁路近60年发展的"铁路世家",也见证着中国速度的突飞猛进。 从郑州到武汉,三代人,一条路,跨越57年,他们用一腔情怀续写着铁路人不变的传承和坚守。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3.7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搭乘着高铁,飞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路上。 之乐的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