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哪个朝代?(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其人少年成名,常有贵人相助,却身处牛李党争中不能逢源;其诗才华横溢,咏史咏物,写情抒怀,或缠绵悱恻,或蕴藉隽永;夫妻恩爱,却享年不久;怀抱理想,却屡屡碰壁。噫,李义山,难道真是盛世大唐的一曲哀怨的挽歌?!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是李唐王朝的远房宗室,不过因为太过遥远,这个血统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高祖以降,曾任过县令、县尉一类的小官。李商隐的父亲曾任殿中侍御史(从七品),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任获嘉县令。 商隐、义山,李商隐的名和字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商朝末年有伯夷叔齐二人,不满周朝以下犯上,商朝覆灭后,他们义不食周粟,以致饿死首阳山。孔子称其为"古之贤人也",孟子其为"圣之清者"。 李商隐取这样的名和字,应该是在向那二位先贤致敬吧。不过,冥冥之中,似乎也暗示了李商隐命运的坎坷。 李商隐10岁左右,父亲即去世。他和母亲、弟妹回到河南故乡,生活日渐贫困,甚至要靠亲戚的接济方能度日。作为长子的李商隐同时背负起了支撑门户的责任,开始"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舂米。 同族的一位叔父见李商隐聪明好学,就自愿担起教育李商隐的责任。这位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李商隐在他的指导下,进步很快。16岁的时候,李商隐写出了两篇出色的文章《才论》《圣论》(可惜均已失传)。这两篇文章渐渐传开,为一些士大夫所赞赏,其中一位尤其上心,他就是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认为人才难得,就把李商隐招来自己的幕府。他本是骈体文高手,见李商隐擅长古文,不善偶对,而当时的科举考试需要这些知识,于是就传授其对仗、章奏技巧,并让自己的子弟与之交游。 李商隐本就富有才华,经此点拨,进步神速。18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谢书》: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衣后,不羡王祥有佩刀。借禅宗六祖慧能半夜得传袈裟的故事和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获赠佩刀子孙发达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令狐楚的感谢和对科举之途的信心。 不过,唐朝的科举并不是那么好考的,连诗圣杜甫这样的大才都没能考上,一般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考上是奇迹,考不上是正常。 李商隐满怀信心走入考场,迎接他的却是名落孙山。到底失败了多少次,已经无从考证。李商隐也渐渐的从不在乎变得愤愤不平:"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意思是,我本雄心勃勃,不意却被燕雀一样的小人阻挠,直斥考官。这样的指责并非毫无道理,因为唐朝科举考试常常要靠权贵的互相提携,一般平民,没有他们举荐,很难脱颖而出。与李商隐一起交游的令狐绹早在李商隐18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不能说与他的爹是令狐楚没有关系。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李商隐在25岁那年,终于得以金榜题名,考中进士。不幸的是,其伯乐令狐楚也于该年病逝。 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知道李商隐的才华,遂将其招致幕府,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李商隐的前途似乎一片灿烂。 事实恰恰相反!当时朝廷里党争厉害,一派以牛僧孺为代表,一派以李德裕为代表,双方此起彼伏,互不相让。节度使王茂元是李党成员,令狐楚父子又属于牛党一派。令狐楚对李商隐有恩,王茂元又是李商隐的老丈人,身处其中,李商隐难以左右逢源,其仕途的坎坷至此已经埋下伏笔。 随后,李商隐参加吏部组织的授予官职的考试,未获通过。第二年再考,成功。其时李商隐27岁,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即被外放到弘农(今河南灵宝)任县尉。品级虽然差不多,但却远离权力中心,形同贬谪。任职期间,李商隐因为替死囚减刑而受到上司的责难,李商隐不堪屈辱,遂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凑巧上司被调走,接任的官员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李商隐勉强留下,但终究觉得这项工作不适合自己,遂再次请辞并获得批准。 闲居两年之后,李商隐设法回到秘书省任正字,品阶比之以前的"校书"还低。但这里毕竟是在京城,比之外省有更多的升迁机会。其时李德裕正获得唐武宗的信任,大权在握,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作为李党重要成员王茂元的女婿,也有理由期待获得重用。 不幸的是,正在此时,李商隐的母亲去世,按照惯例,官员需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而这三年正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随后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加之在此一年前,老丈人王茂元病故,李商隐升迁的最好时期过去了。 845年10月,33岁的李商隐结束丁忧,回到秘书省。不久,宣宗即位,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被迅速排挤出朝廷,以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为首的牛党重新得势。李商隐因为官职低微,还不足以引起牛党的注意。但是,因支持李德裕的政策,他已被令狐绹等人视为牛党叛徒,这种情况下,自然苦闷抑郁。 847年,李德裕的得意门生郑亚被贬为桂州刺史、桂管防御观察使,因与李商隐是同乡且彼此欣赏,郑亚遂邀请李商隐前往桂林任职。李商隐与之行程5000里,历时两个月来到偏远的南方。郑亚让李商隐代理昭州,李商隐也准备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过,还不到一年,郑亚又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 前途渺茫的李商隐也曾写信给已经进入权力核心的令狐绹,希望能给予帮助,但遭到拒绝。李商隐只得自谋生路,通过考试得到了一个职务——盩厔(zhōu zhì )县尉。任职不久,李商隐又被调回京城任闲职。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邀请李商隐前往徐州任职,一年以后,卢弘止病故,李商隐再次失业,不久,与之恩爱的妻子病逝。 接踵的打击让李商隐几乎失去了参政的热情。这年秋天,他接受西川节度使柳仲郢的邀请,前往四川梓州任参军。在这里,他对佛教发生了很大兴趣,不但与僧人交往,还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平淡悠闲的四年后,他又任职了一个品阶虽低待遇却丰厚的职务——盐铁推官。两三年后,罢职回乡,不久病故,享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