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自传(巴菲特教你买基金)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在金融行业被称为"股神",身价820亿M元,在全球排名前五;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真正开始变成巨富,是在他30岁之后。 有人统计过,巴菲特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拥有100万M元; 37岁的时候,身价为1000万M元(7年翻10倍!); 47岁之后,财富开始指数级增长,成为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 很多粉丝朋友来问小编: "三十多岁了,没钱,没资源,没学历,人生仿佛看到了尽头,如何才能咸鱼翻身?!" 最近小编翻阅了巴菲特的著作,突然发觉: 他不就是30岁之后,才开始变得越来越有钱的么? 高人竟在我身边啊。 学他,就对了! 经过学习和总结,小编跟同学们分享三个关于"30岁之后,如何成事"的真相。 读完,你会豁然开朗。第一个真相:目标太大,往往实现不了 很多人搞错了"目标"和"理想"的区别。 理想可以无限大,比方说你是程序员,你的理想是做一名世界知名的顶级黑客,让所有安全系统都闻风丧胆,或者反过来,做一名顶级安全专家,让所有黑客看到你就落荒而逃。 比如你是一名写手,你的理想是成为一位知名作家,著作等身,全球粉丝无数,每部作品都改编影视,登上作家富豪榜…… 这都是非常优质的理想。 但是,有理想就够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巴菲特有句著名的话大家都听过: "当别人恐惧时贪婪,当别人贪婪时恐惧。" 这句话常常被金融从业者奉为投资指导,但其实也可以用在"人生规划"上面。 可以这样巧妙地化用: 当别人满心膨胀、规划着远大梦想的时候,真正聪明且脚踏实地的人,反而会怀着敬畏之心,去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件小事。 所谓的理想,其实就是攻克一个个小目标。 小目标攻克了,自然也就离你的大理想越来越近。 反过来,如果你的目标太大,想一口吃个胖子,这就是太贪婪,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实现不了。 没有具体的行动,光有远大的理想,是成不了事的。 如何才能把自己的理想,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呢? 答案就是:把目标"原子化"。 比方说,很多人都注重身材,想变得健美。 于是你说"从今天开始我要锻炼,每天50组俯卧撑"。 相信我,你的运动计划,最多不超过3天,就会"流产"。 为什么?因为这个目标太大了,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最好的做法,就是把目标最小化,原子化,不妨设置为"每天只做1个俯卧撑"。 等养成运动的习惯了,再慢慢加码,一天2个、3个、5个…… 渐渐地,你会发现,原来每天坚持运动,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理想和目标,最好的搭配方式就是: 理想最大化,目标最小化。第二个真相:完美主义,反而一败涂地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比方说当你面临一大堆事情要做,更糟糕的是,其中还有好几件事情,马上就要到"dead-line"(截止期限)了,但是你看了看堆积如山的工作,转头就去玩手机了。 作为一个经常被编辑催稿的小写手,小编真是太清楚这种感受了: 事情越多,心里就越烦躁,越觉得无从下手——然后干脆放弃躺平。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经验,请注意,你很有可能落入了"完美主义陷阱"。 或许你会奇怪,为什么放着紧急的事情不去做,反而优哉游哉的玩手机呢?就这也配叫"完美主义者"?就这?就这? 我在公司给别人面试的时候,当问到"你觉得你有什么缺点",很多面试者都会一脸娇羞地说: "我这个人,可能有点完美主义,凡是喜欢追求完美,对工作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 我知道,可能很多人把"完美主义"当做一个优点,之所以放到面试的场合说自己有这个特点,其实就是正话反说,抛出这个回答认为是不会出错的。 但如果面试者真的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那我可能还真不敢招他了。 为什么? 完美主义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很多时候,它会导致你踟蹰不前。 追求完美,会让你陷入极大的被动。 因为害怕把事情搞砸,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者信心),从而不敢拓展自己的舒适区; 追求完美,会让你不停地看电视、上网冲浪。 因为做其他的事情都有可能出错,唯独做这些事不会(现在你明白为啥完美主义者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时,不去解决,反而会去玩手机了吧); 追求完美,会让你事事拖延。 因为你总想做到最好,结果丢了西瓜捡芝麻,在不重要的细节上纠结,误了整体的完成。 最后,完美主义者还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到完美的借口: "我时间不够了。" "有人妨碍我。" "这件事对我来说难度太高。" 而失败的深层原因,却被这些借口给掩埋了:那就是"太过于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真的不是什么好性格,真正能成事的人,他们都不是完美主义。 巴菲特说自己做投资,是这么形容的: "投资这种事不能讲究完美主义。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真正完美。 追求不存在的东西,是愚蠢的行为。 我对员工以及自己的要求就是,追求卓越就好,不需要完美。" 戒除完美主义的反面,就是努力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如何做到呢? 其实你只需要转变一个思路,那就是: "完成,好于完美。" 完成,就是60分及格。 要知道,一件事你只要完成了,你就已经打败了80%的人,因为大部分人可能连完成这一步都做不到! 比方说你想做自媒体,写文章,别去纠结你文章写得好不好,你先写,写出来一篇,别管质量,因为多数人,连写都写不出来呢! 是不是很简单呢? 每当你陷入完美主义纠结的时候,反复告诉自己:"先把这件事做完!"第三个真相:急着赚钱,不如变得"值钱" 很多人到了三十多岁,在职场上还是一名小职员,拿着几千的月薪,心里无奈又困惑: 到底怎样才能升职加薪,或者开创自己的事业,挣更多的钱呢? 社会上每隔几年就会出现新的风口,但自己始终赶不上; 职场上永远都有升职加薪的人,但从来都不会是自己。 于是很多人,陷入了"无效努力"的误区,一会儿去报个班,一会儿去提升这个提升那个,最终结果大多都是白花钱、白浪费精力。 小编给同学们指条明路: 想挣钱,最省劲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值钱"。 你"值钱"了,自然就会有机会主动找过来,请求跟你合作。 比方说我有个朋友,默默耕耘自媒体多年,很久没有起色。 今年,通过几篇爆文,写出了名气,马上就有商家来谈合作了。 所以你看,所谓"一夜爆红"的故事,其实都是当事人自己变得"值钱"了。 如何让自己变得"值钱"? 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 这里说的阅读,是"广泛的阅读",并不是只针对你的职业领域或者学习领域,一个涉猎广泛的人,往往是一个可以"通吃"的人。 不论是专业书籍、名人自传、社会百科、虚构小说,都是丰富一个人的精神食粮。 巴菲特有句名言: "我就待在办公室里,读一整天的书。" I just sit in my office and read all day. 巴菲特每天花60%的时间在阅读上,在他的办公室里,常年都放着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 阅读涉猎越广泛,人就越有深度,不论说话、做事、为人都会提升水准,从而成为一个"值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