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于中学生连获三年全国青创赛奖项的问题受到了很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中学生连获三年全国青创赛奖项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到中学生连获三年全国青创赛奖项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信息,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与中学生连获三年全国青创赛奖项相关的信息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非小编所写,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删除) 中学生连获三年全国青创赛奖项 继6年级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但因违反 “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规定被撤奖后,记者调查发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一位学生连续3年获奖,且获奖成果横跨物理学、计算机存算一体和人工智能。 这项专利申请(专利权)人为西南大学,发明人之一是周广东,与上述一等奖作品的辅导老师同名。 专利说明书提到,该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并提出现有技术中,为处理大数据的存储和运算的需求,提出了存算并行的设想。简而言之,需要一种可以同时替代在CPU和存储器的器件,而且要求可以直接进行二进制计算。 而该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双控柔性蛋清忆阻器在数据存算一体化中的应用。该发明技术方案为,将各一定量的5,6-二羟基吲哚、3聚甘油、蛋清溶液和去离子水依次混合。最终制备的蛋清忆阻器不仅能够存储数据,也能够处理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中提到的5,6-二羟基吲哚是黑素原的重要中间体,黑素原是生成黑色素的原料;而甘油分子聚合反应能形成三聚、四聚及多聚甘油。 也就是说,该专利中所用的原料与上述一等奖获奖作品项目提到的黑色素、甘油、去离子水和蛋清蛋白质高度重合。 该专利于2019年1月23日申请,而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日期为2019年3月20日至4月20日,专利申请日早于大赛申报日。 一份早于获奖作品申报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发明人和作品辅导老师同名 段某严高一时获得的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用蛋清做个元器件―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的研究与制备》,辅导老师为周广东、黄仕友和李九彬。 该参赛作品项目简介提到,“传统计算机由于存储与运算分离,CPU与存储器速度不匹配,效率低,不适合处理对运算量要求极大的人工智能任务;而大脑在这方面表现优异,大脑神经网络运算与存储相融合,功能强大。” “本项目以新鲜鸡蛋作为原料,提取透明蛋清液体,提出了利用黑色素、甘油和去离子水对蛋清蛋白质进行改性的方法,制备了高柔性忆阻器……具有信息存储能力。” “利用蛋清柔性忆阻器,结合交叉阵列结构,设计了可折叠的忆阻器交叉阵列,可折可叠,结构新颖,可以为实现存储与运算相融合的类脑计算机底层结构提供了硬件支撑。” 然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发现一名为《一种光电双控柔性蛋清忆阻器在数据存算一体化中的应用》的专利,同样以制作蛋清忆阻器存储数据和处理数据。 这项专利申请(专利权)人为西南大学,发明人之一是周广东,与上述一等奖作品的辅导老师同名。 专利说明书提到,该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并提出现有技术中,为处理大数据的存储和运算的需求,提出了存算并行的设想。简而言之,需要一种可以同时替代在CPU和存储器的器件,而且要求可以直接进行二进制计算。而该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双控柔性蛋清忆阻器在数据存算一体化中的应用。 该发明技术方案为,将各一定量的5,6-二羟基吲哚、3聚甘油、蛋清溶液和去离子水依次混合。最终制备的蛋清忆阻器不仅能够存储数据,也能够处理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中提到的5,6-二羟基吲哚是黑素原的重要中间体,黑素原是生成黑色素的原料;而甘油分子聚合反应能形成三聚、四聚及多聚甘油。 也就是说,该专利中所用的原料与上述一等奖获奖作品项目提到的黑色素、甘油、去离子水和蛋清蛋白质高度重合。 该专利于2019年1月23日申请,而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日期为2019年3月20日至4月20日,专利申请日早于大赛申报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上述《一种光电双控柔性蛋清忆阻器在数据存算一体化中的应用》专利发明人为周广东、段书凯、王丽丹和胡小芳,申请人地址为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据中国高校之窗2018年11月名为《西南大学三位博士后入选2018年度“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报道,西南大学博士后周广东进入2018年度“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名单。周广东在学校数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段书凯教授,主要研究忆阻器制备、忆阻器的原理、涉及过渡族金属氧化物、天然有机材料忆阻行为调控。 另据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官网今年5月消息,周广东博士后参与了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博士生导师宋群梁关于忆阻器演化图谱绘制相关课题组,相关成果被发表。 此前报道:小学生研究抗癌系独立完成 又有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 近日,关于武汉2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的网络报道引发社会关注。 记者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 比如,有两名小学生凭借《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项目获得小学组三等奖。该项目简介中称,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资料显示,两名参赛学生当时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 “小鼠成果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昆明市某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 “比赛已经变味儿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属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员黄某告诉记者,之前有朋友请他帮助孩子参加这项大赛,他帮孩子设计了一个符合其知识能力水平的项目,没想到班主任看过后却连说“太low了”。 “班主任把之前的获奖项目给我看了一下,我大吃一惊,很多项目至少都是硕士、博士才能完成的。”黄某说。 云南省建水县一名连续多年带领学生参赛的崔老师告诉记者,每年获奖名单出炉后,他都会感叹一些获奖作品的水平之高。“比如有小学生研究十分复杂的导航系统,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大力介入,我相信是无法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