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周流(一气周流对应中药) 由于古代战火频繁,导致中医真髓失传,乾隆御医黄元御担心后世在理解四圣医道时不能透彻剖析,遂开始写《四圣心源》一书,把人体百病的始末予以全面解读,这样以继承先圣的学业,此书集四圣医法之精髓,汇诸书理论之大成,是理法方药、脉因证治与临床缜密结合的准绳。 有人说,理论高度决定了你的深度。这句话放在中医人身上也同样适用,中医理论高度决定了中医水平,那么以中医思维建立起来的中医理论至关重要。 正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医时其实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传统思维体系,学习的知识都是零散的碎片,而且各种学说相互矛盾,以致思维混乱不清,在临床应用时也是因医理不明,充满各种矛盾及疑惑。 虽然根据四诊辨证有时也能获效,但是疗效总是不稳定,有时即使看好了,自己都不明白是怎么看好的,当再遇到类似的患者,却无法重复相同的疗效。 01《四圣心源》中的一气周流理论 黄元御先生在《四圣心源》开篇就提出了"左升右降、中气斡旋、一气周流"的观点。他认为一气周流是天地万物共同的运动规律,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实际上都是一团气在不停地转,就像太阳东升西落,升降回旋,如环无端。而人秉天地之气生,天人合一,所以人也是一团气。 人这团气也在如环无端不停地周流着,就像一个齿轮系统,中焦的脾胃之气是齿轮的枢轴,这个枢轴运动是清气左旋上升,升而化火,浊气右转下降,降而化水。 这里的上升、下降都不是一个直线的上升、下降,而是左旋、右旋,中轴转动带动了四维的旋转,中间的中轴代表的是脾胃,由这个脾胃的旋转来带动四维的旋转。 当它上升到一半的时候,就是方其半升,我们称之为木;升到顶点就变热称之为火;然后火开始往下敛降,降到一半的时候变凉了,我们把它称之为金;金在继续往下降,降到底的时候就变成寒了,我们称之为水;而中间的动力是作为枢轴的脾升胃降,称之为土。 人体的一气周流,虽有不同的层次,但却是浑然一体,相互交融的。 首先,从人体这个层次上讲,人体的一气周流,并不是简单地左升右降在体内画了一个圈。一气周流的土气,主要体现为中焦脾胃之气。 中焦的这一团土气,脾升胃降,它升降斡旋,由内向外,就像一个漩涡一样,慢慢就转出来了,左旋上升的这一段就是木火之气,右转下降的这一段就是金水之气,所以说一气周流中的木火金水只是中焦土气的不同状态而已。 其次,从脏腑的层面来讲,肝心主升,肺肾主降,脾胃斡旋中焦,这是一个层面。 具体到某一个有形的脏腑,比如肝脏,它也有自己的一气周流,并不是说肝脏里面这一气就只升不降了,它仍然是有升降周流的变化。 再细分到每一个细胞,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也都有自己的一气周流,它仍然有左升右降以及中焦斡旋的这种一气变化的规律。 当我们把一气周流细分到无形之气的层次时,就会发现,一气周流左路升发右路敛降,土气斡旋中焦,它在体内是无处不在的,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就是《黄帝内经》里讲得"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人体一气周流的左路右路,并不是身体的左边和右边。左路和右路指的是人体一气周流在所有层次上的共同的运动趋势,中焦也是同样的道理。 正因为一气周流具有这种无处不在的特性,在人体的每一个层次上它都是完全同步而又浑然一体的,所以我们才能够根据一气周流的大象,来治疗人体的任何疾病。 一气周流就像一套全球定位系统,借助于一气周流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疾病的根源在哪里,是升不上来,还是降不下去,还是中焦不能斡旋,全都一目了然。 02《四圣心源》中体现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论 天人合一是中医学的最基本的思想。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自然界休戚相关,所以人的养生、治病等都要顺应自然的规律。 黄元御精研《内经》运气气化和《伤寒论》六经理论,从而将二者融合,形成六经气化的思想,认为六经之病皆为气化之病,以运气理论全面阐释伤寒六经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征,临床应用气机气化来治疗疾病,可将复杂的疾病简单化,不用考虑西医病名,只要确定气机气化问题,即可按照六经气化的方法治疗。 《四圣心源·六气解》曰: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府,秉地气而生五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 中医认为人之病,无非内伤、外感,总与六气有关。内伤者与人自身有关,而外感者,则和外界因素与人自身均相关。《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西医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下的,把人体不断的细化、分割成不同的系统、部位,细胞,甚至是基因、分子的水平去研究,治疗上也是基于西方的竞争、对立的思维,多采取把病原菌杀死,把肿瘤切除等杀伐的手段针对病因治疗; 而中医的思维方式则是取类比象,形而上的,把人体置于大自然中,从大自然的规律中认识人体自身的规律,治疗上基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多采取和解的方式,从条件入手,切断了致病因子赖以发展的条件,使疾病好转即可。 《黄帝内经》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意思是,不知道今年是什么年份,今年什么气旺盛、什么气衰弱,哪里是虚、哪里是实,就做不了好大夫。 换句话说,一个医生,如果上不识天文,下不识地理,中不懂人事,不了解"天人合一"的辨证关系,是做不了好医生的。 03灵动而实用的五行 《四圣心源·五行生克》曰:"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黄元御的五行观是对五行学说的发展,实为点睛之笔,更易为临床所用。 黄元御的学术思想,不论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整体观理论,还是六经气化的整体观理论等等,都是让我们远处观山,将复杂的疾病简单化,他的气机气化图,在我们的眼里甚至是三维、四维的,他让中医的整体观立体和流动起来,从而更加适用于临床。 04为什么要学习《四圣心源》? 1《四圣心源》是一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中医典籍,该书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继承先圣典籍之精蕴。 后世医者们为《四圣心源》添序诸多,评价至高。其中阳湖张琦赞叹道:"世之为医者,能读黄氏书,则推脉义而得诊法,究药解而正物性,伤寒无夭札之民,杂病无膏肓之叹。上可得黄岐秦张之精,次可通叔和思邈之说,下可除河间丹溪之弊,昭先圣之大德,作生人之大卫,不亦懿哉!" 一言以概括,就是把《四圣心源》及黄氏其他医学著作钻研透彻,加以临床实践,你就能够成为一名通古彻今的优秀中医大夫,听起来是不是很心动! 2理论体系比较简洁,非常便于学习和把握。作为一名中医初学者来说,都希望找到一条比较简单的路,能够很快入门,上手,当然这个想法的实现,是基于你学习的理论体系是正确的。 《四圣心源》属后世医家中对中医源头参悟境界较高的一部典籍,以"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等核心思想执简驭繁,概括万物。 一个人要想学好中医,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很重要,可以帮你转变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从而真正领悟中医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