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决堤(蒋介石炸黄河功大还是过大) 近期,由丰县文联主管、作协主办的文学期刊《枌榆社》刊登了一篇由徐州文史爱好者和在京徐州籍学者共同撰写的文史资料《红色祠堂 历史记忆》,详细记录了抗战时期徐州周边一地下工作者英雄群体以家族祠堂作掩护,与日伪顽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浴血抗战史,文史资料中涉及的中共铜沛丰地下联络站及地下组织领导人汪传恕烈士和革命先辈丁涧桥(建国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组研究员、中央办公厅信访局顾问)、汪晓光(建国后任国家物资储备局办公室主任、安徽省物资储备局局长)、汪允桂(铜沛丰地下联络站地下党员,曾多次在联络站及根据地之间调动,先后两次打入日伪及国民党顽固派内部,解放后任职于山东省梁山县供销社)等均有历史资料可考,地下联络站及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先烈、革命先辈的传奇故事几十年来为当地群众耳熟能详。 (铜沛丰边界地区早期地下党员丁涧桥照片) 徐州汪氏祠堂位于徐丰公路50公里处丰县范楼镇汪洼村东首,为江苏省丰县、沛县、铜山和安徽省宿州、萧县、砀山县及山东省微山县、成武县等地汪氏家族共有。 始建于明朝前期,历史上多次毁于黄河决堤泛滥,民国初年重修,本世纪初再修。 七七事变前,地方官办小学设在祠堂,国民党铜山县月照乡乡公所也设在祠堂,当时,中共地下党员丁涧桥、汪晓光以小学作掩护在铜沛丰边界地区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的地下组织,丁涧桥同乡好友、国民党月照乡乡长汪传恕一直倾心革命,暗中支持、配合丁涧桥和汪晓光的工作。 七·七事变后,汪传恕在丁涧桥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逐步承担起铜沛丰(铜山县、沛县、丰县)边界地区地下党组织领导工作。 (铜沛丰边界地区早期地下党员汪晓光照片)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铜山县、沛县、丰县边界地区,共产党地下组织积极动员发动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斗争。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但在国、共两党联合抗战及徐州各县区民众顽强抵抗下,日伪军只能控制徐州、沛县、丰县等主要城镇,并无力量进攻、占领广大乡村。 1938年底,八路军115五师343旅685团从山西孝义挺进单(县)丰(县)交界处,一举歼灭了盘踞丰县的日伪军王献臣部,稳定并壮大了以丰县、单县、沛县为中心的湖西抗日根据地。 1939年8月,共产党在铜山县、沛县、丰县边界地区公开建立了县级政权——铜北办事处,办公地设在千里井(今丰县范楼镇千井村),并秘密设立了铜沛丰地下联络站,地下党员汪传恕被党组织任命为地下联络站负责人、汪新庄特支书记兼铜北办事处动委会(动员民众抗日委员会)秘书长。 因汪传恕公开身份是国民党月照乡乡长,且月照乡乡公所设在汪氏祠堂,地下联络站建立以后,为便于开展党的工作,汪传恕将联络站设在了汪氏祠堂,用家族祠堂和乡公所两块招牌为地下联络站提供双层掩护。 (中共铜沛丰地下联络站负责人汪传恕烈士照片) 1939年11月,国民党正规部队直接进攻八路军、新四军。 11月21日夜,铜山县国民党顽固派耿继勋纠集萧县顽军,在丰县、沛县国民党顽固派的配合下,悍然进攻千里井中共铜北办事处,杀害了包括办事处主要领导在内的八路军官兵20余人,制造了徐州抗战史上著名的"千里井惨案",此后,八路军被迫撤出铜沛丰边界地区,该地区党的活动也被迫转入地下,铜沛丰地下联络站便承担起边界地区党的领导工作。 以汪传恕为领导的铜沛丰地下工作者在积极做好情报搜集、传送工作的同时,以汪氏祠堂和铜沛丰地下联络站为依托,将一大批铜沛丰边界地区优秀儿女培养成为坚定的战士,送上争取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的战场,他们高举抗日大旗,组建抗日革命武装,在铜沛丰边界地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永不褪色的红色抗战史。 其中,地下联络站负责人汪传恕的上线领导及好友丁涧桥(1939年奉命在沛县南部地区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武装斗争)、汪晓光(1939年奉命在丰县东南地区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及共产党地方武装负责人陈兴振(地方乡绅,徐州沦陷后毁家纾难,组建抗日武装,响应共产党号召率部及七个子女加入八路军,后转入地方开展游击斗争,解放后任山东省第一农业试验场场长)等是这些革命战士的典型代表。 (铜沛丰边界地区共产党游击队负责人陈兴振照片) 在铜沛丰边界地区的抗战岁月里,汪氏祠堂既见证了丁涧桥、汪晓光、陈兴振等革命先辈血与火的战斗场景,更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在隐蔽战线浴血奋战的铜沛丰地下联络站地下党员慷慨赴死的豪迈与悲壮,除了在国民党顽固派屠刀下英勇就义的联络站负责人汪传恕烈士外,被日伪杀害的李西武烈士(铜沛丰地下联络站地下党员,为掩护被日军包围的游击队战友被捕牺牲)。 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的王玉珍烈士(铜沛丰地下联络站联络员,抗战胜利前夕为掩护群众被国民党顽固派打伤烧死); 孟继胜烈士(铜沛丰地下联络站地下党员,后加入八路军,奉命执行侦察任务时被国民党顽固派认出杀害); 汪永昌烈士的妻子侯福荣烈士(夫妻二人原籍汪氏祠堂附近,系沛县华庄交通站负责人,长期在华庄及铜沛丰地下联络站之间传递情报,汪永昌暴露后长期隐蔽在汪氏祠堂,后在与国民党顽固派战斗中负伤牺牲; 侯福荣送情报途中被国民党顽固派抓获,历经酷刑不屈,后被活埋杀害)等是这些战士的典型代表。 (汪永昌、侯福荣孙女汪清云向儿子、儿媳讲述全家的革命故事) 从汪氏祠堂及铜沛丰地下联络站曾走出一批无畏生死的潜伏者,他们受党组织的委派,潜伏在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内部,冒死提供大量情报,他们在侦探和传递情报的过程中机智勇敢,不畏艰险,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明伦烈士(铜沛丰地下联络站地下党员,奉命打入日伪内部,任伪敬安乡乡长,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高德坤(受铜沛丰地下联络站指派打入日伪内部,任伪军连长); 汪家林(铜沛丰地下联络站地下党员,长期打入国民党顽固派耿继勋部); 汪允桂、汪家灿(铜沛丰地下联络站地下工作者,曾打入国民党铜山县四区钢枪班)及被捕后为掩护战友慷慨赴死的入党积极分子杨印堂(铜沛丰地下联络站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奉命打入国民党顽固派耿继勋部,配合汪家林在战场上掩护八路军撤退时暴露,被捕后为保护战友欣然选择赴死)等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退休教师汪永奎向女儿、儿媳讲述父亲汪家林打入敌人内部的故事) 整个抗战时期,除了向革命队伍输送大批有生力量外,铜沛丰地下联络站一直依托汪氏祠堂及周边村庄,广泛发动骨干群众,积极筹备枪支弹药、粮食、药品等根据地和抗日游击队紧缺物资,将大量物资运往湖西根据地或交付共产党地方抗日武装。 至今,地下党员汪允桂智缴土匪枪支弹药的故事,骨干群众张允贵、张云山父子拼死保护八路军军粮的故事,地下联络站联络员贾宏升(铜沛丰地下联络站联络员,建国后自愿回乡务农)巧妙骗过日伪岗哨朝根据地运送物资的故事,地下组织外围成员汪永文(奉命朝湖西根据地秘密运送药品返回途中失踪,传说被日伪军杀害)、汪家韶(为八路军购买药品时被日军抓获,后在沛县监狱牺牲)为八路军筹集、运送药品英勇牺牲的故事,大量诸如此类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仍在民间广泛流传。 (铜沛丰地下联络站骨干成员、地下党员汪允桂) 抗战时期,徐丰公路是徐州地下党及新四军苏北、苏中根据地往来八路军湖西根据地行政中心——单县的必经之路。 铜沛丰地下联络站一直承担着掩护、护送共产党人员经徐丰公路往返"徐州—单县"的重任,负有保证共产党人员过境安全的责任。 整个抗战时期,地下工作者把汪氏祠堂作为共产党人员中转站,积极依靠地下组织外围成员、骨干群众、八路军堡垒户、进步乡绅等,与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土匪斗智斗勇,把徐丰公路打造成一条共产党人员的"红色交通道"。 整个抗战时期,经铜沛丰地下联络站护送或经汪氏祠堂中转的共产党人员无法统计,但没有一个人牺牲在徐丰公路上。 (汪传恕烈士孙子汪入川接受本文作者采访图片) 抗战期间,铜沛丰地下联络站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志士、英雄豪杰、隐蔽战线英雄,其中不乏一些巾帼英雄。 她们的典型代表是上文讲述过的汪永昌烈士的妻子侯福荣烈士以及汪晓光的妻子陈兴华(解放后在徐州市云龙区政府工作,长期担任办事处主任),汪允桂的妻子胡秀英(解放战争期间,曾被国民党逮捕并长期关押,逃脱后接受组织安排回原籍务农)和妹妹李素烈士(自幼跟随兄长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期间加入解放军南下支队,后参加西进支队,到贵州铜仁开展剿匪及建立政权工作,后积劳成疾去世,亦说被国民党潜伏特务毒杀在医院,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她们或冒死搜集、传递情报,或跟随亲人潜伏斗争,或投身革命队伍拼杀战场。 徐州八年抗战史在铭记那些铁骨铮铮的抗战男儿的同时,也不应忘记这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抛家弃业、忍辱负重甚至抛弃生命的铜沛丰巾帼儿女。 (李素烈士参加解放军南下支队时留影) 抗战胜利前夕,中共铜沛丰地下联络站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重创,联络站负责人汪传恕被被国民党顽固派暗杀,以汪传恕为领导的一大批地下工作者除极少数人转战外地外,绝大部分人相继牺牲。 但汪氏祠堂红色本色没有改变。 不久,共产党另派秘密党员在汪氏祠堂办起了小学,继续发动群众投身革命事业。 淮海战役前夕,铜沛丰边界地区率先解放,家族祠堂又成了淮海战役支前基地,数以百计的担架队、运粮队从这里走向淮海战役的战场。 【作者简介】 1、汪家杰,江苏丰县人,原籍丰县金陵乡汪新庄,现居徐州。任政法机关二级高级警长,三级警监警衔。 2、徐莉,江苏丰县人,现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著名丰县籍学者。 3、汪永华,江苏丰县人,家住范楼镇汪大庄,退休教师。 4、汪允华,江苏丰县人,家住范楼镇汪洼村,徐州汪氏宗亲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