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Hong Kong),简称"港"(HK),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市相邻,南临珠海市万山群岛,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1106.6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总人口约748.25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均寿命全球第一。 综述 发展历史 维多利亚港夜景在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1950年以前香港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从50年代起香港开始工业化,到1970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标志着香港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实现了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从80年代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1] 经济结构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2] 截至2005年,香港有85.3%的人从事服务行业,其中从事批发、零售、进口与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的占34.4%;运输、仓库及通讯业10.5%;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占1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26%;从事制造业的只占5.3%。农业方面,香港主要出产少量的蔬菜、花卉、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日常需要的农副产品近半数需中国内地供应。 经济数据 2017年,按市价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达26610亿港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实际增长3.8%;按市价计算的人均本地居民总收入为36万港元,属于高收入经济体。2017年,基本通胀率为1.7%,物价处于温和增长态势。2017年底,劳动人口396.04万,失业率为2.9%,维持全民就业状态。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90%以上。[3] 2020年5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一季度本地生产总值同比下跌8.9%,环比下跌5.3%,两者跌幅均下探单季最低纪录。1-3月香港失业率达4.2%,成为逾九年新高,总就业人数跌幅创下新纪录。[11] 经济地位 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美国传统基金会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费沙尔学会1996年起发表的自由经济体系报告,一直将香港评定为全球第一位。 2017年9月发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中,香港位居第三名,仅次于伦敦与纽约。2012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2年金融发展报告》,香港连续两年高居榜首[4] 。截至2018年,香港连续24年获得评级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第一。[5] 两地经济交流 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是内地第六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场,2017年前三季度,内地与香港货物贸易额为1989.5亿美元,占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6.7%。同时,香港也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17年9月,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40.9万个,实际使用港资9788.0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2.6%。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先行先试政策不断推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渠道逐步增多,机制不断完善。当前,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两地互利合作不断深化,香港正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3]金融业 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是全球主要银行中心之一,截至2017年底,香港金融管理局认可的银行业机构共191家,其中,持牌银行、有限制持牌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分别有155家、19家和17家。银行体系认可机构资产总额22.70万亿港元,存款总额12.75万亿港元,贷款及垫款总额9.31万亿港元。香港股市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截至2017年底,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达2118家,股票总市值达34万亿港元,排名全球第六和亚洲第三。2017年股票市场总集资额达5799亿港元,其中IPO集资额1282亿港元,排名全球第三。香港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融资及资产管理中心。2017年底,香港银行体系人民币存款(含未偿还存款证)总额为6184亿元,贷款余额为1445亿元,2017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为39265亿元,人民币债券发行额为206亿元。[3] 截至2014年,香港金融服务业从业人数达23万,占就业人口6.1%,对香港生产总值直接贡献16%。此外,金融业间接创造了10万个职位,也间接对本地GDP贡献6%。单是金融服务业所产生的税收,已经高达400亿元,从业员的人均生产总值,是整体经济平均值的2.5倍。[6] 从事金融业的人士,大多为学历高人士,具大专或以上学历的从业员所占比例达67%,相对高于整体经济的35%。另外,38%的从业员属经理及专业人员,人数是所有行业合计的2倍。由此可见,金融服务业肩负带动香港发展成为知识型经济体的重任。[6] 货币 香港港币香港的货币是港元(HK$)。香港现有三家发钞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香港以维持币值稳定为货币政策基本目标,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即维持7.8港元兑1美元。[3] 外汇 香港的外汇市场发展完善,买卖活跃,在全球外汇市场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香港与海外其他外汇市场均有联系,因此香港可全日24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外汇买卖。根据国际结算银行在2004年进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调查,香港外汇市场的成交额在世界排行第六位。2017年底特区外汇储备资产4314亿美元。[3] 黄金 香港的黄金市场是全球第三大黄金市场,其黄金交易所叫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成立于1910年。 股债 香港的证券交易于19世纪香港开埠初期已出现,但到1891年香港经纪协会成立,香港始有正式的证券交易市场。1914年,该会易名为香港经纪商会。1921年,香港股份商会注册成立,属香港第二间交易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所于1947年合并,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2014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总集资额超过800亿港元,全球排名第四。 沪港通 2014年年4月国家总理李克强于博鳌论坛宣布试点沪港股市互联互通机制,随后中央和香港证监会联合声明披露,试点计划需时6个月准备。[7] 香港交易所2014年11月10日发出公告,香港证监会与中国证监会共同宣布已批准沪港通于2014年11月17日启动。[8] 详见词条:香港联合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旅游业 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香港旅游景点众多,截至2014年5月,来港旅客人数逾2403万,较之2013年,同比增长13.6%。其中,5月来港旅客人数约为459万,同比增长10.8%。2014年前5个月内地依然是香港最大旅游客源地,旅客人次达1843万,同比增长17.6%,占来港旅客总人数的76.7%。台湾、韩国分列二三位。 截至2014年5月,内地来港旅客为345万人次,较之2013年,同比增长13.1%;台湾来港旅客为1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美国来港旅客为9.6万人次,同比增长6.8%。 2014年上半年,香港旅游业印花收入为1161万港元,较之2013年,同比增长0.8%;6月,印花收入为234万港元,同比增长7.9%。 外贸 香港是世界第七大贸易经济体,是全球成衣、钟表、珠宝、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之一。2017年,香港货物贸易总额为8.24万亿港元,其中货物出口(包括港产品出口和转口)3.88万亿港元,进口4.36万亿港元。服务贸易总额为1.41万亿港元,其中服务输出0.81万亿港元,服务输入0.60万亿港元。[3] 2020年3月17日,香港贸易发展局公布,今年第一季度香港出口指数为16,环比跌2.8,反映港商普遍看淡各行业及市场的短期出口前景。[9] 2020年4月27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数据显示,香港第一季度整体出口额同比下跌9.7%。[10]航运 香港是亚洲重要的海上运输枢纽,每周提供约340班货柜船服务到全球约470个目的地,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为2077万标准箱,位居全球货柜港第五位。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货运枢纽,也是全球十大最繁忙客运机场之一,每日提供超过1100班航班,前往全球约190个航点,包括42个内地城市。2017年香港机场航空货运量494万吨,位居全球第一位;航空客运量7246万人次,位居全球第八位。[3] 参考资料 1. 香港经济概况 [引用日期2014-07-14] 2. 香港行业概况 [引用日期2014-06-09] 3. 经济概况 [引用日期2018-09-07] 4.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2年金融发展报告》 香港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引用日期2017-02-22] 5. 香港连续24年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引用日期2018-02-04] 6. 香港金融从业员23万 对香港GDP贡献16% [引用日期2015-01-29] 7. 沪港通香港已准备就绪 证监会周五记者会是关键 [引用日期2014-10-16] 8. 香港交易所公告:沪港通11月17日启动 [引用日期2014-11-10] 9. 香港2020年第一季度出口指数跌至16 [引用日期2020-03-17] 10. 香港今年首季度出口额同比跌9.7%,预计短期内仍将受压 [引用日期2020-04-28] 11. 香港一季度GDP同比下跌8.9%,失业率逾九年新高 [引用日期2020-05-16]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音乐最聪明、脆脆z、Serendipity8877、汤婆婆TTT、妮可妮可妮可妮妮参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