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2019年底的某日,吾友中南民族大學邵则遂先生见告,陆游诗里说蜀人称"豆腐"叫"黎祁",至今似无解。老实说,对陆游的"六十年间万首诗",手头虽有几种本子,包括钱仲联先生的《剑南诗稿校注》,遗憾的是,真是应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名言,我只是"剽皮"看过,没得印象。至此之后,每逢读书,查阅资料,莫不念念于兹。关于"豆腐",我也先后写过吃"楼上"还是吃"楼下",喝不喝"灏〔gào〕水"("草不黄俗话说"133《打得作揖磕头不住告「jī」?》、241-242《豆腐·豆花·吃豆腐》),以及昨天的"灰毛"("草不黄俗话说"406《不叫豆腐叫"灰毛儿"》)等等。慢慢积累起来,似乎"有解"了。今天写出来以就正于邵教授,以及各位读者。欢迎"抬杠"。 一、黎祁 来其 巴蜀人又怪而古之的,人人能懂的豆腐不叫,偏偏要把它叫着"黎祁"。 【黎祈】豆腐的别称。"黎祈"常见写作"黎祁",它是"黎祁"的异形词。清代毛俟园的《豆腐诗》用过它:"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祈尤似易牙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三折腰。"【黎祁】豆腐的别称。宋代诗人陆游《剑南诗稿·邻曲》:"拭盘堆连展,洗釡煮黎祁。"【犁祁】豆腐的别称。宋代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十二:"新舂口䆉稏滑如珠,旋压犁祁软胜酥。""犁祁"也可以写作"黎祁"或"来其"(见"黎祁"、"来其"条)。 【黎祁】宋陆游《邻曲》诗:"拭盘堆连展,洗鬴煮~。"自注:"蜀人以名豆腐。" 【黎祈】清代毛俟园的《豆腐诗》用过它:"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祈尤似易牙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三折腰。" 【来其】元代虞集《豆腐三德赞》:"乡语谓豆腐为~。"(以上见"老刘"《豆腐的别称》(2018.11.20)一文)。 清郝懿行《证俗文》卷一:"淮南王弄术成豆腐,豆腐一名黎祁。"《山庖》:"新舂稏滑如珠,旋压黎祁软胜酥。" 仿佛真是"离奇",黎祁、来其,语音关联,是汉语还是周边少数民族语,至今似还是莫名其所以。豆腐可食,又仿佛请大家"来吃〔qí〕(来其)!"。 二、"黎祁"或测 (一)"黎祁"跟"漉菽"是不是关联? "漉菽"之典,出自《世说新语·文学》的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燃萁煮豆, 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从"叔"的字"菽、淑、椒、寂"(叔、尗通。尗,豆。或作"荅",《说文·艸部》:"小尗也。")等,读如舌面音(比如"寂")是可能的。"漉",卢谷切,入声屋韵来母,在西南官话中读如阳平。即"漉菽"可能读如"黎祁",但"漉,沥也";"漉菽,沥豆",与豆腐有关联,但似乎还不熨帖。 (二)"黎祁"跟"卤菽"是不是关联 【卤】《说文·卤部》:"西方鹹地也。"郎古切。 【鹹】《希麟音义》卷五"~卤"注引《切韵》:"~,不淡也。" "大苦~酸。"朱熹集注:"~,盐。"(《楚辭·招魂》) 鹹(咸),盐卤,做豆腐所需(或用石膏,CaSO4)。卤菽,跟豆腐也关联,但似乎也"隔"。 三、黎祁:藜湆/湇或藜汁;䔆湆/湇或䔆汁 (一)"黎祁"之"黎" 1.藜 藿 藜藿 【藜】《广韵·支韵》:"~藿。" "~藿之羹。"张守节正义:"~,似藿而表赤。"郎溪切。 【藿】"~羊。"郑玄注:"~,豆叶。"(《仪礼·公食大夫礼》) "中原有菽。"毛传:"菽,~也"孔颖达疏:"菽叶谓之~。"(《诗·小雅·小宛》) "奔蜂不能化~蠋。"成玄英疏:"~,豆也。"(《庄子·庚桑楚》) 2.菽水藜藿 【菽水藜藿】菽水: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语出《礼记·檀弓下》:"子路 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 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藜藿:野菜,豆叶。"藜似藿",则"藜"亦当有"藿"之豆、豆叶义。故"藜藿"可指豆叶。 3.䔆,豆也 【䔆】《集韵·之韵》:"~,豆名。可食。"《集韵》陵之切,平之来。 4.与"豆"关联的"来母"字 【䝁】《玄应音义》卷十七"䝁豆"注引《通俗文》:"野豆谓之䝁豆。"鲁刀切。 按:《本草纲目·菜部·鹿藿》:"鹿豆,䝁豆,野绿豆。时珍曰:豆叶曰藿,鹿喜食之,故名。俗呼䝁豆,䝁、鹿相近也。"伟大的药物学家、医学家濒湖李先生的"鹿豆"得名之说,恐系望文生义。"鹿"恐怕是"谷鹿鹿/谷碌碌"之"鹿",状圆。参后"藜、䔆"得名推断。 【(豆娄)】《龙龛手鉴·豆部》:"~,豆。"《龙龛手鉴》郎侯反。 按:疑(豆娄)即"䝁"字之"形声"方言或体。 【(豆尞)】《玉篇豆部》:"䝁,豆名。~,同䝁。" 【(豆劳)】豆,即"䝁豆"。《农政全书·荒政·救荒本草》:"豆,生平野中,北土处处有之。" 【绿豆】今人一般如此作。 【菉豆】绿豆 《龙龛手鉴·豆部》:"【(豆来)】,俗。音来。"未释义,很可能跟"藜、䔆"关联(参"来其"之"来")。 总之:"藜"与"䔆"同音〔lí〕,有"豆叶、豆"义是无可置疑的。 (二)"黎祁"之"祁" 1. 祁︰湆/湇 黎祁之"祁",就"祁"之"渠脂切"(群母)推测,可能关联"湆/湇"。 【湆〔qì〕】"于以湘之,维锜及釜。"郑玄笺"于鱼~之中"陆德明释文:"~,汁也。"去急切,入缉溪。 入声牙音(群、溪)舌面化后在西南官话区多归入阳平。 【湇】"湆"或作"湇"。 2. 祁︰汁 【汁】《说文·水部》:"液也。"之入切。入缉章。 入声齿音(章)舌面化后在西南官话区也正好可归阳平。 总之,不管是"湆/湇"也好,"汁"也好,都有可能音如"祁"。如果就"湆/湇"之"肉羹"义分析,它可能不及纯粹"液体"之"汁"可能性大。 至此,我们看陆游诗"拭盘堆连展,洗釡煮黎祁",似乎煮的是"豆汁""豆浆",再推知是豆腐。 (三)豆之"藜、䔆"得名之由 从"莲"(莲实)、"粒"(颗粒也。《说文·米部》:"糂也。"《说文·米部》:"糂,粒也。"),以及"蠃"(指端指纹斗螺;螺紋)、"蠡""螺",川渝"啰啰〔lōlō〕旋"(随人旋转)、鹿豆等推测,"藜、䔆"与"莲、粒"与"菱"(叶片菱圆形或三角状菱圆形)等,当均是取自"栾圝"(圆)义(砻龙灵→栾圝轮莲粒鹿→粒鹿螺蠡藜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