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统计学就在5、6年前都还属于不温不火的专业,甚至可以说是冷门专业,每年报考人数很少,招生名额多为调剂而来。个中原因还是志愿的填报主动权还是在学生家长,恰恰这一批吃瓜群众多出生于50、60、70年代,脑袋里还根生蒂固地认为所学专业至少听着就知道以后是干嘛的,例如学会计学可以做会计、学师范可以做老师、学医学可以做医生、学金融可以进银行、学机械可以进厂当工程师、学外语可以做翻译…… 统计学是个什么东东?想来想去,好像也只能去统计局,但又一想那也不是普通群众说进就能进的呀,还要参加国考,录取率也低的可怜,甚至不输高考!既然就业前景不好,那就意味着毕业即失业,不好!不好!还是不要学了! 可是这两年统计学似坐了火箭一般,考上的难度都接近金融学和计算机了,一些一本院校都把原属于数学科目下的统计学提高到和数学一样的一级学科,并且很多二本院校都增设统计学科,一觉醒来变天了,大家才突然发现统计学是个不错的专业,可以做大数据,精算,又可以做机器智能学习,去金融行业,四大,不再是想象中的只能去统计局。这就是应验了那句老话:没知识多可怕,现代社会想致富不再是40年前光靠胆子大,文盲都可以发家,那是暴发户,一个全新的知识社会要求我们改变陈旧观念,扩大眼界。就连我发小的女儿去年参加高考,放着医学专业都不去,执意去学统计学,哪怕是个很普通的成都二本院校——成都工业学院,你看看这统计学这两年有多火! 一、统计学的热度,也离不开名人的推波助澜。 诺贝尔经济学奖托马斯·萨金特有三个金句:"中国创新速度是美国的三倍";"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强劲的驱动力";"人工智能就是统计学"。面人工智能正是这两年非常火的行业。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当谈到人工智能时任正非表示,人工智能就是统计学,这个学科计算机与统计学就是人工智能。任正非指出,中国没有人工智能这门课,计算机与统计学,这两年大家都知道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做啥?统计!说明我们这么多年在基础科学上投入太少,面对互联网、物联网的强大需求,统计学也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有句名言: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不,统计学已经站上了风口……,大家过去看多年来好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大多使用的是统计学。所以,越来越多的院校都来蹭热点,主动把专业后面加一个统计学,这个专业后面加个统计学,仿佛没有统计学三个字,很多专业都不好意思出来招生,哈哈!先不说这两位说的值不值得商榷,但起码大佬的话引起了吃瓜群众围观。 二、统计学属于比较好的万金油专业 万金油专业是个中性词,但对于统计学来说则是明显的褒义词。统计学以前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现在已经和数学并列成为二级学科了,但同时又和经济学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经济学强校很多是经管类的,或者经管见长的院校,招生专业名称一般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但是各学校为了突出优势会在统计学基础上加上很多前后缀(教育部该管管这事了),什么数理统计(其实这个偏数学了,属于统计学的数学基础)、经济统计、统计学(大数据)、统计学(风险管理)、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统计学类专业居然包含金融工程和保险,招生计划名称乱来不太好(这里不讨论学校和专业本身好不好)。 三、统计学类:含统计学、金融工程、保险学3个专业 其实无论什么名称本科阶段都是通识教育为主,上述前后缀大部分都是研究生阶段的方向,很多学校为了吸引考生故意把专业名字弄得花里胡哨,都向往热门行业上靠,严肃来讲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一种不好的风气,考生和家长不要过于纠结这些。无论哪个名称本科阶段的课程都差不多,只不过加上一点金融学、数理统计、投资学、计算机、编程等课程,聊胜于无。另外还有不少交叉专业,比如生物统计、生物信息(统计方向)、医学统计、金融统计等。基本上开在生命学院、医学院、金融学院等,其实是以本专业为主统计学为辅。 统计学突然热门,还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热门带来的,以及金融行业继续热门。比如各大高校竞相开始的大数据专业,其实就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的,我看了一下课程设计基本上就是统计学 数据科学 计算机 软件工程为主。再比如金融行业中热门的量化分析风险控制岗位,也和统计学关系极为密切,招聘也以数学统计学背景的为主。还有就是精算师岗位,其实和统计学数学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大牛都是统计学数学本科研究生学精算的,基础更牢。 四、统计学相关热门职业院校的选择。 别迟疑,志愿填报还是以学校投档线和实力为主要衡量指标,其它排名参考参考而已,比如学科排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都很靠后,师范类和财经类普遍比较靠前。反正能读清北就不要考虑其它,读不了清北,最好的选择就是人大,接下来是厦大、南开,再接下来是北师、武大、中山等综合性文理高校。华东五校平台仅次于清北,读不了清北人的统计学,这五所学校当然也可以考虑。两财一贸统计学因为学校的特殊性,如果想在金融领域发展这三个学校也可以考虑。 全国第四轮统计学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3
10055
南开大学 A 4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A 5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A 6
10384
厦门大学 A 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8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A- 9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A- 10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A- 11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2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A- 13
10003
清华大学 B 14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5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6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B 17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B 18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9
100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46
复旦大学 B 22
10422
山东大学 B 23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B 24
10533
中南大学 B 25
10125
山西财经大学 B 26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27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28
10357
安徽大学 B 29
10486
武汉大学 B 30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1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32
10532
湖南大学 B 33
10558
中山大学 B 34
10673
云南大学 B 35
10689
云南财经大学 B 36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37
10140
辽宁大学 B- 38
10284
南京大学 B- 39
10285
苏州大学 B- 40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41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B- 42
10378
安徽财经大学 B- 43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B- 44
10559
暨南大学 B- 45
10610
四川大学 B- 46
10611
重庆大学 B- 47
10635
西南大学 B- 48
11078
广州大学 B- 49
10207
吉林财经大学 C 50
10327
南京财经大学 C 51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52
10456
山东财经大学 C 53
10475
河南大学 C 54
10530
湘潭大学 C 55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C 56
10697
西北大学 C 57
10741
兰州财经大学 C 58
11482
浙江财经大学 C 59
11560
西安财经学院 C 60
11799
重庆工商大学 C 6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62
10075
河北大学 C 63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64
10280
上海大学 C 65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66
10459
郑州大学 C 67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68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69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70
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C 71
10766
新疆财经大学 C 72
11832
河北经贸大学 C 73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74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 75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C- 76
10139
内蒙古财经大学 C- 77
10299
江苏大学 C- 78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C- 79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C- 80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1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82
10592
广东财经大学 C- 83
10593
广西大学 C- 84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85
10671
贵州财经大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