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渐深,夜雨微凉。 这样的夜,适合焚香听曲。一曲《半壶纱》,如禅音袅袅,洗涤尘襟,且看文词如此优美—— 墨已入水, 渡一池青花, 揽五分红霞, 采竹回家。 悠悠风来,埋一地桑麻, 一身袈裟, 把相思放下。 十里桃花,待嫁的年华, 凤冠的珍珠,挽进头发。 檀香拂过,玉镯弄轻纱, 空留一盏芽色的清茶。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 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 岁月催人老, 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 此曲填词清雅、尖新。比如,芽色的清茶,真是令人耳目一新。芽色是不可名状、不可界定的颜色,有一些碧翠鲜绿,几许嫩黄淡青,或许还有忧伤般的浅紫吧?却总与春天有关,与青春有关,与新生有关,又透出隐隐惆怅与相思,真是别出心裁。 网查词曲作者是刘珂矣、百慕三石,演唱者也是刘珂矣。当那个衣袂翩翩,仙气飘飘,不着人间烟火色的轻盈女子,在这夜雨阑珊的微明光影里,把这首清曲演绎得轻盈婉约,丝丝入扣,故事感、画面感一一呈现眼前时,不禁令我胸襟飘逸,超凡脱俗…… 刘珂矣、百慕三石还有一首合作作品《风筝误》,也是古风婉约,余音袅袅间,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 梨花树下卷丝轮,随风纷纷。 谁裁木鹊一缕魂,落别村。 风影无心 惊扰了对棋人。 幔里和诗,怕春雨成盆。 玉指揽风风不住,茜纱窗昏。 舟上摇波波不停,渡影重温。错认庭前过马人,醉几分。 一抹笙香,吹梦成真。 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 风筝误,捂了金钗雪里埋。 风筝误,悟满相思挂苍苔。 听雨声,数几声,风会来。 上元溪旁点烛荷,千盏承诺。 怎捱雾锁红尘客,阴差阳错。阳台梦中风几里,又几何。 梦醒推门,她仍在研墨。 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 风筝误,捂了金钗雪里埋。 风筝误,悟满相思挂苍苔。 听雨声,数几声,风会来。 风筝误,悟了一句情似露珠。 谁约我,又在这,风烟处, 风筝误…… 此歌词曲灵动轻盈,创作灵感缘自清代戏剧杂家、《闲情偶寄》的作者李渔笠翁先生笔下的一段啼笑姻缘。我在小区门口跳广场舞时,初闻此曲大受感动。一般的广场舞大多节奏明快,动作简单重复,重在关节和肌肉锻炼,而此曲颇有几分中国古典舞的曼妙味道,舞蹈动作柔缓舒畅,抬手转圈,踢腿下腰,举手投足间眼随手动,颇有几分舞台表现力,很有美感。腰身僵硬上年纪的人学起来颇有难度,所幸我学得倒也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