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一文了解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出生 孔子,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古代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会在他们的姓氏后加"子"表示尊称。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日,即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出生地在现在的山东省曲阜(fù)市东南,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即公元前479年3月9日,终年72岁。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人,本是商朝贵族的后代。周武王灭了商朝后,封商朝王族微子启于宋国,几百年后,孔子的六代祖孔父嘉被当时的宋国权臣华父督杀害,孔父嘉的后代便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曾祖父叫孔防叔,祖父伯夏,父亲孔纥(hé),字梁,排行第三,春秋时按伯、仲、叔、季称呼长幼,因此又被人称作叔梁纥。叔梁纥原本有妻妾,正妻施氏没有儿子,妾生了儿子孟皮,但是他腿脚有病,于是叔梁纥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又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征在。 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取名叫丘。他长大后身高九尺六寸,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九左右,其他人对孔子高大的身体感到很奇异,都称他为"长人"。 明 仇英画 文征明书 孔子圣绩图 求学授业 父亲叔梁纥在孔子三岁前就死了,母亲颜征在当时只有二十多岁,被叔梁纥正妻施氏赶出了家门,寡母在穷困中艰难的把孔子抚养长大,但是由于常年操劳,母亲在他十六岁时也去世了。 孔子圣绩图之为儿戏图 孔子家境贫寒,从小就去各个地方打杂,接触到了许多贫贱的劳动人民,也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不管多卑贱的工作,孔子都努力把事情做好,他曾经做过鲁国贵族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牧养牲畜的小吏,使牲畜繁殖增多。 孔子圣绩图之为委吏图 孔子圣绩图之为乘田吏图 孔子十七岁时,鲁国的大夫孟僖(xī)子病重将死,临死前他告诉儿子孟懿(yì)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年纪轻轻就喜好礼仪,以后将会是通达显赫的人,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孟僖子去世后,孟懿子就和弟弟南宫敬叔前往孔子那里学习礼仪。又过了几年,到孔子二十多岁时,孔子就开办了私人学校,开始教授学生了。 周朝初年有几百个诸侯国,经过几百年的战争后,到孔子那时,还剩下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当时,楚国、晋国、齐国都是实力强大的国家,而孔子所在的鲁国是个实力弱小的中等国家,鲁国紧挨着的就是齐国。 春秋初期地图 春秋后期地图 孔子三十岁时,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在上大夫晏婴的陪同下来到了鲁国。孔子因为学问很好,已经有所成就,齐景公便向孔子请教国政,孔子的回答令他十分满意。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发生了内乱,孔子逃到了齐国,当了齐国大夫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齐景公经常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他非常欣赏孔子的才识,打算将尼溪的封地赐给孔子。晏婴向齐景公进谏说,孔子的礼仪之学太过繁琐,不适合用来引导国民。齐景公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此后齐景公虽然还是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他有关礼仪的事了。 孔子圣绩图之晏婴阻封图 第二年,有些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听说此事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却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知道无法再在齐国待下去,便返回了鲁国。 孔子返回鲁国的几年后,鲁国的大臣们内斗地更厉害了,国家一团混乱。孔子便待在家里不去做官,专心整理古代的《诗》、《书》、《礼》、《乐》等典籍,这些典籍一直流传到现在,《诗》就是《诗经》,《书》就是《尚书》,《礼》就是《仪礼》,可惜被后人称为《乐经》的《乐》却在后来的战乱中失传了。 在整理古代典籍的同时,孔子也扩大了自己的私人学校,因为他声名远播,许多年轻人纷纷从远方来求学,接受孔子传授的学业,很多被孔子欣赏的学生就是这个时期来求学的。 鲁国从政 公元前502年,鲁国的大臣阳虎、公山不狃(niǔ)发动了叛乱。公山不狃占据了费(bì)邑,召请孔子去做官。孔子一直想从政为官,让自己的理想可以付诸实行,但一直没有机会,因此他对公山不狃的召请动了心,打算前往。孔子的学生子路非常不高兴,和孔子争辩了一番,竭力阻止他前往,孔子最终没有去。 叛乱平息后,鲁国的内政开始好转,国君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就是中都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孔子治理了一段时间后,中都一片欣欣向荣,其他国家的官员都来向他学习。 鲁定公听说了之后,召见孔子问他:"学习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即使是天下也足以治理好,岂只是治理好鲁国呢!" 这样实施了两年,鲁定公见孔子确实有本事,便升了他的官,任命他为司空,就是管理水利、工程和手工业的官员。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将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使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不久之后,鲁定公又升孔子做了大司寇,就是管理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 孔子注重以道德教化百姓,而不是以刑罚镇压百姓。有一次,一个儿子因为不孝顺父亲,被父亲告到了孔子那里,孔子没有审判,把他们关押在了同一个牢房里,过了三个月也不判决,后来父亲请求撤回诉讼,孔子就把他们都放了。 季孙氏听到这件事后很不高兴,他说:"司寇欺骗我,从前他曾对我说过:‘治理国家一定要以提倡孝道为先。’现在我要杀掉一个不孝的人来教导百姓遵守孝道,为什么不可以呢?司寇却放了他,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的学生冉有把季孙氏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叹息说,军队打了败仗,不能用杀士兵来解决问题;犯罪不断发生,不能只用刑罚来制止。这是因为统治者的教化没有起到作用,罪责不在百姓。统治者要先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敬服,如果还不行,就请贤良的人为榜样引导鼓励百姓,如果还不行,才可以使用刑罚震慑百姓。而现在国家不对百姓施行教育,却制定了繁多的严刑峻法,官吏用刑罚约束控制百姓,所以刑罚越多犯罪越多,现在的社会风气已经败坏很久了,即使有严苛的刑法,百姓能不违犯吗? 孔子担任大司寇期间,虽然设立了法律,但由于他注重教化百姓,国家秩序良好,没有什么犯法的人,所以刑罚也没派上用场。 孔子五十二岁时,鲁国与齐国和好,当年夏天两国约定在齐国的夹谷盟会,鲁定公任命孔子为盟会司仪。在盟会上,齐景公受他臣下的挑唆,故意让随行的艺人表演一些羞辱鲁国的节目,孔子义正言辞地指出了齐景公的不是,下令腰斩了表演的艺人。齐景公非常羞愧,回去后斥责了那些大臣,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齐景公归还了一些以前侵占的鲁国土地。 孔子圣绩图之齐鲁会夹谷图 当时鲁国的大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把持,国君的权力很有限。三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各自的封地分别建了高大的都城,囤积了很多的粮食、武器和士兵。孔子对国君鲁定公建议拆毁三家的都城,削减他们的势力,鲁定公同意了,任命孔子去执行。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三家中势力最大的季孙氏的管家,孔子让他去说服了三家同意拆毁都城。 孔子先拆毁了叔孙氏的都城郈邑(hòu yì),接下来在拆毁季孙氏的都城费(bì)邑的时候,公山不狃、叔孙辄(zhé)率领费邑的士兵谋反,攻打国都。孔子临危不惧,指挥都城的将士打败了叛军,公山不狃、叔孙辄逃奔到齐国,费邑也得以顺利拆毁。最后要拆毁孟孙氏都城成邑的时候,孟孙氏反悔了,鲁定公领兵包围成邑,结果却没有攻下来。 这一事件被后世称为"隳(huī)三都",孔子主导的这一行动使鲁国国君的权力得到了加强,贵族的势力被削减,孔子的声望也更高了。 孔子圣绩图之隳三都图 孔子五十六岁时,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孔子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便经常表现出高兴的神色,他的学生子路问他:"我听说君子祸患来临不恐惧,幸运降临也不表现出欢喜。现在老师得到高位而流露出欢喜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对,确实是有这样的说法,但不是还有‘显贵了而仍以谦恭待人为乐事’的说法吗?" 孔子执掌朝政七天,就诛杀了扰乱政事的大夫少正卯(mǎo),树立了威信。治理国政三个月后,卖肉的不敢随意抬价,遗留在路上的东西没人捡拾,从四方来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请求,全都客客气气地受到了接待,如同回到了家里。 齐国的大臣们得知了鲁国的情况后非常恐惧,他们害怕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称霸攻打齐国,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位美女和一百二十匹有花纹的宝马送给鲁定公。孔子在治理鲁国的时候,得罪了掌握大权的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个家族,他们为了让鲁定公疏远孔子,就怂恿鲁定公收下了齐国的礼物。 孔子圣绩图之齐人归女乐图 鲁定公得到了美女和宝马后,从此沉迷于玩乐,不再上朝听政。孔子知道鲁定公不会再重用他了,就和弟子们一起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寻找能够重用他,让他实现理想的国家。 孔子圣绩图之去鲁图 周游列国 孔子的理想是让整个社会恢复到周朝刚建立时的状态,复兴周公姬旦创建的礼乐制度,从此天下太平,不再有战争,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但是在孔子的时代,周王的实力已经很微弱了,无法恢复权力和威信,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为了抢土地年年征战,这是当时的人都知道的,孔子也知道自己的理想恐怕是实现不了了,可他却仍要"知其不可而为之",也就是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孔子认为,天下的人只知道追逐利益,不再信奉道德,如果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也随波逐流,不去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那么天下将不会有光明的未来,虽然自己的能力很微小,可能改变不了整个社会,但是如果不去做,那就连最微小的希望也没有了,因此孔子终其一生都怀着强烈的使命感。 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去了卫国,子路妻子的哥哥颜浊邹(zōu)就在卫国,孔子一行人就寄居在颜浊邹家里。卫国的国君卫灵公听说孔子来了,便接见了他,并按照孔子在鲁国的俸禄赠送给他同样多的粮食。过了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就派了大夫公孙余假监视孔子。孔子害怕得罪卫灵公,只住了十个月,便离开了卫国国都。 孔子打算前往陈国,经过卫国一个叫匡邑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长垣(yuán)县。因为孔子的样子长得像鲁国发动叛乱的大臣阳虎,而阳虎曾经残害过匡邑的人,匡邑人就把孔子一行人拘留了起来。弟子们对此感到十分恐惧,孔子说:"周文王死后,周朝的文化不就在我这里吗?上天打算毁灭周朝文化,我这个后来人便不应该掌握周朝的文化。上天不想毁灭周朝的文化,匡人能把我怎么样!"随后孔子派随从的弟子到卫国国都,给一位很有权力的大夫做家臣,然后这位大夫便派人来解救了孔子他们。 孔子圣绩图之围匡图 孔子离开匡邑后经过卫国的另一个地方蒲邑(在现在的河南省长垣县),一个多月后,返回了卫国国都,寄居在大夫蘧(qú)伯玉家。蘧伯玉是一位很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长者,孔子对他非常推崇,称赞他是真正的君子。蘧伯玉和孔子一生为挚友,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有十年在卫国,其中两次住在蘧伯玉家,前后达九年。二人无事不谈,充分交流思想,蘧伯玉的政治主张、言行、情操对儒家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卫灵公有位夫人名叫南子,长得美丽动人,很受卫灵公宠爱,但是名声非常不好。南子常听人说起孔子,便想找个机会见他,于是南子让卫灵公去跟孔子说:"四方来的君子想与寡人结为兄弟的,必定会见我的夫人,我的夫人希望见到你。"这个要求在当时是不合于礼的,因此孔子推辞谢绝,然而卫灵公不断地要求,孔子不得已只得去拜见了南子。 孔子圣绩图之子见南子图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个性情耿直的人,他对孔子去见南子这事很不满,孔子说:"我原来不想见她,既然见了便以礼相答。"孔子又起誓说:"我如果不是所说的那样,就让上天厌弃我!就让上天厌弃我!"子路这才不生气了。 孔子在卫国国都住了一个月后,有一天,卫灵公和南子同乘一辆车出宫游览,让孔子乘第二辆车,车队浩浩荡荡地招摇过市。孔子见卫灵公只贪图享乐不讲究道德,于是厌恶卫灵公,离开了卫国。 孔子圣绩图之同车次乘图 孔子经过曹国前往宋国,宋国的司马名叫桓魋(huán tuí),司马是掌管全国军队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桓魋为人贪婪残暴,仗着国君宋景公对他的宠信,把持宋国的朝政,把宋国弄得民不聊生,他害怕孔子得到宋景公的重用,威胁自己的地位,便想要杀死孔子。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路边的大树下演习礼仪。桓魋得到消息后马上派兵过来,因为孔子名声很大,他怕杀了孔子受到天下人的谴责,就命令士兵拔起了那颗大树,逼迫孔子他们离开宋国。弟子们催促孔子快走,孔子发牢骚说:"上天把德行降在我身上,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孔子他们终究还是被赶出了宋国。 孔子圣绩图之习礼树下图 孔子他们从宋国逃到了郑国,在路上孔子和弟子们走失了,孔子独自站在郑国国都外城的东门等候。孔子的学生子贡沿途寻找走失的老师,有个郑国人告诉他,东门有个长得像圣人,瘦弱疲惫却似丧家之狗的人。子贡到东门找到了孔子,把这番话告诉了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长相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狗,说的是啊!说的是啊!" 孔子圣绩图之累累说圣图 孔子一行人从郑国到了陈国,寄居在担任司城的公孙贞子家。正逢晋国、楚国争霸,两国轮番攻打陈国,逼迫陈国成为自己的附属国,而东边的吴国也不时侵略陈国,抢夺土地。孔子在陈国居住了三年,见陈国自顾不暇,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就和弟子们离开了陈国。 孔子他们路过卫国的蒲邑时,那里正发生战乱,蒲邑人扣留了孔子。孔子有个弟子叫公良孺(rú),他不但有贤能,而且体形高大,有勇有力,带着五辆私人马车一路跟随孔子。公良孺对孔子说:"我之前跟着老师在匡邑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我与老师一起再次蒙难,我宁可拼斗而死。" 公良孺率领自己的随从和蒲邑人展开激烈的搏斗,蒲邑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去卫国都城,我们就放了你。" 孔子迫于无奈,和他们立了盟誓,蒲邑人便将孔子从东门放走了。孔子离开蒲邑后,就让大家往卫国都城走,他的学生子贡问:"盟誓可以背弃的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 孔子和弟子们来到了卫国都城后,卫灵公听说了非常高兴,亲自到郊外迎接。可是卫灵公年老了,懒于理政,还是没有任用孔子。孔子叹气说:"如果有人起用我的话,只需一年的时间就会有效果,三年的话就会大见成效。"孔子便和弟子们上路离去了。 晋国的佛肸(bì xī)发动叛乱,他派人来请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跟孔子说:"我曾听老师说过这样的话:‘那个人在做不好的事,君子是不会去加入的。’如今佛肸反叛,您却打算前往,怎么解释呢?"孔子说:"我是说过这句话,但是真正的坚硬再磨也不会变薄,真正的洁白再染也不会变黑。我哪能是匏(páo)瓜呢,怎么可以挂在那里而不能食用?"匏瓜是葫芦的变种,古时有甜、苦两种,苦的不能吃。孔子的意思是自己的本心不会改变,可是如果他不能从政,就没有办法推行他的主张,实现他的理想,那就像匏瓜一样没什么用处只能当摆设。但是因为弟子们的反对,孔子还是没有去佛肸那里。 孔子在卫国得不到任用,打算西行去见晋国执掌大权的赵简子。当他到黄河边,听说赵简子在没有得志掌权时,等待窦鸣犊、舜华两个贤能的大夫从政,在掌权后却杀死了他们的事,孔子便做了琴曲《陬(zōu)操》来哀悼被害的二人。孔子了解到赵简子的人品后,怕自己去了凶多吉少,便又返回了卫国,还是寄居在蘧伯玉家。因为得不到卫灵公的任用,住了一段时间后,孔子他们又前往了陈国。 孔子圣绩图之临河而返图 返回鲁国 在孔子六十岁那年的秋天,鲁国掌权的季桓子病重,他坐在车上望见都城的城墙,叹息道:"昔日这个国家将要振兴了,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不兴旺了。"他回头对儿子季康子说:"我如果死了,你必定为鲁国之相,你担任国相的话,必须召请仲尼。"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任为鲁国之相。季康子安葬了父亲后,打算召请孔子,大夫公之鱼对他说:"往日我们的先君任用孔子有始无终,结果被诸侯所嗤笑。如果这次起用他不能有始有终,就会再次被诸侯所嗤笑。"季康子并没有打算一直任用孔子,他问公之鱼:"那召请谁可以呢?"公之鱼说:"一定要召请冉求。"冉求字子有,又被称为冉有,在孔子弟子中擅长处理政事。于是季康子听从了公之鱼的建议,派出使者前去召请孔子的弟子冉求。 冉求接到了季康子的书信后,孔子对他说:"鲁国来召请你,不是小用你,将要大用你啊。"子贡知道孔子想回去,他去送冉求起程时,告诫说:"倘若鲁国任用了你,就一定要想办法请老师回去。" 冉求离开陈国后的第二年,孔子从陈国迁居到了蔡国。当年蔡国发生了内乱,楚国又来攻打蔡国,第二年,孔子便从蔡国去了楚国的叶(shè)县(今河南省叶县南)。叶县是楚国大夫叶公的封地,叶公氏沈,名诸梁,字子高,因为封地在叶城,所以叫叶公。 叶公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向他作了解答。有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知道怎样回答。孔子听说此事后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学习而忘记了吃饭,安贫乐道而忘记了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孔子在叶县住了一段时间后,又返回了蔡国。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打陈国,楚国出兵救援陈国,驻扎在城父(楚国地名,今河南省宝丰县东)。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便派人聘请他。孔子准备前去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害怕孔子会被楚昭王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就共同调动奴隶将孔子一行人围困在野外。 孔子圣绩图之楚王使聘图 孔子他们没法行路,又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们疲惫不堪,饿得站都站不起来,但孔子仍不间断地讲习诵读,演奏音乐。子路带着怨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会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分别召见了子路、子贡和颜回,和他们谈心安抚他们,之后三人又去安抚了其他弟子。后来,孔子让子贡逃出去拜见楚昭王,楚昭王得知孔子的遭遇后,马上出兵解救了孔子。 孔子圣绩图之在陈绝粮图 楚昭王和孔子交谈了后,对他非常钦佩,想封给他七百里的土地,楚国令尹(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子西说:"大王出使诸侯的使者有像子贡这样的吗?"楚昭王说:"没有。"子西说:"大王的辅佐大臣有像颜回这样的吗?"楚昭王说:"没有。"子西说:"大王的将军有像子路这样的吗?"楚昭王说:"没有。"子西说:"大王的各部长官有像宰予这样的吗?"楚昭王说:"没有。"子西说:"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周受封时,封地只有五十里,周武王从只有百里之地的君主最终统一了天下。如果孔丘拥有了封地,他有贤能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之福啊。"楚昭王觉得子西的话有道理,于是没有封给孔子土地。当年秋天,楚昭王在城父去世,孔子就离开楚国去了卫国。这一年,孔子已经六十三岁了。 孔子圣绩图之子西阻封图 又过了五年,也就是公元前484年,在季康子手下做家臣的冉有率领鲁国军队,在郎邑(鲁国之地,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同侵略鲁国的齐军交战。冉有身先士卒,指挥步兵执长矛突击齐军,取得胜利。 战争结束后,季康子问冉有:"你在军事方面的本领,是学习得来的呢?还是天生就有的呢?"冉有说:"是学会的。"季康子好奇地问:"你跟着孔子学礼乐,怎么能学会打仗呢?"冉有说:"就是从孔子那里学的。孔子是位大圣人,他的知识无所不包,文武都精通,我也是才从他那里学了一点战法,学得还不够详细透彻。" 季康子听了非常高兴,冉有趁这个机会向季康子进谏说:"国家有圣人却不能用,这样想治理好国家,就像倒着走而又想赶上前面的人一样,是不可能的。现在孔子在卫国,卫国将要任用他,我们自己有人才却去帮助邻国,难以说是明智之举,请您用厚礼把他请回来吧。"季康子问该如何召请孔子,冉有说:"您打算召请他的话,就不要用小人来牵制他,那便可以了。" 于是季康子把冉有的建议禀告了当时的国君鲁哀公,鲁哀公听从了这一建议,派人带着厚礼迎接孔子回到了鲁国。 晚年的孔子 从孔子受排挤离开鲁国,到季康子迎他返回,经历了十四年的岁月,这个时候孔子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然而孔子回来后,最终还是没有受到任用,此时的孔子年岁已高,也不再谋求官职了。 孔子回到鲁国后,除了继续教授弟子外,其他的时间都在专心整理文献。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反复阅读,还编撰了解说《周易》的《易传》。 孔子待在卫国的日子里,跟一个名叫师襄子的乐师学习弹琴。传说有一次孔子学习了一首新的曲子,练习了十多天后,自我感觉仍然进步不大,而师襄子却认为孔子已经很好了,就说:"我们可以增加学习的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了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孔子又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子跟他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又拒绝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中的意境呢。"孔子又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子跟他说:"你已经领会乐曲中的意境,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又拒绝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孔子又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弹起曲来得心应手、心旷神怡,他跟师襄子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他皮肤深黑,体形修长,眼睛望着远方,如同统治着四方的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创作这首曲子呢?"师襄子大吃一惊,慌忙离席,向孔子连行两次拜礼,说:"我的老师说这首曲子就叫《文王操》啊!"孔子就是通过这样的学习,精通了琴艺,掌握了乐理,完成了《乐经》。 孔子圣绩图之学琴师襄图 孔子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同身边的人说:"君子痛恨活了一辈子而名声不被人们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了,我用什么将自己显现给后人呢?"于是他利用鲁国史官的记载编撰了《春秋》,以鲁国为中心,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间东周各个国家发生的历史事件。弟子们听孔子讲授《春秋》时,孔子说:"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后代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 孔子将古代的文献编撰成了《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六经,并用六经教授弟子。传说孔子的弟子大约有三千人,其中兼通六经的有七十二人,被后人誉为"孔门七十二贤"。 孔子圣绩图之删述六经图 公元前480年,追随孔子最长时间的子路在卫国的内乱中遇害,被剁成了肉泥。孔子听到这个噩耗后悲痛欲绝,本来就风烛残年的身体因此患上了重病。子贡听说孔子病重,急忙跑来看望,孔子拄着拐杖在门口对子贡说:"赐(子贡的名),你来得为什么这样迟啊?"孔子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了,叹息着唱道:"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泰山在崩塌啊!栋梁在折断啊!哲人在死亡啊!)"接着眼泪止不住地落下。 孔子对子贡说:"天下没有王道很久了,没有人能尊崇我。夏人死后在东边的台阶上停灵,周人死后在西边的台阶上停灵,殷人死后则在厅堂前的两根柱子间停灵。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堂前的两根柱子之间,我的始祖是殷人啊。" 孔子圣绩图之梦奠两楹图 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孔子被安葬在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边,弟子们都在孔子的墓旁搭起了房子,为敬爱的老师服心丧三年。心丧就是不穿丧服,在心中哀悼,这是古代弟子对老师去世的服丧形式。过了三年,心丧期满,弟子们痛哭了一场再次尽情致哀,之后才依依不舍地分别,但有的弟子仍不愿走,又留下来待了一段时间才陆续离开。子贡独自又服了三年心丧,前后总共六年,最后一个离开。 孔子圣绩图之子贡庐墓图 孔子死后,他的思想通过弟子们传播到中国的各个地方。西汉之后,上到皇帝王侯,下到平民百姓,都对孔子的学说推崇备至,历朝历代的皇帝还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世人更是尊奉孔子为"万世师表"。直到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