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江南,人们首先会想起苏州、杭州,毕竟宋人曾称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地区景色秀丽,气候舒适,土地肥沃,远离东北和西北这两大传统的外患,是古代中国最安逸的乐土。 也因为苏杭富庶安逸,所以长江以南的古人常看不上江北。但是从隋唐到明清,长江北岸居然也有一座江南城市,这就是扬州。 扬州是古代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它扼守南北大运河和长江的入口,是近千年来封建王朝的海上大门。隋唐时期南北大运河开通后,扬州转运天下物资,成为媲美都城长安、洛阳的大都会。唐人赞颂扬州的诗文多达几百首,《忆扬州》、《宿扬州》、《过扬州》、《扬州夜》、《扬州潮》比比皆是,甚至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诗句。 扬州的繁荣延续千年,元明清时期作为大运河枢纽,扬州繁盛不亚盛唐,是盐帮富商们的巢穴。直到清中后期,盐商突然衰落,带着扬州一起掉入了谷底,淹没在了近代历史上。 按理说来,一座顶级城市就算再衰落,也是瘦死骆驼比马大,如南京、西安、成都都是地区性大城市。但是扬州在近现代"泯然众人", 居然成为中国三线城市。 那么,扬州的历史有多长,为何能在隋唐压过苏杭成为中国商业都会?明清的扬州盐帮是怎么回事?清末中国开放国门,为什么扬州非但没发展,反而一蹶不振呢? 一、天下九州之扬州 扬州,古代曾称为江都、广陵,其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曾是吴国的首都。 今天的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东是泰州,北是淮安,南边隔江和镇江、南京相望。扬州这个位置自从隋朝确定,后面千年都没有变化。但是在隋朝之前,扬州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大片地区的名字,唐人记载的古扬州下辖200县,土地极为广大。 所以从历史来看,"扬州"范围是一个不断缩小的过程。 《尚书》记载,大禹治水之后,将天下分为九州,最东南的部分是扬州。上古的扬州指代广阔的江南,其实这片土地还未被中原政权开发,是古越人的土地。地图上的扬州包括了今天浙江、福建、江西,以及北部的苏南、皖南。 东周时期楚国占领吴越之地,在扬州位置建立了"广陵城",这一名称延续了几百年。直到西汉建国后,刘邦分封同族,广陵县成为吴国首都,国君是刘濞。 因为当时的扬州处在长江入海口的位置,所以刘濞将广陵改名"江都"。吴国所在的江淮地区经济发达,不仅农业产量高,煮盐、炼铁和丝织行业也很发达,吴国因此富庶,最后刘濞自己想做皇帝,挑起了"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后汉朝的诸侯国被撤销,江都曾被改回广陵。到了南北朝时期,扬州被称为"吴州",隋朝一统天下后正式将其改名扬州,有"水波扬天"的意思。 因为中国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直到隋朝重新一统天下,前后长达400多年,中间只有西晋的几十年是大一统。因此在隋文帝重新占领江南大片区域后,立刻被这里的繁华所吸引了。 江南富庶远胜关中,甚至超过中原,收取这里的赋税和财货,并加强中央和江南的联系,是隋朝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南北复归一统,大运河成为中国大动脉 隋炀帝上台之后,拿出了贯通中国南北的宏伟计划——大运河。 杨广上台之初接过的是父亲留下的繁荣国家,他先下令挖通了战国时期吴国挖掘的"邗沟",把长江和淮河连在了一起,起名"山阳渎"。 后来,隋炀帝又征发几百万民力相继修建通济渠、永济渠、广通渠、江南运河,形成了一条从杭州到扬州,再到淮河,然后西去中原、河洛、关中,最后北通华北直到涿郡的运河系统。 隋炀帝挖掘运河可以说耗空了隋朝的国力,但是让中国南北破天荒地联系到了一起。江、淮、河三大水系贯通在一起,南方的钱粮可以北上养活长安洛阳,还能往北支持东北地区对高句丽的战争。北方的官员和军队也能轻松南下,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消灭其社会上层的离心力。 南北大运河开通后,运河上的一些枢纽城市开始快速发展,中原的汴州和长江的扬州就是主要代表。 隋炀帝在修好运河后曾三次南下到扬州,也就是"江都"巡幸,当时江都人口超过50万,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江淮地区自古富庶,江都不仅农业发达,手工业更是冠绝江南。江都瓷器、丝绸、石雕玉雕、造船、制茶、金属加工都很出色,全国内河上的大船大多来自扬州,"扬州铜镜"更是当时的名牌。 此外,当地的煮盐和冶铁业更支撑着国家的运转,这些高利润的行业被朝廷紧握,政府设"盐铁转运使"收拢资源。 唐朝代隋之后,因为唐朝开放国门的政策,扬州繁华更胜以往。 虽然中国陆上丝绸之路连接西域,但是海运仍然是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陆上丝绸之路靠中亚民族转卖西亚和北非的货物,唐朝时中亚突厥和吐蕃的崛起,这种贸易受到打击。只有海上丝绸之路能让阿拉伯和北非人直接到达中国,扬州因此成为大唐门户。 阿拉伯人记载,当时东方有四大港口:越南龙编,中国广州、泉州、扬州。其中扬州是最北方的港口,从这里,外国人就能通过运河进入中国。 唐朝的扬州是"南北要冲,百货所集",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爪哇、高丽、日本等国的商人都坐船来扬州,在经过扬州官员审核后北上洛阳、长安。 当时扬州人口80万,城内及周围市场经济繁荣,老百姓不种地,要么去作坊里学手艺,要么进城当小贩。外国客人走时会采购大量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药材,沿途还需要采购水和食物,这些需求养活着几十万扬州人。为了跟外国人做生意,扬州还出现了最早的"翻译官",专门负责和外国人交接,帮商人谈价格。 三、明清扬州:成也盐帮,败也盐帮 唐玄宗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遭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打击。八年战乱结束后,大唐天下户口减半,北方经济遭受重创,但是南方没有遭到战火蹂躏,扬州"涛声依旧"。 中唐之后藩镇割据,中央政府的号令在东部地区难以实行,很多藩镇成为国中之国,把税赋和人事权留在了本地。在这种尴尬情形下,扬州为代表的江淮地区靠商税、粮税和盐养活着大唐,成为李家的"衣食父母"。 恰巧,这一时期的洛阳被毁,长安凋敝,扬州因此正式成为了中国第一都市。而也正是在唐代,扬州盐业崛起,成为后世千年扬州的顶梁柱产业。 进入宋朝,扬州仍然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都会。虽然长安和洛阳衰落了,但是通济渠和山阳渎、江南运河依然连通着中原,扬州依然聚集中外商人,繁华程度和首都东京媲美。 宋代的扬州"多富商大贾",而这些巨富大多都是盐商。整个江淮流域的产盐集中在扬州,然后从这里沿运河和长江往内陆贩运。当时的盐船五艘一队,打着旌旗,不分昼夜赶往中国各个角落。 其实除了江淮之外,齐鲁地区也产盐,但是因为当地南下的"济水"断流,交通不便,就失去了和扬州竞争的资格。 为了养活扬州的漕运,唐朝时期就在这里修建了十个船厂造船,每年造船1000多艘。后世扬州盐业成为支柱产业,造船业更是发展蓬勃,每天有上千只船停泊在城外等待北上。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将首都放在北京,直接把大运河取直线,挖掘了京杭大运河。这一举动导致中原的汴京彻底衰落,而位于运河入口的扬州逃过一劫。 明清时期,朝廷为了增收,把售盐的权力卖给了扬州传统盐商,让本地的商人得以"累世富贵",形成盘踞扬州几百年的盐帮。 明朝万历皇帝卖掉的售盐权叫"根窝",改变了以前商人凭"盐引"售盐的现状,这种"根窝"可以自己保留,还能传辈,让盐商成为世袭。朝廷虽然从盐商手里收税,但是盐商却提高盐价剥削百姓,让百姓受到危害。 "根窝"诞生后的明末到清初,富甲一方的扬州虽在八旗入关后受到屠杀,但又很快发展了起来。康熙年间皇帝南巡,就曾在扬州下榻。到了乾隆皇帝时代,扬州盐商在他南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乾隆几次南巡的花费居然都是盐商承担的,尤其是盐帮巨富江春,自己掏钱为皇帝修行宫,其财力之雄可见一斑。 而江春也成为盐商最后一代雄才,最后居然跟乾隆做了朋友,世人称之为"盐商之冠"。 乾隆年间也是扬州最后的繁荣时期,乾隆中期,扬州的盐业因为"两淮盐引案"受到打击,清廷推出"盐票",将食盐专卖权打破,直接砸了盐商的铁饭碗。嘉庆时期,史籍记载扬州盐商由数百家减少到数十家,而且极为困窘。 到了清末,扬州已经不见盐商的踪影,因为盐商的消失,扬州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最后沦为纯粹的漕运码头。但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唯一性,扬州在朝廷眼里依然重要,扬州稳定,运河畅通,北京才能安宁。 只是进入19世纪中期后,京杭大运河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四、千年商都扬州,却100多年没有一根铁轨 上文提到隋炀帝修大运河,让扬州这座江口城市繁华了千年。因为处在长江入海口和运河起点,扬州才受到历代政府重视,但是时过境迁,扬州兴于江河,最后也亡于江河。 隋唐时期的扬州处在长江入海口不远,城外是一片大江,涨潮时能进出大洋,所以留下"扬州潮"的名声。但经过长江的造陆运动,后来的长江入海口在扬州以东数百公里外,早在宋代,因为长江口的挪移,扬州就已经无法停泊海船了。扬州成为纯粹的漕运码头,而非海港。 失去了海运地位,扬州本能凭借漕运依然能维持繁荣,可是清朝晚期京杭大运河堵塞,让扬州失去了作用。 清朝晚期的中国内忧外患,蔓延江南的太平天国运动和纵横江淮的"捻军"闹了十几年,这期间京杭大运河多处堵塞,最后朝廷只能派海船从江南把漕粮和银子运到天津。 而扬州城在太平天国战争里不仅遭到巨大破坏,战争结束后生财手段也没了。清廷在战争后期本想疏浚大运河,没想到1855年黄河最后一次改道,改变了几百年夺淮入海的情况,改回了北道进入渤海。 黄河的泛滥和改道让大运河干涸,最后清廷放弃了大运河,一直用海运运输江南钱粮,清末又改用铁路。在清末的西化大潮之中,扬州没能抓住机会修建铁路,这成为压垮这座城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1898年,"津镇铁路"项目即将开始,这条铁路北到天津,南到镇江,中间要过扬州。津镇铁路是清朝跟德国借钱开始的项目,由英国、德国修建,最后所有权和使用权为英国和德国所有。 虽然修路是好事,但朝廷上很多大官认为这条铁路正是京杭大运河的路线,对北京政府非常重要,所以不同意洋人来修建。 于是,津镇铁路最后搁浅,这一拖就是10年。 1908年,德国人愿意借钱修路,而且铁路所有权完全归中国,这条铁路终于动工。但是10年时间中国南方发生了剧变,因为南京到上海的沪宁铁路已经通车了,朝廷就把"津镇铁路"改线,转由苏州向西南下南京,再去上海,"完美"绕开了扬州,这就是"津浦铁路"。 扬州人想着再过几年,可能一条新的铁路会在扬州穿城而过,让城市重新焕发生机。但在此后100年,扬州这座古代重要的漕运城市,居然再次"完美"地被中国铁路网绕开,扬州百年没有一根铁轨! 直到2003年"宁启铁路"开工在扬州铺下了铁轨,扬州这才进入了铁路纪元。 21世纪初的扬州虽然得到了铁路,但是已经错过了100年黄金发展时期,这100年里,中国的经济格局已经确定,扬州没有再从其中分到一个位置。 今天的京杭大运河虽然还有水,但已经成为一片景观,而不是国家的动脉。谁能想到扬州因为漕运而兴盛千年,最后却因为交通不畅而慢慢衰败。1996年扬州地区拆分,泰州独立了出去成为泰州市,更削弱了扬州的经济。今天的扬州已然是三线城市,经济水平在江苏排在末尾。 千年历史过去,古扬州城遗迹大多已难以追寻,今天的人们只能翻开古籍,在古人的文字中回味当年江都的盛况了。 文/商学野参考资料: 1、《唐代扬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与文化交流》,韩春鲜、光晓霞 2、《论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演变与扬州的互动关系》,康静劼、胡振宇、康盛君